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土工物理离心模型试验对超深重力式方块码头稳定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选用码头顶面尺寸为9.5 m(方案1)与8.5 m(方案2)两种常规方案进行比较,得到码头运营期在水平位移、码头面沉降、地基土中孔隙水压力的最大值分别为42 mm、110 mm、190 kPa和82 mm、222 mm、320 kPa。 结果表明:码头稳定性的离心模型试验方法是有效的;方案2的水平位移与码头面沉降远远大于方案1,超出规范允许范围,而且其超静孔压消散较慢对工程稳定不利,因此,建议选用方案1作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霞浦核电基地海洋生物的放射性本底水平,在其周边50 km范围内采集5类9种海洋生物样品,测量其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40K,以及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134Cs、90Sr、58Co、60Co、54Mn、110mAg、65Zn的活度浓度并进行辐射剂量评价。结果显示,所有样品中134Cs、58Co、60Co、54Mn、110mAg、65Zn的活度浓度均低于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238U、232Th、226Ra、40K、137Cs和90Sr的平均活度浓度分别为(0.48±0.48)、(0.86±1.20)、(0.27±0.34)、(74.3±43.0)、(0.023±0.019)、(0.242±0.167) Bq/kg,处于我国食品天然放射性本底水平内。当地公众由于食入海产品所致年有效剂量为55.1 μSv/a,其中137Cs、90Sr所致剂量分别为0.021、0.49 μSv/a;海洋生物所受辐射剂量为0.048~0.276 μSv/h。〖JP2〗当地公众及海洋生物所受辐射剂量均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或国际推荐控制值。本次调查为霞浦核电厂运行前海洋生物放射性本底建立了基线数据,并提出了今后海洋生物监测的重点核素,除137Cs、134Cs、90Sr、58Co、60Co、54Mn、110mAg、65Zn,还应增加对3H、14C、131I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自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开始使用可调圆弧木模板以来,定型圆弧钢模板在建筑中的地位被逐步取代。由于传统的以梁代替面进行的计算,存在着过度简化计算模型的缺陷,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所以,采用三维有限元对模板 进行计算分析,得到的计算结果经检验与实际能吻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4.
随着真空预压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逐步应用,其软土固结的机理一直是探讨的课题,分形理论的产生为软土这一非线性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真空预压作用下软土地基固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土体研究中的一些分形现象,用分形理论对其研究前景等进行了探讨,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论证了真空预压作用下软土地基固结的分形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向家河大桥库岸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的可拓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可拓方法基本理论,并应用于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确定了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的8个评价指标:评价区内已有灾害点数量、灾害危害对象、岩性及风化程度、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的组合关系、节理裂隙发育情况、人类活动影响强度、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坡度。建立了危险性分级标准,并进行了相应的量化赋值。在评价过程中,以地形图100 m×100 m网格为基本评价单元,通过计算机程序将所有网格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了相应的分区等级,并且通过级别特征值的计算,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所评价区域的实际情况。通过三峡库区向家河大桥库岸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的实践应用,证明这一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某港口堆场地基由砂土吹填而成,地基承载力约为65kPa,为使地基达到150kPa的承载要求,必须对该吹填砂土地基进行处理。根据场区不同的地层条件、使用功能和地基强度,设计分别采用插板振冲、插板强夯、不插板强夯三种加固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检测结果表明,三种加固方法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插排强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结合稳定同位素( D、18O、13C) ,应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沙漠高原白垩系含水层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环河组和洛河组地下水均可分为3 大类,且大致在地下水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分别聚类,每一类的水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研究区地下水均起源于大气降水,发生了岩盐溶滤、碳酸盐矿物溶解、硫酸盐矿物溶解、硅酸盐矿物溶解和阳离子交换等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相对洛河组地下水,环河组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特征还受到了大气降水稀释作用和酸碱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