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生物科学   30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濒危植物大果木莲种群格局及濒危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以及方差均值比率法对木兰科(Magnoliaceae)木莲属(Manglietia Bl.)濒危植物大果木莲(Manglietia grandis Hu et Cheng)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种群格局进行了研究,并编制了大果木莲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结合生殖生物学特征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分析了导致大果木莲濒危的主要原因.根据株高和胸径可分别将大果木莲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5级、高度结构分为6级;在大果木莲的5个年龄结构分级中,成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其高度结构完整,个体高度主要在20 m以下.种群的方差均值比率为0.838 3,其空间分布格局属于随机分布.根据特定时间生命表可将大果木莲种群的发育分为3个阶段:幼树阶段(年龄级为Ⅱ~Ⅲ级)、成树阶段(年龄级为Ⅲ~Ⅳ级)、老树阶段(年龄级为Ⅳ~Ⅴ级),其中成树阶段个体死亡率最低.大果木莲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 Ⅰ型,属于衰退型种群.种群自我更新能力差、种子生产力低下、有性生殖困难、生境片断化导致的基因流受限以及人为干扰是大果木莲濒危的主要原因.针对大果木莲濒危现状和致危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云南、泰国和越南木兰科植物新资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司马永康 《植物研究》2002,22(3):271-272
报道了木兰科植物中国云南新记录 1亚种 1变种 ,泰国新记录 2种和越南新记录 1种 ,引证标本均保存于中国国家林业局云南珍稀濒特森林植物保护与繁育实验室标本馆 (YCP)  相似文献   
4.
家蚕茧质性状的性别效应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对家蚕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性状的性别效应进行理论估算: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4性状的性别随机效应的方差的概率和性别随机效应的预测值概率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证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四性状的性别效应极显著,这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4性状的性别效应预测值雌(雄)分别为0.248g(-0.247g)、2.423cg(-2.394)cg、-1.976%(1.992%)和0.224g(-0.223g)。性别效应调整后各性状均呈单峰正态分布,符合QTL分析对数量性状连续正态分布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云南木兰科植物一新变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了云南木兰科植物一新变种。  相似文献   
6.
家兔球虫病是家兔最普遍而为害性最大的传染病.也可以说是养兔事业中威胁最大的敌害.养兔人要是没有控制球虫病的方法,养兔事业是不容易成功的.家兔感染球虫病最严重的时期是在幼兔断乳前后,由三、四个星期至两个月,死亡率很高.过去很有名的兽医,  相似文献   
7.
对产自云南东南部的木兰科植物一新种粉背含笑Magnolia glaucophylla Sima et H. Yu作了描述和绘图。该新种与棕毛含笑Magnolia fulva (H. T. Chang et B. L. Chen) Figlar接近,区别点在于其叶倒卵形、狭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侧脉每边19~24条;叶柄无毛;心皮20~26枚,成蓇葖时无毛,果瓣厚4~6 mm。  相似文献   
8.
隐花色素基因(cryptochrome gene,Cry)是已确认的主要生物钟基因之一,它广泛分布于细菌和真核生物中.昆虫Cry基因分为Cry1,和Cry2两类,果蝇只有Cry1,蜜蜂等膜翅目昆虫只有Cry2.为了研究鳞翅目模式昆虫家蚕Bombyx mori的昼夜生物钟分子调控机制和昆虫CRY蛋白的进化,本研究克隆了家...  相似文献   
9.
为了调查5℃低温处理是否改变家蚕Bombyx mori卵滞育NAD代谢, 本研究利用HPLC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经25℃和5℃分别处理的滞育卵中NADH 含量、 NAD+含量、 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胞质苹果酸脱氢酶(cMDH)活性。结果表明: 5℃处理的NAD(NADH + NAD+)含量和cMDH活性分别增加了106%和53%, 并且显著高于25℃处理(P< 0.01); 但是两种处理的NADH/NAD+比值和LDH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 0.05)。据此推测, 5℃低温处理加强了家蚕滞育卵NAD+合成和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家蚕茧质性状的QTL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QTLMapper 2.0 QTL作图软件,对F2群体的家蚕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分别检测出7个、6个、2个、8个有显著效应分量的QTLs,分布于7个、5个、2个、7个不同的连锁群。控制全茧量、茧层量的QTLs一般存在复杂的上位性效应。对全茧量性状,有3对QTLs存在显著的加加上位性效应,其中1对还存在加显、显显互作;共有3个QTLs存在显著的显性效应,1个存在显著的加性效应。对茧层量QTLs,发现1对QTLs存在极显著的各项遗传效应,包括上位性效应;1对QTLs被检测到显著的显显互作,1个QTL具有显著的显性效应,并与另一个QTL存在显著的加加互作。茧层率、蛹体重主要受加性或显性的QTLs作用,没有发现茧层率QTLs的上位性效应,蛹体重的有效QTL大都呈现显著的负向显性效应,只有一对QTLs存在显著的加加上位性效应。第2、3、4、11、13、24、34、37、40连锁群是两个或多个性状QTLs分布的共同连锁群。全茧量和茧层量存在共同的QTL或染色体区域,育种上可通过适当选配,利用基因的互作效应,同步改良这两个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