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煤气化技术不仅在化工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同时在燃烧和再燃降NOx方面也有了良好的研究成果。作为第二代煤气化技术的核心,气流床技术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明显的优势。文章综述了现行的几大气流床气化技术,分析其各自的特点和气化炉的运行条件等,同时对各炉型的产业化应用情况加以说明,给出了几大气流床技术的详细对比。最后,对气流床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新建燃煤电厂中采用等离子点火装置,取消燃油系统可以减少设备维护量,也可以减少粉尘排放。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如机组启动的安全问题、等离子点火系统隔层点火方式、热备用、锅炉再热汽温调节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再热器挡板调温是当前主流技术手段之一,实现热力特性匹配和空气动力特性匹配是实现理想的挡板调温的基础保障;给出一个分析实例并做了计算示例,并对设计挡板调温提出了若干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燃煤电厂NOx的排放量逐渐增加,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目前现行的降NOx技术中,再燃降NOx技术凭借其良好的处理效果、锅炉改造量较小等优势逐渐成为燃煤电厂降低NOx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通过介绍目前已有的几种再燃技术,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情况,旨在找到一种适合我国燃煤电厂实际国情的再燃技术,为今后NOx的减量排放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考虑当前贫煤价格的上涨趋势和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针对某电厂330 MW贫煤锅炉效率低、NOx排放量大、排烟温度较高等问题,提出对相关设备进行改造,变更锅炉燃用煤种,研究了改造前、后不同的燃烧条件对锅炉性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贫煤锅炉改烧烟煤后,锅炉运行性能超过燃用原先的设计贫煤,同时利用双尺度低NOx燃烧技术可大幅度降低NOx排放量;乏气送粉系统的运行方式不仅影响炉内煤粉的燃烧状态和温度分布,也影响NOx的生成和排放,当锅炉高负荷运行(300 MW以上)时,3台排粉风机带4层燃烧器运行性能最佳;同时为降低排烟温度,运行过程中可以适当关小制粉系统旁路风门。  相似文献   
6.
常规墙式燃烧锅炉单层燃尽风布置方式存在燃尽风对整个炉膛横断面的覆盖度较低,燃尽风与烟气混合程度较弱,NOx排放浓度较高的缺陷.为此,以国电蚌埠发电有限公司(蚌埠电厂)一期超临界2×600 MW机组锅炉为例进行燃烧方式改造.结果表明,设置双级燃尽风不仅能够增大燃尽风总量,而且使锅炉NOx排放浓度降低20%左右.同时,由于2层燃尽风喷口错列布置,扩大了气流对炉膛断面的覆盖范围,增强了燃尽风与炉内烟气的混合强度,使未燃尽物在有限的高度内充分燃烧,提高了锅炉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7.
对LNASB燃烧器和HT-NR3燃烧器进行了冷态空气动力场测试,分析了回流区形态、尺寸、位置及射流扩展角等参数对燃烧器性能的影响,指出在一、二次风气流之间建立环形回流区有利于推迟二次风的供给时机,抑制NOx的大量生成,并利用二次风保护燃烧器喷口及附近水冷壁不发生烧损和结渣,同时降低着火热,促进煤粉提前着火,确保燃烧器的稳燃性能。  相似文献   
8.
1994年,大同第二发电厂在3号炉原燃烧器的二、三层安装了SJ-1型浓淡燃烧器。采用该燃烧器,在50%负荷下调峰,可不投助燃柴油稳定燃烧,低负荷时排烟温度下降20.5℃,高负荷时下降9.5℃,飞灰可燃物下降2.19,锅炉效率平均提高0.85%,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电厂粉煤灰密相输送阻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氮气和粉煤灰为介质,研究了不同输送距离粉煤灰的密相输送特性。研究中考虑了气相的可压缩性,重点对不同输送距离粉煤灰的质量流量、水平管、垂直管和弯管的阻力特性等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量纲分析的方法,结合实验数据得到了计算密相煤灰输送阻力系数λ的准则关联式,其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锅炉等离子点火技术的成熟,根据锅炉燃料的燃烧特性及许多机组都已实现了无油点火和稳燃的经验,在新建工程设计初期即将等离子点火装置纳入机组的一体化设计,以煤代油,符合国家能源环保政策,基建期间取消燃油系统是国内首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