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社会科学   8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当前,哲学界再次对哲学研究的对象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这是哲学发展本身所提出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没有科学地解决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唯有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的研究对象才得到了科学的规定。因此,当今对于哲学对象问题的探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既要坚持对象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又要坚持对象问题上的辩证法。不然,就会陷入片面性。  相似文献   
2.
既然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它就不可能具有主观性、意识性,也不可能是精神的存在方式。先在的、外在于人类实践的自然空间不可能是人创造的。我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事物的原有空间形式,新的空间形式是适合于人类生活的。但我们不能创造物质本身,只能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因而,我们也不能创造空间本身,只能创造具体事物的空间形式。社会存在是物质的高级存在方式,社会存在的空间形式可以称之为社会空间。但"社会空间"不表示这种空间具有社会性。社会存在包含着自然存在,不是自然存在的存在是非存在。社会空间实际上是社会存在的自然物质基础具有的空间形式。空间是物质的自然属性而非社会属性,"社会空间"不具有社会性。空间的生产只是生产的一个方面,不能用"空间生产"的概念代替"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的概念,应当从生产方式来理解人类历史和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在空间上的扩张、争夺。  相似文献   
3.
如何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我以为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因为它不是我们教师,只要“纸上谈兵”或者说说“白话”、“空话”,就能轻而易举做到的,而是要付出辛勤汗水和艰苦的劳动才能做到的。诚然,我们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效果,有很多办法,要抓住最主要的方面来做,而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去优化思想政治课堂学生的心理环境,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史上解释学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解释学的视野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史上解释学意识的觉醒首先是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的。我们应当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确立科学的解释学意识,并以此来反思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这样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理解"作为对事物的认识,是认识论的研究对象,对理解的真理性的探讨,是在认识论的视野中的探讨。"理解"作为对文本意义的把握,是解释学的研究对象,对理解真理性的探讨是在解释学的视野中的探讨。解释学与认识论是不同的学科,是不同的视野,在不同的学科视野中,"理解的真理性"有不同的意义。在解释学的视野中,"理解的真理性"问题有:解释学是否应关注理解的真理性?理解是否具有真理性即理解是否有正确与错误?衡量、检验理解真理性的标准是什么?解释学作为对文本意义理解的研究,应当关注理解的真理性问题。理解的真理性,就是理解的正确性,理解与文本意义的同一性。人类全部理解实践证明,正确理解是可能的,误解也是存在的。检验理解正确与否的标准只能是作为理解对象的文本或文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践的人道主义,还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与丛大川先生商榷王金福,赵维刚近些年来,丛大川先生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其中包括发表在《延边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的《是否学掌握方式,还是科学掌握方式?》一文),阐明他对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存在着对立面的统一。那么,辩证法的这个论断也适用于自身吗?例如,就辩证法的属性来说,它是只有一个方面的属性呢,还是具有矛盾着的属性,是矛盾着的属性的对立统一?再如,就辩证法的功能来说,它是只有一个方面的功能呢,还是具有矛盾着的功能,是矛盾着的功能的对立统一? 马克思曾指出,辩证法的实质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怎样正确理解、把握辩证法的实质?辩证法是只有革命性的一面,还是兼具革命性和保守性的两面?辩证法是只有批判功能的一面,还是兼具批判性和论证性的两面?  相似文献   
8.
论解释学的马克思主义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解释学存在两个主要方面的缺点 :一是在解释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学科性质问题上的看法还不统一 ,从狄尔泰开始 ,把对历史的认识也看作是解释学的研究对象 ,从而使解释学成为哲学 ,混淆了解释学和哲学的学科界限 ;二是在解释学理论中不能很好地贯彻辩证法 ,割裂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存在着绝对主义或相对主义倾向。因此 ,有必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解释学的重建。在重建解释学时 ,必须批判地继承以往的解释学 ,贯彻实践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理解性原则 ,体现理解的主体性和理解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9.
“我们只能认识有限的东西……”“我们在根本上只能认识无限的东西。”这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的两个对立的认识论命题。恩格斯认为,这两个命题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仅仅从对立的意义上去理解,或者说,离开它们的统一而孤立地去看每一个命题,这两个命题都可以是错误的。如果从它们的统一意义上去理解,它揭示了认识论上个别和一般、有限和无限的辩证关系,对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和非辩证的可知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对于解决当前哲学本体论问题上的争论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新旧唯物主义差别性的另一种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它是在以往唯物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而又不同于以往唯物主义的“新唯物主义”。关于新旧唯物主义的差别性,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意见认为,新旧唯物主义的主要差别在于有无辩证性,就是说,新旧唯物主义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是辩证唯物主义,后者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另一种意见认为,新旧唯物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