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3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秦巴山区野生与栽培猪苓菌核的氨基酸、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矿质元素、猪苓多糖等主要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猪苓在所测定的17种氨基酸中,7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3.8%,23.6%.每100g野生与栽培猪苓菌核中水分质量分别为13.22g,11.94g;灰分质量分别为2.86g,2.61g;粗蛋白质量分别为6.87g,4.91g;粗纤维质量分别为27.62g,26.02g;粗脂肪质量分别为1.87g,1.71g;每100g野生和栽培猪苓质量分别为1.87g,1.71g;猪苓多糖质量分别为0.51g,0.40g.  相似文献   
2.
影响SARS患者舌苔厚薄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 2 14例 SARS患者舌苔厚薄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以深入探讨引起 SARS患者舌苔厚薄变化的原因。方法 :观察并用数码相机拍摄 SARS患者舌象 ,记录患者相关情况。使用统计软件进行 SARS患者舌苔厚薄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对于 SARS患者舌苔厚薄有影响的因素 (P <0 .0 5 )包括 :发热 ,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激素的使用情况。结论 :SARS患者舌苔的厚薄主要受到外周血白细胞升高、激素使用等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即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变异的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新型传染病,病理改变可能是以肺组织的炎症渗出和水肿为主;具有发病机制不明、传染性强、病变进展迅速、无特效治疗、病死率较高的特点。本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为进一步了解SARS的临床证候特征、演变规律,客观评价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疗效,笔者采取前瞻性随机分组同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2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演变规律,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SARS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进行治疗前后两组在发热天数、临床症状、肺部炎症明显吸收、激素和呼吸机使用、氧饱和度恢复时间等方面的对照研究.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在缩短发热时间、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缩短激素和呼吸机使用时间、促进氧饱和度恢复时间方面,均优于西医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西医结合组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面明显优于西医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脑康Ⅱ号对脑缺血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康Ⅱ号小、中、大剂量组(小、中、大剂量组用药量分别是成人用量的5、10、20倍),每组各9只。采用永久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造模。对假手术组大鼠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予结扎;对照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造模后给予治疗组脑康Ⅱ号治疗,给予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等量(2 ml)等渗盐水。造模后9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和空间搜索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免疫组化法进行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分化的观察。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结果 (1)造模后9周模型组逃避潜伏期第1~5天分别为(100±13)、(98±13)、(82±14)、(72±15)、(46±7)s,较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搜索距离分别为(1239±127)、(1011±122)、(959±123)、(553±66)、(407±29)cm,较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加(均P0.01);第5天脑康Ⅱ号小、中、大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搜索距离均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逃避潜伏期分别为(20±6)、(19±8)、(15±6)s,搜索距离分别为(234±38)、(297±23)、(199±22)cm。造模后9周模型组大鼠在原平台所在象限搜索时间为(30±9)s,较假手术组明显缩短(P0.01);脑康Ⅱ号小、中、大剂量组在原平台所在象限搜索时间分别为(34±6)、(38±8)、(40±10)s,均较模型组明显延长(P0.01)。(2)造模后9周免疫荧光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海马齿状回Brd U阳性细胞数、Nestin阳性细胞数多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脑康Ⅱ号中、大剂量组Brd U阳性细胞数和Nestin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模型组中LC-3Ⅱ和Beclin-1表达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脑康Ⅱ号中、大剂量组LC-3Ⅱ的表达分别为143±9、129±9,Beclin-1的表达分别为139±10、124±7,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中、大剂量的脑康Ⅱ号能改善脑缺血大鼠的认知功能,促进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抑制自噬性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前体(proBNPⅡ)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围产期心肌病(PPCM)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全自动特定蛋白仪,对20例健康分娩者(对照组)及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诊断的3组共46例PPC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验组),分别测定proBNPⅡ、hs-CRP,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PPCM各组间proBNPⅡ与LV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越差,proBNPⅡ越高,而LVEF越低;与对照组比较,PPCM各组的hs-CRP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oBNPⅡ与hs-CRP联合检测,对PPCM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较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老年患者临床特征 ,中医证候演变规律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41例老年 SARS患者 ,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 ,进行治疗前后两组在发热天数 ,临床症状 ,肺部炎症 ,激素和呼吸机使用 ,氧饱和度恢复等方面的对照研究。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在缩短发热天数 ,改善临床症状 ,促进肺部炎症吸收 ,缩短激素和呼吸机使用天数 ,促进氧饱和度恢复方面均优于西医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中西医结合组在提高治愈率 ,降低病死率方面明显优于西医组 ,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SARS患者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脑动脉硬化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该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98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及100例健康受调查者的一般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体重指数、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脑动脉硬化症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P〈0.05),教育程度与脑动脉硬化症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人体衰老和病理损伤均可导致脑动脉硬化症的发生,老年患者应当注意控制血脂和体重。  相似文献   
10.
球囊拉伤致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的兔模型并用药物触发造成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将60只雄性纯种新西兰兔随机平均分成三组:球囊损伤 高脂(1%胆固醇)组、高脂喂养组及普通饲料喂养组.喂养3个月后分别给予鲁塞尔蝰蛇毒和组胺药物触发以造成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结果发现,球囊损伤 高脂组与高脂喂养组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球囊损伤 高脂组所形成的粥样斑块为具有较大脂质核的软斑块;药物触发后球囊损伤 高脂组存活的18只中有11只共15处发生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高脂喂养组中的19只经药物触发后仅5只共7处发生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普通饲料喂养组中未见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结果提示,在构建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动物模型基础上,应用药物触发后能够造成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