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针对考虑负荷模型的最优减载问题,在戴维南等值电路的基础上指出传统依据静态负荷指标考虑低压减载问题可能导致分析不准确的原因.推导了基于本地量测信息的动态电压稳定裕度指标,该指标考虑节点负荷特性,能够通过本地量测量信息实时得出,不用进行复杂的节点戴维南等值,在电压变化的关键区域能够近似线性地反映出该点的负荷裕度,从而降低优...  相似文献   
3.
南充500kV变电站电晕放电成因分析及抑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晕是高压输变电设备上常见的放电现象,不仅会引起电能损耗和无线电通信干扰,还会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污染环境,为解决此一问题,结合南充500kV变电站某门型塔出现的电晕放电现象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中建立了仿真模型;基于有限元法计算了电晕区域的电场分布,分析了电晕形成的原因,得出了屏蔽环选取时未考虑复杂的电气接线和导线排列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各导体产生的电场相互叠加是导致该变电站出现电晕放电现象的主要原因的结论;提出了优化屏蔽环尺寸、改变接线方式和调整各相母线排列方式等措施以减轻或消除电晕放电。分析表明,与改变接线方式和调整各相母线排列方式相比,优化屏蔽环几何参数的措施简单易行且抑制电晕放电效果明显,是消除南充500kV变电站电晕放电现象的最佳方案,而改变接线方式和调整各相母线排列方式亦可为将来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循环流化床锅炉对燃料种类和粒度有较大的适应性,低负荷特性好,能够炉内脱硫,很适合热电厂用户的需要,我国近年来热电厂建设项目中大量选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另外还具备两个重要特性: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循环流化床锅炉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低污染的炉型,其主要特点是能燃烧高灰、高硫、高水分及低热值的劣质煤。我国煤炭总量约1/5的煤,含硫量超过2%,从而造成我国大气环境条件差,酸雨多的现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问世,无疑对改善我国环境条件将...  相似文献   
6.
电力需求侧电能质量的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电力市场运营模式,提出子面向电力客户的电能质量标准的概念,并设计了一种电力需求侧电能质量控制策略的系统结构,经过仿真证明,在故障情况下对保证电力需求侧的电能质量有的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优先和大力发展水电是调整能源结构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梯级水电站由于其经济效益显著受到极大的关注。随着水力资源的不断开发,电网结构日益复杂,水电关系必将越来越密切,就梯级水电站的优化调度问题,立足于电网稳定安全,提出了先电网优化再水库调度优化的调度方式。基于四川南充电网梯级水电站,通过PSASP系统进行了不同电网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较好地验证了这一方案的提出。  相似文献   
8.
电压暂降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难以避免的电能质量事件,引起了敏感工业用户的抱怨和不满,近年来对电压暂降问题的研究是电能质量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针对电压暂降单一事件特征计算方法、敏感负荷电压暂降耐受能力、电压暂降治理方法这3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位跳变和波形点特征计算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将敏感负荷分为单一敏感设备和由不同类型敏感设备按照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工业生产过程,分别分析了现有敏感负荷电压暂降耐受能力的研究现状,提出将对敏感负荷的研究扩展到对具体行业的敏感工业过程的研究,明确各个敏感生产过程的敏感参数,测试不同行业的敏感过程耐受能力,是下一步研究重点。分析了源侧和负荷侧的电压暂降治理方法,提出在技术方面,电压暂降治理技术的个性化定制是该方向的一大挑战;在经济性方面,电压暂降治理的责任划分、投资成本分担及收益划分等是下一步亟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文献[1]中提出了面向电力客户的新型配电系统的概念,这样,在电力需求侧进行电能质量的控制自然成为保证配电系统正常,可靠,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基于面向电力消费的多菜单电能质量服务的要求,分析了配电侧电能质量控制系统的作用,提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案,并对此方案进行了仿真研究,证明提出的电能质量控制策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提出面向电力消费者的配电系统发展方向 ,对这种配电系统中电力需求侧网络结构优化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是有效的 ,希望能通过这项工作引起广大电力工作者对未来配电系统发展和电力企业未来经营理念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