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珠江三角洲中部钻孔PRD20和PRD17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记录较为完整,尤其是晚更新世海侵记录良好。以其为研究对象,对两孔的有孔虫微体动物群记录和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重建珠江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变,并着重分析了晚更新世海侵事件。约44500 cal a BP以前,研究区为河流环境,发育河道砂砾沉积。约44500—21300 cal a BP,发生晚更新世海侵,形成溺谷型河口湾,两孔沉积物中有孔虫的垂直分布记录了水体条件发生的多次变化,可辨识出2次海侵海退次级旋回;其中PRD20孔中有孔虫以滨岸广盐型占绝对优势,PRD17孔中以滨岸广盐型为主、海相—半咸水型有孔虫占有一定比例,表明研究区位于溺谷湾中径流与潮流共同作用的区域,且PRD20孔受径流影响更大。约21300 cal a BP后,受末次冰盛期海退影响,研究区暴露于地表遭受风化剥蚀,风化产物在PRD20孔表现为1层褐红色砂砾,在PRD17孔表现为1层花斑黏土。约8000 cal a BP,海平面回升导致河水滞留形成沼泽环境,PRD20孔发育1层泥炭层。约8000—5500 cal a BP,PRD20孔发育受径流影响较大的河口湾湾头沉积,仅在全新世海侵最盛时含有少量有孔虫记录。约5500 cal a BP后,研究区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受构造抬升影响,PRD17孔地势较高,于约4700 cal a BP才开始重新接受沉积,零星出现潮水搬运而来的有孔虫。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中部钻孔沉积物的微体动物群(有孔虫和介形类)组成和分布特征,结合测年、岩性、沉积物粒度和软体动物群数据,重建了珠江三角洲中部全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受末次冰期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普遍发育杂色黏土。随着冰后期气候回暖,海平面快速回升,海水经多个口门自南向北侵入珠江三角洲地区。南部较早接受海侵,约9010cal.aBP海水入侵至中部地区,研究区开始发育河口湾环境,并持续至4510cal.aBP。期间,钻孔记录的微体动物群组成和丰度特征反映了2次短周期的水体条件波动,最大水深发生于约7000~5630cal.aBP,微体动物群的丰度达到最高值。约4510cal.aBP以来为持续海退期,河流作用逐渐增强,发育三角洲平原环境。  相似文献   
3.
对珠江三角洲中部中山市东升镇附近PRD11孔的岩性和软体动物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与邻近的PRD10孔以及珠三角其他位置的钻孔记录比较。结果表明:受海平面变化、河流作用和构造升降影响,研究区晚第四纪经历了5个环境阶段:1)约9 010 cal. a B.P.以前,钻孔所在地暴露地表,沉积物遭受风化剥蚀,形成杂色黏土;2)9 010―7 000 cal. a B.P.为全新世大海侵时期,研究区开始发育河口湾环境;3)7 000―5 460 cal. a B.P.,研究区水深短暂下降;4)5 460―3 340 cal. a B.P.水深有所加大,并在约4 546 cal. a B.P.时达到全孔最大水深;5)约3 340 cal. a B.P.以来海水逐渐退出研究区,河流作用增强,研究区逐渐演变为上三角洲平原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