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8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板栗树极性生长旺盛,易造成树冠内膛光秃,外围结果,产量低下。为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我们借鉴其他果树上广泛采用的拉枝技术,通过调整枝条角度,观察其对生长结果的影响,以探讨该项技术应用于板栗生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密植栽培板栗提高土地、光能利用和高产高效,在过去8~12株/667m^2的基础上,发展到45~80株/667m^2,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高密度(110株/667m^2)板栗大面积发展。  相似文献   
3.
4.
"燕兴"是从燕山实生板栗中选出的抗寒板栗新品种,2012年1月该品种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该品种坚果呈椭圆形,褐色,有光泽,整齐度高。果肉黄色,口感细糯,风味香甜。坚果平均单果重8.20g,含水量49.84%,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及脂肪含量依次为22.23%、52.90%、4.85%和2.09%,耐贮藏,适宜炒食。出实率39.05%。  相似文献   
5.
‘南垂5号’是以‘垂枝’为母本,‘南沟1号’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板栗新品种。树姿开张。坚果单粒质量12.51 g,可溶性糖19.52%,淀粉50.12%,蛋白质5.56%,果肉口感细糯,风味香甜。结果早,丰产性强。适宜中国北方板栗栽培区缓坡丘陵及沙地种植。  相似文献   
6.
“麻姑1号”枣是从江西省南城县本地品种“半边红”实生群体变异单株中选育出的早熟优良鲜食枣新品种。2011年1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编号:赣认枣2011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叶片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多样性特征,为中国板栗资源的保护、开发和科学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10个省份(群体)240份资源的36个叶片表型性状(31个数量性状和5个质量性状)进行检测,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板栗叶片表型多样性水平及其与原产地的地理、环境因子关系。【结果】巢式方差分析表明,31个数量性状在群体内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同时叶片长、叶片宽、叶片长/宽、锯齿高度等15个数量性状及3个质量性状(叶片形状、叶基形状和叶缘锯齿特征)在群体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说明板栗叶片表型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均存在丰富变异。群体间叶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7.95%,远小于群体内的92.05%,说明叶片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部。板栗叶片表型的平均变异系数(CV)和平均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18.05%和1.27,5个质量性状中以叶片形状的CV和H′最高(35.67%,0.86),叶缘特征最低(5.60%,0.07);31个数量性状的CV在8.68%(叶片长/宽)—32.73%(锯齿深度),H′在1.54(叶背茸毛密度)—2.09(叶片结构疏松度)。叶片外观形态、生理指标和解剖性状的平均H′分别为2.03、2.04和2.04,CV由高到低分别为15.27%(外观形态)>15.18%(生理指标)>12.17%(解剖结构)。10个群体表型性状CV均值在17.11%(陕西)—19.66%(山东),H′均值在0.99(安徽)—1.80(河北)。板栗叶片大多表型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年均气温等温度指标和年降水量与叶基形状、锯齿高度等性状呈负相关(经度和纬度与之呈正相关),与叶片长/宽呈正相关(经度和纬度与之呈负相关)。【结论】板栗叶片表型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丰富变异,但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基因型间的变异),因而以叶片表型性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抗逆性、高光合效率等特异品种选育或相关研究时,研究重点应该放到广泛的个体基因型调查上,变异较为丰富均匀的群体可作为重点参考。板栗叶片大多外观形态和生理指标性状呈现以温度和降雨量因子为主导的梯度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板栗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和杂交后代的遗传差异,提高板栗良种繁育效率。  方法  以‘燕山早丰’ × ‘燕晶’为亲本杂交产生259个F1个体为试验材料,对2016年和2017年板栗坚果性状、栗蓬性状、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13个性状进行测量,并进行遗传倾向研究。  结果  坚果相关性状的研究表明:2016年和2017年的单粒质量、坚果厚、坚果高和坚果宽等性状呈正态分布趋势,且后代平均值均大于亲中值,说明存在加性效应。连续两年正反交后代单粒重性状变异系数在18.50% ~ 20.19%,后代广泛分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有可能选育出单粒重较大的板栗品种。坚果宽、坚果厚和坚果高等性状变异系数均小于20%,遗传传递力在98.54% ~ 106.55%之间,说明坚果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小。通过栗蓬相关性状的研究表明:连续两年正反交后代栗蓬总重性状平均值高于亲中值,正反交变异系数均大于20%,遗传传递力在112.00% ~ 117.44%之间,能够稳定遗传,受环境影响较小。连续两年正反交后代栗蓬宽性状的超高亲率分别达到37.50%和23.96%,遗传传递力分别为112.50%和113.93%。2016年刺束长短正反交后代和2017年正交后代平均值小于亲中值,遗传传递力为90.25%、90.83%和93.66%,2016年超低亲率分别为27.08%和18.90%,刺束长短性状趋于变短。通过果实品质相关的研究表明:连续两年正反交后代淀粉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范围为7.82% ~ 17.66%,支链淀粉含量的遗传传递力在101.11% ~ 108.22%之间,2016年正反交后代超高亲率分别为34.38%和30.09%,均高于2017年,趋于支链淀粉含量增多。相比于2017年,2016年正反交后代可溶性糖含量遗传传递力较低,分别为64.10%和59.94%,说明遗传不稳定,受环境影响大。  结论  通过对坚果相关性状和果实品质性状遗传倾向和分离特点的研究得出,坚果相关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果实品质性状遗传不稳定,受环境影响较大。该研究为今后板栗杂交育种后代的筛选和目标性状的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利用色差仪观测板栗叶片颜色的最佳参数,实现板栗叶片正面颜色观测结果数据化,以来自10个省(市)的240份板栗资源的成熟叶片为试材,利用色差仪测定叶片正面的明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色差值(Eab*)、色度值(c*)和色调角(h*),比较了6个颜色参数在板栗品种内和品种间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L*和a*在板栗品种内的一致性符合率均达到95%以上,且品种间的变异系数均为10%以上;b*和c*在板栗品种内的一致性符合率较低,分别为62.08%和67.50%;Eab*和h*在板栗品种间的变异系数较低,均<3.5.因此,确定L*和a*分别作为表示板栗叶片明暗程度和绿色程度的最佳颜色参数,而b*、c*、Eab*和h*均不宜作为表示板栗叶片颜色的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10.
树种:板栗 学名:Castanea mollissima‘Linzhu’ 审定编号:冀s—SV—CM-004—2009 选育单位: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品种特性:树势中庸,树姿较开张。每母枝抽生结果枝2.7个,每母枝结蓬6.07个。栗蓬椭圆形,刺束密、中长。坚果扁圆形,果皮深褐色,有光泽。每栗蓬有坚果2.15个,单粒重7.27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