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自然科学   15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将含萘柴油转化为柴油发动机用燃料,使其得到充分利用并发挥最大使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添加杂醇对含萘柴油的燃烧性能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杂醇溶解萘的能力是柴油的1.3~1.5倍,在柴油中添加杂醇可减少柴油吸收萘的使用量。萘的存在使得热值增加,但不论添加杂醇与否,热值无明显变化。添加杂醇有利于降低尾气有害物排放,提高功率输出,增加柴油发动机的扭矩,降低高转速油耗率,大幅度节约脱萘成本。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压RF-PECVD技术,研究了恒定氢稀释法和梯度氢稀释法对本征微晶硅薄膜纵向结构和n-i-p微晶硅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梯度氢稀释法能够调控本征微晶硅薄膜的纵向晶化率分布和晶粒尺寸,使电池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获得转换效率为5.7%(Voc=0.47V,Jsc=20.2mA/cm2,FF=60%)的单结微晶硅太阳电池及转换效率为10.12%(Voc=1.2V,Jsc=12.05mA/cm2,FF=70%)的叠层太阳电池.  相似文献   
3.
耿新 《科技信息》2011,(3):137-138
1956年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使大批文学作品出现。而1986年实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文学转型的肇始。本文拟从1956年与1986年两个年份的《人民文学》杂志入手,通过对小说的研究,浅析中国当代小说叙述视点的变迁及其揭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电位滴定E-V曲线的神经网络插值模型,对铬(Ⅵ)的电位滴定曲线进行拟合,使用拟合一阶导数和拟合二阶导数确定电位滴定终点.使用改进的BP算法,避免产生麻痹现象.测定了电镀液中铬(Ⅵ)浓度.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快速,在电容量分析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电位滴定E—V曲线的神经网络插值模型,对铬(Ⅵ)的电位滴定曲线进行拟合.使用拟合一阶导数和拟合二阶导数确定电位滴定终点.使用改进的BP算法,避免产生麻痹现象.测定了电镀液中铬(Ⅵ)浓度.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快速,在电容量分析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探讨《人寰》的叙事策略人手,通过对具体文本中的时序、视角的分析,发现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内在一致性,分析严歌苓小说异于传统的先锋叙述特色;探究特异的视角,具体阐述作者、人物、叙述者的语态关系,发掘严歌苓创作中时常存在着的经历者和叙述者的双重声音。从以上角度对《人寰》的叙事结构做出整体性认知,并对严歌苓小说的叙述特色及其带来的文本张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石油焦制得活性炭(AC)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在此AC中分别加入5%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或5%氧化石墨(GO),借助氮吸附分析仪、循环伏安测试(C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分析(EIS),比较MW-CNTs与GO对改进AC电化学性能作用影响.实验结果显示:MWCNTs和GO的吸附等温线具有多段特征,而AC呈现含丰富中孔的微孔炭特征.CV测试显示,在低扫描速率下,加入MWCNTs和GO可使响应电流略有增加.EIS揭示加入MWCNTs和GO可提高AC电极的导电性、频率响应和快速充放电性能,同时提高AC电极的的充放电容量.倍率放电性能和1 000次循环测试也表明加入MWCNTs和GO可提高AC电极的放电容量.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科研训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培养模式,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中南民族大学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叉学科学习、实践和创新科研平台,探索“学习-科研-创新-实践-学习”的创新性学习模式,进一步突出了了科研训练的地位,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气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进行实验课程内容体系建设,完成实验大纲的修订,实验项目的优化与实验内容的完善.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开展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兼顾合理性与灵活性,确立多元化的实验评价与考核模式.坚持成果导向原则,结合实践经验,建立评价-反馈-改进的持续改进机制.实践结果表明,常态性、内涵式的持续改进机制有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南秋季旱涝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分析中国西南秋季旱涝情况,利用西南地区东部1961~2012年的降水资料和区域旱涝指数对该地区秋季旱涝等级进行了评定,并运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与英国气象局海温资料对典型旱涝年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降水呈显著减少趋势,并在1990年左右发生了突变。旱年秋季,低层在南中国海附近为显著的气旋性环流异常,西南地区上空存在显著的下沉运动,涝年则相反。进一步分析发现,当西太平洋海温偏高时,可以激发罗斯贝波环流异常,对应在南中国海附近存在异常的气旋性环流,临近的西南地区东部处于异常的下沉气流控制,容易发生干旱,涝年则相反。此外,热带西太平洋海温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由冷转暖的突变,这与随后西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的突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