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生物科学   3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向日葵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高效的向日葵离体再生体系,从基因差异、外植体取材、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附加物的添加等方面出发,对向日葵愈伤诱导、分化、生根等过程进行了系统优化。结果表明:杂交材料相对于自交材料更容易实现再生;最佳外植体是生长4 d的子叶;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是MS培养基 (MS) +2.0 mg/L 6-苄基腺嘌呤 (6-BA)+0.5 mg/L奈乙酸 (NAA)+1.0 mg/L激动素 (KT),诱导率最高可达100%;最佳分化培养基是MS+0.2 mg/L 6-BA+0.5 mg/L NAA+0.3 mg/L KT+0.3 mg/L硝酸银 (AgNO3)+0.2 g/L活性炭 (AC),芽分化率可达71%;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 MS+0.6 mg/L吲哆丁酸 (IBA),生根率最高为77%。方差分析表明,材料基因型、外植体生长时间、激素、AgNO3、AC对向日葵再生呈现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脾肾阳虚型UC的特异性靶点。方法 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SASP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分别选取空白组大鼠结肠组织与模型组大鼠病变部位结肠组织进行高通量测序。RT-qPCR法检测筛选的趋化因子的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根据q-value≦0.05,fold-change≧1.5筛选出空白组大鼠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GO功能分类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细胞成分(cellular component,CC)、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三个层面。通过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发现趋化因子信号通路中CXCL1、CXCL2、CXCR2、CXCL6、CCL7、CCL12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并通过RT-qPCR法验证,以上因子的基因表达变化与测序结果一致,经温补脾肾方药治疗后,以上因子表达明显下调。结论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趋化因子信号通路中CXCL1、CXCL2、CXCR2、CXCL6、CCL7、CCL12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可作为UC黏膜炎症活动的客观指标。具有温补脾肾作用的理中汤合四神丸复方中药颗粒可以有效下调以上因子的表达,减缓炎症反应,促进受损伤的结肠黏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1与免疫球蛋白E在过敏性哮喘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试验克隆了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及IgE分子恒定区cDNA片段, 构建了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IL-1ra-Fce/pBV220。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 实现了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 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表达蛋白为目的融合蛋白, 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利用分子筛和阳离子交换层析对表达产物经进行了纯化, 纯化的包涵体复性后经体外功能试验表明, 融合蛋白的活性与IL-1ra没有显著性差异; 初步药代动力学分析显示IL-1ra-Fce半衰期比IL-1ra延长了4.78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潍坊市冬、秋季节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在2008年10月1日~12月9日期间,对城内四所市级医疗机构的门诊和住院腹泻病人进行了统计,对住院腹泻病人采样作了检测,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潍坊市秋冬季腹泻患者主要由轮状病毒所引起,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有效预防轮状病毒腹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薰衣草治疗睡眠障碍(SD)的主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关于薰衣草的相关文献,结合TCMSP数据库筛选主要活性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和PharmMapper 2个数据库获取活性成分的靶点,再利用GeneCards、OMIM、TTD和DrugBank 4个数据库检索疾病基因,并经Venn工具得到两者交集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利用STRING 11.5数据库筛选置信度≥0.9的靶点,构建PPI网络。利用Enrichr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利用AutoDockTools 1.5.7软件对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利用PyMOL 3.8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获得13个活性成分和192个潜在作用靶点,活性成分为亚油酸乙酯、木犀草素、乙酸芳樟酯、熊果酸及芳樟醇,hub基因为STAT3、MMP9、PTPN11、MAPK1及IL2;作用机制主...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倍性杂交兰(Cymbidium hybrid)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差异,对低温胁迫下(昼温10℃、夜温4℃)二倍体杂交兰以及四倍体杂交兰株系T1和T2幼苗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MDA和叶绿素含量,O-·2产生速率以及SOD、POD和CAT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兰的耐低温特性差异。结果显示: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二倍体杂交兰和四倍体杂交兰株系T1和T2幼苗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MDA含量,O-·2产生速率以及POD和CAT活性总体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叶绿素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分别在胁迫后第9天和第6天达到峰值。在常温(25℃)下恢复生长3d后,二倍体杂交兰和四倍体杂交兰株系T1和T2幼苗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MDA含量,O-·2产生速率以及SOD、POD和CAT活性均降低,而叶绿素含量升高。总体上,二倍体杂交兰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SOD、POD和CAT活性的增幅明显小于四倍体杂交兰,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的增幅则大于四倍体杂交兰,而叶绿素含量的降幅则明显大于四倍体杂交兰。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四倍体杂交兰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均较高,其对低温的耐性强于二倍体杂交兰。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原位催化生成一氧化氮(NO)的新型仿生人工血管材料.固载有机硒催化剂的聚乙烯亚胺,作为NO供体催化剂,和海藻酸钠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交替结合到电纺聚已内酯基质的表面上.这种材料接触到NO供体—S-亚硝基谷胱甘肽时,显示了显著的催化释放NO的能力.在S-亚硝基硫醇存在的情况下,该材料可以抑制平滑肌细胞的黏附和铺展,同时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体外血小板黏附和动静脉分流实验显示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血栓性能,能够抑制血小板激活和聚集,预防急性血栓形成.该研究为提高人工血管的细胞功能和抗血栓性能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探讨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模型构建技术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提高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模型构建的成功率,并为后续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研发提供临床前动物模型。利用不同移植数量和供体的HuPB-MNC细胞尾静脉注射重度免疫缺陷小鼠NCG,建立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模型。每周观察2次,并记录小鼠体重及死亡情况;实验第7、14、21、28和35天眼眶静脉丛试血,流式细胞术监测NCG小鼠外周血中人CD45+ T细胞的重建水平。NCG小鼠外周血中人CD45+ T细胞水平随注射后时间逐渐升高,约在3~4周达到2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模型构建应该从构建方法、免疫缺陷小鼠品系、性别和饲养、免疫细胞的供体和数量及细胞状态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通过采用多种供体克服差异性,优化肿瘤模型和免疫细胞供体联合接种方案最大化利用窗口期等策略提高模型构建成功率及应用转化率,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模型构建方法,以期为肿瘤免疫疗法提供更有利的药物研发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葡激酶突变体(SakM)对高脂喂养大鼠血液常规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脂药物组、高脂生理盐水组、正常药物对照组、正常生理盐水对照组,静脉注射SakM到大鼠体内,剂量按照0.5mg/kg体重,2d注射一次,连续15次,观察SakM对血液常规的影响。结果SakM对正常动物血液常规指标没有影响,但是能够改善高脂喂养动物的血液常规指标结论SakM长期使用不会影响正常动物血液常规指标,具有使用安全性,同时还能用来调节高脂喂养动物的血液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光合细菌与其他微生物在光照条件下混合培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综述了光照混菌培养的特点和目前光照混菌培养在水体净化、生物制氢和高价值物质生产方面的应用,并对影响混合菌株生长代谢与繁殖的因素做了总结。分析表明菌株之间存在的相互协同共生作用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底物被充分利用,提高物质产率。光照混菌培养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在水体净化、生物制氢、高价值物质生产方面的应用具有相当好的效果。在影响因素中对混合培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菌株接种量、接种比和培养基pH。在总结光照混菌培养应用现存不足的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