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社会科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上世纪在城市社会中所存在的"单位化"现象,在当前时期看来逐步退去其自身的晕轮。但是与此同时,在集体化程度较高、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村庄,这种"单位化"现象却在悄然出现。由此形成了"单位化"在城市与农村之中截然不同的发展逻辑,这种行动路径的改变主要源于"单位化"实践场域的转变,由城市转变为农村的实践。在"新集体化"的村庄,其"单位化"延续着城市传统"单位化"的特征,但同时又受着乡土社会的影响,展现出了自身新的活力与特征,从而形成了更富有农村特色的"单位化"。这种改变不仅是在形式上转变,同时也在内容、功能性、行动逻辑上发生了新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朱逸  纪晓岚 《天府新论》2013,(5):105-112
"礼法共同体"是相对于"村落共同体"、"村社共同体"的不同提法,农村"新集体化"成为了构建"礼法共同体"的重要基础。"新集体化"较"传统集体化",即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乡镇企业有着迥然不同的特质,体现为村级集体经济所引导的村庄整体嬗变。在此冲击下,蕴含于共同体生活世界中的"礼"开始逐渐淡去其光晕,而作为系统世界中"法"的元素开始扎根于其中,与"礼"进行着交互与糅合。由此,"礼"与"法"共存于共同体内部,成为了引导村民行动的两股不同约束力量,呈现于村庄的经济场域、社会场域、经济场域之中。  相似文献   
3.
对于传统(线下)消费行为的忠诚度研究,有着丰富的积累与沉淀,总体而言多从影响性要素分析、关键性变量的比较性研究入手,进行全方面的观察与阐述.由于网络消费方式的出现,新一类的消费行为方式得以出现与发展,并对传统的消费行为产生着深刻而深远的影响,两类不同的消费行为在各自的实践场域内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表现形式.此项研究立足于传统(线下)消费行为与网络(线上)消费行为各自的实践场景,通过对于忠诚度不同影响因素的比较性研究,呈现各类因素在不同消费行为场景中的差异化表现,诠释其内在的深层次意义.研究结合了过往研究中的要素分析、比较分析,同时又引入于二元空间之内,力求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有所新的尝试与突破.  相似文献   
4.
网络赋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其是否真实存在?以何种形式得以存在?不同的学者有着各自的判断,从而引发了学界对其的讨论。以《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数据(2014)》为数据来源,研究发现网络对社会底层群体的赋权具有双重性:在形式上,网络赋予了底层群体自由的话语表达空间,可谓形式上的增能;就实质上而言,底层群体并未获得切实的话语权利,较其他群体而言依然处于弱势,他们在网络中的资源禀赋也未能有效地扭转自身的劣势。这种双重性是真实世界与网络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要实现形式赋权和实质赋权的统一,需着眼于从现实社会解决问题,修正和完善当下社会价值观,提升公众对底层群体的关注,并提高底层群体的网络技能。  相似文献   
5.
满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需求,日益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棘手问题.通过讨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和供给主体,论证发展集体经济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积极作用,提出"政府+集体经济"的社会保障模式,以特殊背景下的暂时性制度安排,来应对政府短期内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不足,可为下一步的农民市民化目标实现打下基础,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受多重因素影响,网络消费行为有自身的特征,作为联结彼此的要素集合—“关系”,也悄然无息地嵌入其中,发挥着自身的功能性作用,构建出不同于传统消费行为的特质.本文置身于真实的网络消费场景之中,对于“关系”进行测量,界定不同类型的“关系”属性,观察不同属性的“关系”对于网络消费行为的多重性影响,并进一步划分不同的网络消费行为类型,以明确不同行为类型的内容、规则与特征,力求透过“关系”视角对于网络消费行为有一个整体而清晰的呈现.  相似文献   
7.
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所引导的是科技的创新与产业的升级,城市化的进程得以加速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在社会取得卓越发展的同时,现代化、工业化的到来也促使了社会风险的集聚,这类风险的出现是现代文明的直接后果,由此风险社会的存在形式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城市化进程催生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产生,他们基于自身发展和理想目标的实现,大量涌入城市之中,成为了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边缘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风险形成的间接缔造者,同时他们又不得不面对社会风险对自身所造成的影响,涉及了生活、学习、教育、就业等诸多方面。国家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新生代农民工多种权利的保障。其中,作为公民基本权利获取路径的社会福利制度,对于处在风险社会中心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于这类群体的社会福利制度构建,所需要凸显的是主体现实需求的满足,诸如:福利服务制度、职业福利制度、社区福利联合体,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增强新生代农民工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最终实现市民化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才能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为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能够起到以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土地,实现着由农民向市民身份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失地农民遇到了许多的制度壁垒,社会保障制度则是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应对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社会保障安排,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从而难以实现城乡间的衔接与转换。虽然各地都出台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但是依然存在许多突出的矛盾。本文旨在讨论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新构建,论证发展集体经济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积极作用,提出"政府+集体经济"的社会保障模式,以特殊背景下的暂时性制度安排,来应对政府短期内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不足,为下一步的农民市民化目标实现打下基础,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朱逸  纪晓岚 《天府新论》2014,(6):116-121
农村集体化在历经了传统时期(农业合作、人民公社、乡镇企业)之后,逐步跨入了当前的“新集体化”阶段,集体化形式、内容发生新的转向,这种转向契合于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的需要,从而展现出农村集体化独具一格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