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50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
当代大学在权力、金钱和市场的熏袭浸染中褪色、蒙垢以至畸变,需要在文化自觉中反观和重新定位大学的性质与职能,恢复其形象与生机活力。大学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大学理性的回归。大学使命的当代表述可一言以蔽之曰"立德树人"。从理论、政策与实践三位一体有机融合的视角综合分析,回归理性不啻是大学去行政化的一剂良药,在回归理性的思想框架下辩证地思考和理顺现实关系,既可让当代中国大学学者真正体认到以人为本哲学的生命韵味,也可望中国大学重新释放出振奋民族、震撼世界的理性力量。  相似文献   
3.
4.
德育学课程建设由大而全的庞杂体系转向专而约的弹性体系,精简压缩后的内容体系由六大专题构成基本逻辑结构,并重新命名为“道德教育学”。其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定位是在把握德育学发展五大趋势的基础上,体现出三大特点。其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开放式互动学习模式”。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强化德育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凸显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性”,给教师留下足够的创造发挥时空,有效激发高师学生的德育创新精神,锻炼其德育实践操作能力。德育学课程教考试改革也配套进行,从考试形式、试题类型到成绩结构,共分为三大步走。  相似文献   
5.
刘惊铎 《中国德育》2002,(3):20-21,27
既往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基本上是一种“知性论”的道德教育样式,因其“遗忘”了人们置身其中的生活世界和自然界,而丧失了其魅力源头。但它作为人类道德教育第一次解放的成果,有其深厚的哲学根基,而今已失去其存在的土壤。回应这一挑战,必然要求道德教育走向第二次解放,即从概念化的道德理性王国走向生活世界和自然,构建道德体验范式。道德体验论主张将教育者改称为“导引者”,受教育者改称为“体验者”,突出道德教育的关系性、实践性、活动性和情境性,促发人的切身体验。道德教育的实质就是在体验中发展人的充满自由个性的德性。道德体验从实践活动和体验课程的融合上展开实践探索,有两大有效途径,四个实施原则。有关实验学校的成功探索证明, 在道德体验中体验者感悟到如海德格尔所描绘的“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6.
刘惊铎 《云南教育》2009,(11):41-43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当代教师的生活状况发生着量和质的深刻变化。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时候,教师群体是否感受到了职场满足感、生活幸福感和生命安顿感的增长呢?实际观察和经验告诉我们:一定时代的教师,其职场满足感、生活幸福感和生命安顿感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基于当代教师的基本生存状态,经历精神自觉和文化道德的继承与创新过程,同时也是当代教师经历内心感动和精神享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生态体验道德教育在学理研究上依从中国传统诗意文化的语境,圆融传统道德教育诗意境界论.这一时代性命题从对道德教育的纯粹理性批判中开启诗意智慧,从对道德教育的精神--实践批判中凸显诗意精神,从对道德教育本体批判之批判中融通生活实践关系.这自然引起道德教育内部系统发生结构性变化.确立导引者和体验者主体间的师生关系,耦合道德教育的适应性与超越性、教育性与享用性功能,以及融通应然性与实然性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等成为生态体验道德教育的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8.
体验式教材:德育教材新样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验课程是21世纪德育课程改革的新走向,体验德育已经成为继承和超越传统德育的新范式之一。体验式德育教材是指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德育教材。体验式德育教材是对传统德育教材困境与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当代具有活力和魅力的德育教材新样态。体验式德育教材的基本样态表征为问题式价值模块构架,以智慧和思想内涵举纲,以体验引子、体验独白、体验冲突、体验游戏、体验反思、体验行动为结构流程。  相似文献   
9.
刘惊铎 《中国德育》2004,(12):11-15
为了推进多元文化背景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理论与实践,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教科所学术委员会、中央教科所科研管理处、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研究》杂志社、《中国德育》编辑部等单位于2004年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继此次研讨会之后又多次组织部分专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纵深专题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社会文化背景下,德育实践出现了新形态。一方面当代青少年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网络文化对他们的浸染直接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是网络生活的依托,网络生活因文化而获得意义,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但目前网络文化存在生态危机,网络文化合理性缺失,存在泥沙俱下的情况,对青少年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