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中性玻璃转瓶和聚苯乙烯细胞工厂两种材质的培养容器培养人二倍体细胞和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的差异。方法采用相同的培养条件,在中性玻璃转瓶和聚苯乙烯细胞工厂中分别培养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并接种HAV H2株,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接种病毒后第0、7、14、18、22、26、30天时取样,ELISA法测定病毒的感染性滴度,分析病毒的增殖动力学。结果两种材质的容器培养的KMB17细胞的生长状态和形态无明显差异;HAV H2株增殖动力学相似;单位体积病毒收获液中的病毒产量无显著差异;聚苯乙烯细胞工厂培养的HAV的单位培养容积产量是中性玻璃转瓶的7.28倍。结论聚苯乙烯细胞工厂和中性玻璃转瓶培养的人二倍体细胞和HAV均能良好生长,细胞工厂可替代转瓶成为新的疫苗规模化生产的细胞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纯化工艺。方法采用Sepharose CL-6B凝胶过滤和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两步纯化法纯化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各项检定后再经除菌过滤和灭活。结果Ⅰ、Ⅱ、Ⅲ型病毒纯化后的蛋白去除率均不低于98.81%,病毒滴度分别为8.75、8.50和8.63lgCCID50/ml,DNA残留量均<100pg/ml。除菌过滤和灭活后,D抗原含量略有下降。结论已建立了Sabin株IPV的纯化工艺,纯化后制备出了高纯度的Sabin株IPV。  相似文献   
3.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poliomyelitis)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1988年,全球消灭脊灰倡议行动启动以来,全球脊灰病例减少了99%以上。近年来野生型脊灰病毒(wild poliovirus,WPV)的流行呈降低趋势,而一些使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live attenu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OPV)的国家正面临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风险。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整了脊灰免疫策略,要求所有目前接种OPV的国家,在免疫程序中至少增加1剂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IPV能避免OPV使用过程中的疫苗相关脊灰型麻痹(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和疫苗重组脊灰病毒(vaccine recombinant poliomyelitis virus,VRPV)的发生。WHO要求使用IPV和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bivalent oral poliovirus vaccine,bOPV)序贯免疫程序替代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trivalent oral poliovirus vaccine,t OPV),逐步实现全程接种IPV。  相似文献   
4.
百日咳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期疫苗接种大大降低了百日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但近年来百日咳再现的情况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被报道,进一步掌握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对于研发更有效的百日咳疫苗以及更好地防控和早日消除百日咳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就国内外百日咳基本流行特征、血清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防控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sabin strain,s IPV)毒种(亚主种子、工作种子)及疫苗代次病毒(SO+4)的遗传稳定性。方法比较疫苗株SabinⅠ、Ⅱ型及PfizerⅢ型亚主种子、工作种子及疫苗代次病毒的感染性滴度及D抗原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对上述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各代次Sabin株病毒滴度均维持在7.62~8.62 lg CCID50/ml,D抗原含量均维持在30~128 DU/ml。与Gen Bank上登录的SabinⅠ(AY184219.1)、Ⅱ(AY184220.1)、Ⅲ型(AY184221.1)减毒株原始种子(SO)基因序列相比,Sabin株亚主种子(SO+2)、工作种子(SO+3)及疫苗代次病毒(SO+4)均未出现碱基突变。结论 s IPV毒种及疫苗代次病毒的全基因序列与原始种子相比,均未发生变化,毒力均一,遗传性状方面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监测H2株甲肝病毒经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培养的毒力/减毒水平及核苷酸序列。方法H2株甲肝减毒活疫苗H2M20K7(K7)用KMB17细胞增殖,分别在35℃和37℃连续传代后,抽查不同代次病毒的普通狨猴接种反应和核苷酸片段序列。结果H2-KMBl7系统在35℃培育16代次过程中,病毒的抗原滴度和感染性滴度稳定,在37℃的滴度明显低下,经13代次仍未达亲本水平。K18(35℃,11代)和K15(37℃,8代)病毒经普通狨猴接种反应证实为减毒性质。核苷酸两片段共1897个碱基的序列分析显示,K18和K15与K7的同源性高达99.3%~100%。结论K7疫苗病毒在KMBl7细胞培养经35℃和37℃连续传代,无毒力回升和遗传稳定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配比及制备工艺的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Sabin株灭活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DTaP-HepB-sIPV)免疫大鼠后加强免疫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中、低剂量与铝佐剂相互配伍的不同sIPV配方设计4个DTaP-HepB-sIPV联合疫苗实验组,即中剂量含铝佐剂sIPV组(A组)、中剂量不含铝佐剂sIPV组(B组)、低剂量含铝佐剂sIPV组(C组)、低剂量不含铝佐剂sIPV组(D组),并设相应各组分的对照组和Infanrix hexaTM疫苗参考组。以已完成3剂基础免疫的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在全程免疫第16个月接种1剂次加强免疫,进行安全性评价,并比较加强免疫前后各组大鼠血清中各组分抗体水平、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及阳转率,同时观察加强免疫对大鼠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加强免疫后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大鼠接种部位未见红肿、硬结、溃烂等现象,且各组大鼠体重维持稳定。加强免疫后30 d,各组大鼠各型别脊灰病毒中和抗体均为阳性,Ⅰ、Ⅱ、Ⅲ型抗体阳转率A组分别为100%、71.4%、85.7%,B组分别为71.4%、85.7%、100%,C组分别为80%、80%、100%,D组分别为71.4%、100%、85.7%;A组诱导的各型别脊灰病毒中和抗体GMT均高于B组,且可达到或超过参考组;B、D组诱导产生的各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GMT均能达到同等剂量相应对照组水平。加强免疫后,各组百白破各组分抗体GMT有5~106倍增长,联合疫苗实验组GMT与对照组相比,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免疫后,乙肝抗体阳转率乙肝对照组为66.7%,B组为55.6%,C组为50%,A组为16.7%,D组为14.3%,参考组为0%;各组Anti-HBsAg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两两相比,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aPHepB-sIPV具有良好的安全性,sIPV中剂量含铝佐剂的DTaP-HepB-sIPV联合疫苗所诱导的各抗体水平更加稳定持久,可作为未来疫苗最佳配比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重配技术制备H1N1流感病毒Vero细胞适应株,为以Vero细胞为基质生产流感疫苗奠定基础。方法以流感病毒Vero细胞适应株A/Yunnan/1/2005Va(H3N2)为母本株,与WHO推荐的2007~2008年度北半球流感疫苗生产用毒株A/Caledonia/20/99(H1N1)共同感染SPF鸡胚和Vero细胞,用抗A/Yunnan/1/2005Va(H3N2)抗体筛选重配病毒,在Vero细胞连续传12代,采用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鉴定病毒型别。将重配病毒经Vero细胞大量培养,重配前的病毒经鸡胚大量培养,分别经甲醛灭活,制备灭活疫苗,免疫ICR小鼠,检测其免疫原性。结果获得了1株Vero细胞适应的高产H1N1流感病毒株,连续传9代后,病毒血凝滴度维持在512,免疫原性与重配前的毒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流感病毒Vero细胞适应株与流行株的重配和抗体筛选,可以获得H1N1流感病毒Vero细胞适应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免疫策略调整过程中不同免疫程序的接种效果。方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trivalent oral poliovirus vaccine,tOPV)、Sabin株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和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virus vaccine,OPV)不同序贯免疫接种,分8个免疫程序组:3剂tOPV糖丸组及液体组、2sIPV+1tOPV糖丸组及液体组、1sIPV+2bOPV糖丸组及液体组、2sIPV+1bOPV糖丸组及液体组;比较各程序组全程基础免疫后28 d血清中脊灰中和抗体阳转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结果全程基础免疫后sIPV+2bOPV组及2sIPV+bOPV组两种剂型Ⅰ、Ⅲ抗体GMT均高于3剂tOPV组,Ⅱ型抗体阳转率及GMT均低于3剂tOPV组(P <0. 001);2sIPV+bOPV组两种剂型免疫后Ⅰ、Ⅲ型抗体阳转率及GMT均高于2sIPV+tOPV组;IPV/bOPV序贯免疫中,接种2剂IPV后的Ⅰ、Ⅱ、Ⅲ型抗体阳转率及GMT均高于接种1剂IPV,且Ⅱ型抗体阳转率和Ⅱ、Ⅲ抗体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结论脊灰免疫策略转换前后不同的免疫程序疫苗接种效果存在差异,建议在IPV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逐步增加IPV剂次,减少b OPV剂次,实现最终全程接种IPV。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皮内免疫(intradermal,ID)部分剂量组分无细胞百白破-Sabin株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acellular component pertussis and Sabin-derived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DTacP-sIPV)的免疫持久性。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分别经ID部分剂量(DTacP-sIPV 1/5和1/10剂量,即1/5D和1/10D ID组)及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IM)全剂量DTacP-sIPV(全剂量IM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ID PBS)。于0、1、2月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12个月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抗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滴度,间接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抗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DT)、破伤风毒素(tetanus toxin,TT)、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aemagglutinin,FHA)和百日咳黏附素(pert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