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良品  祝国超  廖钰 《民族学刊》2020,11(3):21-27, 127-128
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实施的改土归流,不仅彻底废除了土司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特权,将国家版图内的人事权、财政权、军事指挥权、行政管理权、文化教育权等悉数收归中央,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由“自在”向“自觉”过渡的关键环节。明清改土归流经历了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其中既有土司利益与王朝利益的矛盾、各地土司与辖区民众的矛盾,也有中央王朝通过改土归流以增加税收、朝廷命官与乡村民众要求改土归流等现实动因。改土归流实现了国家“大一统”的目标、凸显明清国家治理能力的进步、加快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速度。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由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四者构成的命运共同体。改土归流的实施,不仅是推动共同体由“自在”向“自觉”迈进的关键步骤和重要举措,而且使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方面发生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道光年间,清王朝在滇南边疆地区的治理状况堪忧:一是王朝边疆治理体系存在弊端,二是土司乘机制造事端,三是"奸""匪"搅动社会稳定。因此,清王朝基于"固卫边圉""征收钱粮"和"就近管理"三方面考虑在滇南地区继续推行土司制度。采取四种举措,即土司制度框架下"因地制宜"、力促土司"谨守疆土"、强力推进征收钱粮、尝试创新边疆治理模式,以促使滇南土司积极"内属"、减少"外附",客观上加速了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疆域的历史进程。文章运用《滇事杂档》中地方流官、当地土司以及各族民众留下的底层历史文献,探讨清代滇南边疆治理的相关问题,为当下提升边疆治理能力与各民族共同保卫祖国疆域提供历史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3.
渝东南民族文化产业开发与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不是用城市治理方式治理乡村,问题的关键是要让农村有造血功能。贫困农村地区要依靠自身优势资源造血。民族地区来最好的资源是民族文化资源。充分运用经济规律和政策优势,以民族文化树立品牌,以文化品牌建立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城乡统筹,这是渝东南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有效的途径和崭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一种民间宗教信仰,对白族社会影响巨大.通过祭本主这项活动满足了白族民众对道德教育、愉悦身心、族群认同、人际交往等的需求,也发挥了维系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整合、净化社会风气、增进社会和谐等社会治理功能.文章从民俗学的角度,立足田野调查资料,分析本主文化的祭祀过程,探究这种民间信仰的社会治理功用.  相似文献   
5.
感恩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前高校的一些大学生中,感恩意识比较缺乏,应予以重视.对此,要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主张感恩教育"生活化",积极营造全社会感恩和谐的氛围,促进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6.
从毛泽东的"生产力"标准到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再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它们都是围绕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用什么样的党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展开的重要论述."三个代表"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和发展,是属于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8.
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感恩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前高校的一些大学生中,感恩意识比较缺乏,应予以重视。对此,要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主张感恩教育“生活化”,积极营造全社会感恩和谐的氛围,促进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建设,是加快推进渝东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尽快摆脱其贫困、走向富裕的关键。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学生传统道德面临着网络化的严峻挑战,鉴于此,必须以假舟楫以渡江河的勇气,在网络条件下大力弘扬传统道德,变革高校传统道德的传承方式,强化网络在传统道德传承中的作用,使中华传统道德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