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选用淀粉和聚乙烯为主要原料,D-山梨醇为增塑剂,制备淀粉/聚乙烯聚合物薄膜,研究不同类型淀粉(马铃薯淀粉和可溶性淀粉)和淀粉添加比例对聚合物薄膜力学性能、光学性能、耐水性、热学性能及生物可降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添加比例相同时,加入可溶性淀粉的聚合物薄膜的力学性能更好。以可溶性淀粉为基质,添加比例为60%,聚乙烯添加比例为40%时,聚合物薄膜的降解性能达到最佳,在30 d时土壤堆埋生物降解率达到47.94%。在最佳制备比例条件下,聚合物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25.23 MPa和462%;水蒸气透过率和吸水率分别为0.81×10-10 g/(m·s·Pa)和77.51%;透明度为90.34%;热转变温度和热转变焓分别为112.22℃和195.53 J/g。制备的可溶性淀粉/聚乙烯聚合物薄膜的可降解性能优越,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段六拨油田是大港油田南部油区的主力区块.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逐渐暴露出平面和层问矛盾突出、累积亏空大及产量递减加速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油田的稳油增产.以建立注采平衡与产能调整为重点,建立更为直观与符合实际的产能调整模型指导挖潜对策,运用油田水驱规律及精细油藏描述方法,突破了以往的地质认识.通过研究使得注采井网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层间注采对应关系增强,在新的地质认识指导下的井网加密成效颇丰,新井累积产油量为1.02x10<'4>t,新建产能达4.5x10<'4> t.  相似文献   
3.
石油测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测井技术是发现油气层、动态监测油气藏的重要手段。主要介绍了目前石油测井技术现状,介绍了从测井装备和技术、测量方法、测量参数、测井资料应用、测井评价、测井采集各方面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基础理论的应用性研究、仪器制造、实验方法与手段、软件开发、科研开发的组织管理等,提出采取自主研发、合作研发、技术引进等多种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快速提升我国测井技术整体水平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藏必然存在一个产量递减阶段.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个油田的产量递减规律分析及递减模型的建立,忽略了单井产量递减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通过对长庆油田盘古梁长6特低渗透油藏单井产量的研究发现:单井产量的递减形态主要分为递减Ⅰ型和递减Ⅱ型;递减类型主要分为指数递减和调和递减,且以指数递减为主,同时递减类型随着开发方式的转变可相互转化;影响单井产量递减的主要因素有储层物性、天然能量、注水效果、工作制度和增产措施等,而投产初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油层物性和天然能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全面研究中国中东部某油田低流度油藏渗流与增油机理,解决其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启动压力梯度大、水驱效率低等问题,对取自该油田低流度油藏岩心进行了单相及两相渗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流度直接影响着启动压力梯度,从而使储层流体渗流呈现非线性特征,启动压力梯度函数能较好地揭示启动压力梯度与流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全面分析了研究区储层的相渗特征,注水倍数与水驱效率、含水率及最终驱油效率与绝对渗透率的关系。研究认为,流度仅为影响该低流度油藏渗流的一个因素,要提高低流度油藏水驱效率及原油动用程度,须系统考虑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一步加大精细油藏描述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低流度油藏渗流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低流度油藏将成为今后维持稳产乃至增产的主要目标,但低流度油藏开发受渗流的影响较大。对取自我国东部某油田低流度油藏岩心进行了岩心恒速压汞、应力敏感性及裂缝闭合实验,实验表明研究区岩心在微观孔喉上有较大差异。由束缚水饱和度、岩心渗透率的不同会造成岩样随有效压力的变化而引起应力敏感伤害的差异。裂缝会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发生闭合,表现出极强的应力敏感性,使得渗透率急剧 降低。这些因素都会对低流度油藏渗流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采出程度以及最终的采收率。通过研究低流度油藏渗流的影响因素,为低流度油藏开发采用合理的工艺措施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固定翼型监察无人机在山地等复杂环境不便于携带、起降使用的问题,研究了利用“北斗定位系统”定位功能和可拆卸、手抛无人机为核心的便携式固定翼山地监察无人机。该无人机采用手抛式起飞,感应卡锁解体结构,无人机可以安全降落。制作了实物样机,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无人机尺寸为1200 mm×800 mm×150 mm,起飞高度为2500 mm,起飞仰角为45°,推力为30 N,无人机可续航1 h,低速下降触地2 s可完成解体降落。该研究可帮助固定翼无人机摆脱地形依赖,实现固定翼无人机全地形的使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