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知识转移是企业保存知识、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中介机构在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为研究对象,考虑了企业的不同心理压力,首先建立了联盟企业双方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其次构建了考虑中介机构参与知识转移的博弈模型,分析和讨论三方收益变化的影响因素及策略选择。结果表明,在直接知识转移博弈中,转移主体的收益大小与自身的心理压力呈负相关,而与对方的心理压力呈正相关,同等心理压力下知识转出方占优;中介机构参与博弈情形下,中介机构作为协作角色的博弈收益仅受博弈双方心理压力影响,且与知识接收方协作可获得更大收益,而主导角色博弈情形下收益受到三方主体心理压力的综合影响,并在主导知识接收博弈时获得收益更大;中介机构的角色选择与知识转出方心理压力变化相关性不明显,主要受到知识接收方及自身心理压力影响。  相似文献   
2.
企业知识转移的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入物理学中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原理,对企业的知识转移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构造了知识熵的数学模型,指出任何企业都会伴随有效知识的逐步减少、熵值逐渐增加的情况,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创造和知识转移,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将政府竞争政策与技术创新因素引入到两级多晶硅供应链博弈模型中,研究不同情形下政府竞争奖励与技术创新努力水平对于各级制造商最优利润的影响。构建关于硅片批发价与光伏系统销售量的利润博弈模型,求得了各级制造商的最优利润函数,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竞争与协调两种情形下竞争政策与技术创新因素对于各级制造商最优与整体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1)政府竞争政策有利于增加制造商的利润;(2)技术创新努力水平的升高可以较快的增加制造商的利润;(3)与竞争情形相比,协调情形下各制造商的利润及整个供应链总利润更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动态能力的演化过程,文章构建企业知识流动SIRS模型,刻画动态能力演化不同阶段行业内企业知识流动的状态和数量.证明了知识流动模型的平衡点与稳定性,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模型的稳态特征,仿真结果表明动态能力是企业进行知识流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6.
知识转移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博弈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转移主体行为.考虑到传统的知识转移博弈模型不能对转移主体之间的竞争行为进行充分解释,本文基于知识转移主体之间的竞争条件,建立三种博弈模型.结果表明,知识转移方通过控制知识转移水平影响知识接收方的竞争程度;知识接收方通过改变创新投入减少知识转移方的控制;知识转移方和接收方在各自主导的博弈情形下可获得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研工作是我国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科研成果几乎占了全国科研成果的三分之一。高校拥有一支水平高、人数多的科学研究队伍,如何运用科学化激励理论,有效地调动高校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对科教兴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的中心问题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理论就是研究如何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科技活动的主体是人,科技人才管理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技人员都是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在他们所从事的工作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企业牵头、高校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存在弊端。鉴于此,本文构建了政府引导、高校牵头、企业参与的协同创新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政产学研三方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并用仿真分析研究了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政府、企业和高校受彼此参与意愿的影响程度不同;政府不同的激励机制对企业和高校的影响存在差异;企业对惩罚力度和收益分配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隐性知识的特征和隐性知识主体在交流共享中决策的特点,建立了基于理性选择的团队隐性知识共享长期性状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动态仿真,根据团队成员微观类型的改变,实现了对知识型团队长期合作过程中隐性知识共享性状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团队成员将会对团队长期发展产生影响,隐性知识共享过程中合理的控制和激励机制是保证团队长期稳定和发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