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8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与其它非传染性疾病一样呈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肿瘤年发病率为阿D万,死亡500万,并预计在今后的25年,将有3亿新发病例和2亿死亡,这些病例2/3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为有效控制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提高诊治水平,世界卫生组织积极促进各国制定肿瘤控制规划(NationalCancerControlPIDpoe),并通过召开肿瘤控制规划工作组会议的形式,逐步扩大参与范围,计划至2000年将发展至100个以上的成员国。第一次肿瘤控制工作组会议1991年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第二次会议1993年在加拿大的班夫举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总体方案   总被引:61,自引:8,他引:6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议的行动建议:通过有关的合作伙伴追踪慢性病全球负担的增加;WHO考虑制定全球膳食营养和预防慢性病的箫略。  相似文献   
4.
减少危险,促进健康的生活--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32002年10月WHO总干事Dr Gro Harlem Brundtland以“总干事的信息”的形式评述和签署发表了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报告的主题是“减少危险,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99OWHO与世界范围的专家合作,收集和分析了各种有关健康的证据,这些证据对未来许多年全球健康有着密切关系。虽然带有某些警告,但如果所有国家现在准备采取行动,对他们的将来有更健康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慢性病控制中膳食关键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膳食结构对健康的影响,探讨预防人群慢性病和促进健康的膳食关键因素。方法以“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根据粮谷类食物供能比、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脂肪供能比等膳食结构指标的人群分布及已有的推荐标准,将人群分为若干水平组,然后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组别在调整年龄、性别、地区等因素后常见慢性病指标的差异,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控制混杂因素(年龄、性别、地区、能量摄入、非睡眠静态牛活时间等)后,人群慢性病患病率随膳食结构变化的趋势及不同膳食结构下人群患各种慢性病的相对危险度(OR),进行趋势检验。结果随着粮谷类食物供能比的增加,人群体重指数(BMI)、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月日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患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风险显著降低,人群低体重患病率则上升;随着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的增加,人群BMI、TC、LDL—C水平下降,相应人群超重及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风险越低,但在粮谷类食物供能比〉75%时,人群低体重患病率则明显卜升;而脂肪供能比越高,人群BMI、TC、LDL—C水平均显著上升,相应人群超重及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风险也增加,人群低体重率则降低。结论保持粮谷类食物占适宜比例的膳食结构,坚持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对于维护健康和预防慢性病具有重要意义;现有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如能加以适当调整,是一种较好的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子宫栓塞介入法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47例,采用子宫栓塞介入法进行治疗,跟踪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的子宫大小变化,疼痛改善情况及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47例患者治疗后0级疼痛和Ⅰ级疼痛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Ⅱ、Ⅲ、Ⅳ级疼痛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子宫体积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栓塞介入法治疗子宫肌腺症的疗效明显,方法简便,创伤较小,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改善月经量和子宫大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7月该院就诊的子宫肌腺患者112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胶囊。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73.2%,治疗后2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体积小于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腺症的治疗效果明显,对子宫内膜厚度缩小,子宫体积恢复,以及月经量的改善均作用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肿瘤登记处2004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分析中国各肿瘤登记处2004年的肿瘤登记死亡资料,掌握登记覆盖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特征。[方法]数据来源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全国34个肿瘤登记处2004年的人群为基础的登记资料中的恶性肿瘤死亡数据,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及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和国际癌症登记协会推荐的肿瘤登记原则和方法,进行资料的汇集、整理、审核、汇总分析。[结果]2004年中国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死亡总数为88334例,死亡率166.22/10万,男性高于女性(204.07/10万,127.40/10万),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分别为161.92/10万和177.97/10万)。城市地区肺癌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恶性肿瘤,农村地区上消化道肿瘤为主。[结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农村地区死亡率偏高,应加强对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肿瘤登记的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国癌症早诊早治的策略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癌症早诊早治的策略。[方法]采用资料分析、案例研究、工作总结等方法。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癌症高发现场早诊早治工作的经验与教训,提出推动癌症早诊早治的策略并加以实践。[结果]制定“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建立癌症早诊早治示范基地,开展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等。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癌症早诊早治工作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提出未来的工作目标。[结论]有关癌症早诊早治的策略及实践符合中国的国情,相关讨论有助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