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A)等表征手段以及Avrami等温结晶动力学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苯甲酸钠(SB)对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等温结晶行为和热稳定性的影响。通过DSC结晶放热曲线及半结晶时间(t_(1/2)),表明SB的加入提高了PEF的相对结晶度(X_c)并加快了PEF的结晶速率,具有较好的结晶成核作用。从Avrami指数n的变化表明SB的加入对球晶的三维生长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随后的PEF和PEF/SB结晶熔融曲线出现多重熔融峰I、II、III,并且随着结晶温度的变化而发生转变,进一步说明PEF链段运动缓慢,且SB的加入具有显著的结晶促进效果。通过Hoffman-Weeks外推法计算了PEF及PEF/SB的平衡熔融温度(T_m~0),发现SB的加入明显降低了PEF的T_m~0。XRD结果表明SB对PEF的晶体结构无影响。TGA数据显示SB导致PEF的热稳定性有一定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成核剂复配加工助剂对聚丙烯(PP)进行物理共混增透改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雾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成核剂对PP结晶行为、透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核剂的引入提高了结晶温度和结晶度,透明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润滑剂类型对PP透明性能影响较大,硬脂酸钙降低PP透明性,而芥酸酰胺提高了PP的透明性;抗氧剂168对PP透明性影响较大,而9228对PP透明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分别将三聚氰胺氰尿酸盐、十溴二苯乙烷、溴化聚苯乙烯和次磷酸盐作为阻燃剂对尼龙6(PA6)进行阻燃玻璃纤维增强改性,采用热失重分析仪、水平垂直燃烧测定仪、分光测色仪对PA6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行为、阻燃性能和紫外光老化后色差值(ΔE)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阻燃剂的引入提升了PA6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但是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阻燃剂类型对PA6复合材料紫外光黄变的影响程度依次是溴化聚苯乙烯>十溴二苯乙烷>三聚氰胺氰尿酸盐、次磷酸盐。通过将紫外光吸收剂和中性受阻胺光稳定剂复配使用可以有效抑制溴化聚苯乙烯阻燃增强PA6材料的紫外光黄变。  相似文献   
4.
与线型聚合物相比,超支化聚合物存在高度支化结构从而使其具有许多突出性能,在很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同时含有一个双键和两个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引发点的丙烯酸(2,3-二(2-溴代)丙酰氧基)丙酯单体,通过调节丙烯酸(2,3-二(2-溴代)丙酰氧基)丙酯/丙烯酸正丁酯的物质的量比,以溴化亚铜(CuBr)/五甲基二乙烯三胺(PMDETA)为催化体系,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自缩合聚合。所得到聚合物的分子量和支化度分别通过凝胶色谱(GPC)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时间,单体转化率,丙烯酸(2,3-二(2-溴代)丙酰氧基)丙酯/丙烯酸正丁酯物质的量比的增加,数均分子量和支化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6.
虞瑞雷  汤兆宾  叶耀挺  倪金平  祁瑾钰 《塑料》2020,49(3):36-38,79
以尼龙6树脂为基体,加入氢氧化镁和相关改性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了无卤阻燃尼龙材料。考察了改性氢氧化镁对PA6 UL 94阻燃性、力学性能及电绝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当Mg(OH)2的含量为60%时,冲击强度为18 k J/m2,弯曲强度为105 MPa,拉伸强度为68 MPa,垂直燃烧可达UL 94 V-0级,相比漏电起痕指数高达600 V。该阻燃尼龙属于环保型材料,符合欧盟等西方国家对出口电子电器产品的要求,目前,已应用于低压电器行业的断路器、浪涌保护器等产品中。  相似文献   
7.
通过物理共混改性制备了不同玻璃纤维含量的聚对苯二甲酰戊二胺/聚己二酰戊二胺(PA5T/56)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玻璃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吸水率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升,而吸水率逐渐降低。当玻璃纤维含量的质量分数达到40%时,PA5T/56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无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226.6 MPa、349.7 MPa和66.6 kJ/m2;吸水率为0.87%,与纯树脂相比,吸水率降低了43.8%。玻璃纤维的引入可以适当提高PA5T/56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  相似文献   
8.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