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25篇
  免费   3546篇
  国内免费   2193篇
工业技术   37864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566篇
  2022年   1190篇
  2021年   1635篇
  2020年   1182篇
  2019年   896篇
  2018年   913篇
  2017年   979篇
  2016年   955篇
  2015年   1402篇
  2014年   1717篇
  2013年   2032篇
  2012年   2329篇
  2011年   2464篇
  2010年   2274篇
  2009年   2062篇
  2008年   2116篇
  2007年   2091篇
  2006年   1868篇
  2005年   1571篇
  2004年   1205篇
  2003年   908篇
  2002年   836篇
  2001年   774篇
  2000年   660篇
  1999年   498篇
  1998年   378篇
  1997年   364篇
  1996年   318篇
  1995年   255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17篇
  1977年   23篇
  1973年   12篇
  1965年   16篇
  195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轨互联网星座是当前全球研究和发展的热点,互联网星座支持随遇接入遥感卫星和信息在轨直接处理的应用前景备受期待,但由于轨道高度不同会产生双向高动态异构星座的接入互联问题。首先,通过设定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在不同轨道特性、不同卫星数量情况下的随遇接入仿真场景,重点探讨了时空非连续可视性和多普勒频移问题对遥感卫星接入性能的影响;其次,基于遥感卫星随遇接入互联网星座场景的特点,分析了不同时延性在轨处理任务的流程及其星地功能分配;最后,对当前在轨智能处理算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重点进行阐述,为未来低轨互联网星座及遥感卫星的发展和联合组网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Composites based on hafnium carbide and reinforced with continuous naked carbon fiber with and without PyC interface were prepared at low temperature by precursor infiltration and pyrolysis an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ethod. The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cyclic ablation and fiber bundle push-in test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ree times ablation cycles, the bending strength of samples without PyC interface decreased by 63.6 %; the bending strength of samples with PyC interface only decreased by 37.8 %. The force displacement curve of the samples with PyC interface presented a well pseudoplastic deformation state.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difference of two kinds of composites was due to crucial function of PyC interface phase including protection of fiber and weakening of fiber/matrix interface.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对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越来越重视,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更是促进整个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迈进,铸造行业也应该紧跟步伐。在传统压力铸造行业中压铸机的加料、取件,切边机的上件、下件,加工机床的上件、下件,都是依靠人来完成,大大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压力铸造的全自动化生产,为压力铸造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海胆酮是一种酮式类胡萝卜素,主要从海胆及藻类等海洋生物中提取。本文研究海胆酮对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的抑制作用,应用酶动力学、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海胆酮对AChE的抑制机理,并用淀粉样β蛋白片段25~35(amyloid beta-peptide 25-35,Aβ25-35)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研究海胆酮对AD细胞模型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结果表明,海胆酮有很强的AChE抑制活性,其半抑制质量浓度为(16.29±0.97)μg/mL,抑制常数Ki为3.82 μg/mL,表现为竞争性抑制;海胆酮可诱导AChE二级结构改变,更容易与AChE活性中心氨基酸Ser200、His440、Trp84和Tyr121结合,阻碍底物碘代硫代乙酰胆碱(acetylthiocholine iodide,ATCI)与酶结合,从而引起酶活力降低。海胆酮能有效抑制Aβ25-35诱导PC12细胞的AChE活力,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减轻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本研究基于AChE和氧化应激阐明了海胆酮对AD的潜在作用机制,为海胆酮在功能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
王芳  林伟国  常新禹  邱宪波 《化工学报》2019,70(12):4898-4906
目前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可有效检测突发泄漏,对于缓慢泄漏则存在检测灵敏度低、定位不准确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增强的缓慢泄漏检测方法。通过信号压缩(抽取及移位)克服缓慢泄漏压力信号下降平缓的缺点;根据声波信号具有波形尖锐突出、对突发泄漏敏感的优点,通过建立以压力为输入、虚拟声波为输出的声波信号变送器模型,将压力信号转换为声波信号,克服了泄漏压力信号容易被淹没在管道压力波动及背景噪声中的缺点,实现了缓慢泄漏信号的增强;利用临近插值方法重构虚拟声波信号,基于延时互相关分析实现了缓慢泄漏的准确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显著的信号增强效果和定位精度,实现了缓慢泄漏的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6.
为大幅提高钻井效率,针对9 000 m钻井深度对顶驱的设计要求,通过比较顶驱装置关键部分几种典型的结构,提出适合该型号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最优结构形式,为后续9 000 m钻井深度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8.
赵宏  常兆斌  王乐 《计算机应用》2019,39(1):227-231
针对互联网中恶意域名攻击事件频发,现有域名检测方法实时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词法特征的恶意域名快速检测算法。该算法根据恶意域名的特点,首先将所有待测域名按照长度进行正则化处理后赋予权值;然后利用聚类算法将待测域名划分成多个小组,并利用改进的堆排序算法按照组内权值总和计算各域名小组优先级,根据优先级降序依次计算各域名小组中每一域名与黑名单上域名之间的编辑距离;最后依据编辑距离值快速判定恶意域名。算法运行结果表明,基于词法特征的恶意域名快速检测算法与单一使用域名语义和单一使用域名词法的恶意域名检测算法相比,准确率分别提高1.7%与2.5%,检测速率分别提高13.9%与6.8%,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9.
睡眠期间连续且准确的呼吸量监测有助于推断用户的睡眠阶段以及提供一些慢性疾病的线索。现有工作主要针对呼吸频率进行感知和监测,缺乏对呼吸量进行连续监测的手段。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商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的无线感知用户睡眠期间呼吸量的系统——RF-SLEEP。RF-SLEEP通过阅读器连续收集附着在胸部表面的标签阵列返回的相位值及时间戳数据,计算出呼吸引起的胸部不同点的位移量,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构建胸部不同点的位移量与呼吸量之间的关系模型,从而实现对用户睡眠期间呼吸量的评估。RF-SLEEP通过在用户肩膀处附着双参考标签,消除用户睡眠期间翻转身体对胸部位移计算造成的误差。实验结果表明,RFSLEEP对不同用户睡眠期间的呼吸量连续监测的平均精确度为92.49%。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制备了海绵负载纳米Al2O3微球的复合吸附剂(NAS),并用于对Se(Ⅳ)和Se(Ⅵ)的吸附。结果表明,合成的纳米Al2O3微球(NAO)的平均尺寸为200~400 nm,在海绵上负载NAO会使其分散性更好。当NAO负载量分别为80 mg/g和60 mg/g时,NAS对Se(Ⅳ)和Se(Ⅵ)的吸附性能为佳,分别需要60、120 min达到平衡,适应pH为2~5;两者均符合准2级动力学模型;NAS对Se(Ⅳ)、Se(Ⅵ)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37.2、143.9 mg/g,能很好地与Freundlich模型拟合,说明NAS表面不均匀,且属于多层吸附。经过2次的循环,对Se(Ⅳ)和Se(Ⅵ)的去除率有所降低,但均仍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说明NAS可再生循环利用。NAS作为一种新型吸附剂去除水中Se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