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发射技术能够提供缺陷在应力作用下的动态信息,适于评价缺陷对结构的实际有害程度.因此采用声发射技术对某电厂汽包中的超标缺陷进行检测,能够更准确地评价缺陷的活动性及对汽包的危害性,为缺陷的处理提供进一步的依据,确保电站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
液氨储罐排污门管座角接头由于制造中采用未开坡口单面焊结构,使用中出现开裂失效。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3种类型的管座角接头进行了应力计算,并与实际开裂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开坡口全焊透的角接头筒体内壁所受应力最小,未开坡口双面焊角接头应力中等,未开坡口单面焊角接头开孔处简体内壁所受应力最大,与液氨储罐排污门管座角接头开裂情况一致。在重要场合要避免使用未开坡口的单面焊接的管座角接头结构。  相似文献   
3.
文中从失效阀杆的宏观检查、成分测定、金相检验,以及断口电镜形貌观察等方面入手,结合EDS能谱检测,探讨阀杆断裂的主要原因。该阀杆断裂位置处的钴基堆焊层及基体材质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从断口形貌观察发现,裂纹起源于堆焊层与基体界面,并优先扩展至整个硬质堆焊层;金相组织观察显示,堆焊层过渡区域有残余奥氏体及网状偏析的脆硬碳化物存在,弱化了界面的结合强度;对过渡区域能谱检测发现有大量O元素分布其中,表明堆焊时在此处形成了大量的氧化物夹杂及堆焊疏松组织,这都不利于堆焊层与基体的结合。上述试验分析表明,阀杆堆焊层与基体界面的过渡区是该失效阀杆的薄弱环节,而堆焊和热处理工艺产生的残余应力在界面结合的薄弱处聚集,最终导致界面处出现裂纹及裂纹扩展至堆焊层表面,从而造成阀杆的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4.
再热器联箱管接头失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宏观分析、力学分析、化学分析、金相检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多次出现裂纹的再热器出口联箱管接头(材质为12Cr1MoV)进行失效分析,结果表明,再热器联箱管接头裂纹属于再热裂纹,应力过大是造成泄漏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5.
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激光加热镀锌钢板的温度场分布,采用多软件综合使用得到了ANSYS无法得到的各种热循环图和重要图例数据,丰富了该软件的后处理数据显示功能,从而对实际的激光加热工艺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1 汽包安全状态评估技术 TOFD基于缺陷尖端对超声波的作用,利用超声波的衍射原理对金属部件进行检验.该技术利用信号发射和接受2个探头,以直通波和底波作为参考,缺陷信号到达接收探头的时间位于直通波和底波的传送时间之间,其中缺陷上端的衍射波先于下端的衍射波到达,产生的时间差与缺陷的高度有关.TOFD不仅能够测量缺陷沿壁厚方向的高度,而且能够测量缺陷的深度,其对缺陷的检测由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传播时间决定,与信号的波幅无关.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成功修复电站锅炉高温过热器集箱出口厚壁三通裂纹缺陷,采用合理调整支吊架、小焊接工艺参数、焊后立即机械锤击和增加热处理功率等减小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最终实现了一次性修复成功.该修复工艺为修复电站锅炉大壁厚合金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亚临界电站锅炉再热段管道采样管裂纹成因进行了分析,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焊接修复工艺,并实施后获得成功,为大型锅炉再热段管道采样管异种钢焊接修复和更换提供了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9.
李文彬  冯砚厅  王庆  郑相锋 《热加工工艺》2013,42(5):219-220,224
根据对P92钢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时出现的焊缝冲击韧性问题,从标准V型冲击试样的缺口组织方面研究了P92钢焊缝冲击韧性.结果表明,P92钢焊缝冲击韧性随焊缝柱状晶与V型缺口角度的增加而增加,缺口尖端组织晶粒的大小对其焊缝冲击韧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电火花堆焊修复作为一种新型的修复技术手段,具有不损伤基体材质、结合强度高、修复成本低等优点,本文通过对电厂汽轮机转子的失重型沟槽的修复研究,总结了电火花修复电站设备的步骤和经验,对提高火力发电企业的设备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