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生物科学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我们根据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应用巨引物法对位于TNFα分子中部的8个核苷酸同时进行突变,在理论上造成第80、90、92位氨基酸的替换,因此命名为rh-TNFαD3a(中国专利:95113311.X)。实验表明,rh-TNFαD3a的抑瘤活性不变,但其毒性只及原型TNF的1/10。本实验的目的是从氨基酸水平上对rh-TNFαD3a的突变进行验证。 由于目前的氨基酸测序通常是做蛋白质的N端20~40个左右的氨基酸,这给我们的测序  相似文献   
3.
4.
5.
肥胖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肥胖症是摄食和能耗平衡机制的失调,可引起多种疾病,如Ⅱ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癌症等.肥胖基因的克隆为研究肥胖的机制提供了重要途径.肥胖基因编码消瘦激素,作用于下丘脑,控制代谢、能耗和生殖系统.实验表明,重组的消瘦激素具有使肥胖基因缺陷和神经肽Y缺陷小鼠代谢和体重正常化,恢复肥胖基因缺陷小鼠生育能力等活性.进一步研究肥胖基因作用机制,开发针对各种缺陷的药物,能使肥胖症的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从大片段基因组DNA中快速分离转录序列是疾病基因定位克隆(positional cloning)中的关键步骤.外显子捕捉法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方法.文章对该法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及应用成果等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人类遗传学的又一突破:亨廷顿氏病致病基因位点的识别及克隆缪为民,柴建华(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上海200433)通过定位克隆(Positionalcloning)的方法可以对那些生化病理机制不明的遗传性疾病进行致病基因的研究[1]。自八十年代初以来,这一反向遗传学的策略已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迄今已有数十个致病基因陆续被发现。  相似文献   
8.
缪为民  魏勇 《遗传学报》1997,24(2):99-108
人类X染色体短臂11.3-21.3区是含有视网膜色素奕性等种遗传基因位点的区域。我们对这个具有重要医学生物学意义的区段进行了YAC重叠群构建及大尺度物理作图。用这一区域已知的探讨(OTC2bA3、DMDcDNA),以YAC菌落原杂交法及PCR法进行了YAC的筛选;也采用了法国CEPH和英国ICRF的部分YAC,总共得到了77个阳性YAC。对上述YAC进行了长度测定。26对微卫星STS图谱分析,单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