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1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指出了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人的和谐的必然要求,是人和谐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根本需要,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关键.同时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电类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结合素质教育以及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当前电类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电类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如引导式教学、强化预习、杜绝抄袭等,教学反馈结果表明,该方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热情,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相变储能材料应用于建筑结构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隔热保温性能,并可以解决一部分能源消耗问题。本文综述了相变材料在建筑领域的研究现状,对目前使用的相变材料进行分类和分析。并展望相变材料在建筑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人为天地之心"或"人为天地立心"的观念,尽管肯定了人和人心与天地自然之间的生成性联系,却将其内涵认定为仅仅是基于"生物之心"和"万物一体"的 "仁心".从恩格斯关于在人身上自然界获得了自我意识的观点出发来理解"为天地立心",就不能用只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所认可的 "仁心"去为天地立心,而应该立足于人类已经取得的自然科学特别是人类生态学和人本生态观的成果去揭示作为"自然界的自我意识"的"天地之心"的丰富内涵,并且特别要深入认识人类生态系统的对象性、主体性和生成性.  相似文献   
6.
谢斌 《快乐阅读》2011,(12):163-163
现在的家庭子女少,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很多学生在娇生惯养中长大,习惯了别人对自己的欣赏和赞美,却没有学会对别人的欣赏和赞美,给人的感觉是自私、自傲。他们看待人和事比较偏激、极  相似文献   
7.
谢斌 《广西教育》2013,(46):86-88
科学课程“新授”后,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此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程度开展有效复习。然而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对如何开展有效复习很迷惘,不少教师的复习过程很粗糙。为体现“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发展,我们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有效复习课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探寻科学课程有效复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一、课题形成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与之相应的具体操作方法。现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大多是作为高等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一个子项以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形式出现的,还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首先,它对人才培养和使用缺乏应有的预测。其次,办学水平评估的内容应该包括宏观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等方面,其中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我国的这种评估大多是在原国家教委和各省、市、自治区教委的领导下组织实施的,带有明显的主从型特征,往往集中于宏观和较为抽象的层次上,而对人才培…  相似文献   
9.
黄生田  向庆华  谢斌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0):1268-1270,1273
对该院化学系学生的117份化学实验预习报告册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实验预习方式不合理;实验预习目的基本没有达到。提出了建立基础化学实验预习室的构想并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中什么因素不变呢?笔者以为,一是知识的获取、技能的训练(即“双基”)这一目标没有变;二是如何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不会变,偏离了它,就像写作文跑了题一样;三是课堂教学结束时学生应得到的发展不会变,不然教师的劳动便成了徒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