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针对目前恶意域名检测算法中分类模型计算复杂度较大、实时性不强以及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Rf-C5(Relief-C5.0)恶意域名检测算法模型。提取待测域名的全局URL特征,根据提取的特征按照改进的Relief算法进行权重计算,并依据权重值进行优先级排序;选取权重值排名前20的关键特征作为C5.0分类器的输入端,进行合法域名与恶意域名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在大样本数据集下,Rf-C5模型与当前主流恶意域名检测算法相比,在提高平均检测速率的基础上,检测准确率提高了1.58~4.9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域名生成算法生成的恶意域名隐蔽性高,现有方法在恶意域名检测上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ransformer和多特征融合的DGA域名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Transformer编码器捕获域名字符的全局信息,通过并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获取不同粒度的长距离上下文特征,同时引入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和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结合浅层CNN得到浅层时空特征,融合长距离上下文特征和浅层时空特征进行DGA域名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恶意域名检测方法上有更好的性能。相对于CNN、LSTM、L-PCAL和SW-DRN,所提方法在二分类实验中准确率分别提升了1.72%,1.10%,0.75%和0.34%;在多分类实验中准确率分别提升了1.75%,1.29%,0.88%和0.83%。  相似文献   

3.
朱怡  宁振虎  周艺华 《计算机应用》2020,40(8):2279-2285
近年来,僵尸网络、域名挟持、钓鱼网站等仿冒域名攻击越发频繁,严重威胁着社会和个人的安全,因此仿冒域名检测已经成为网络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仿冒域名检测主要面向公共域名,检测方法以编辑距离为主,难以充分体现域名的视觉特征;此外利用域名相关信息进行判定虽然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却会引入较大的额外开销。为此,考虑采用仅基于域名字符串的轻量级检测策略,并综合考虑字符位置、字符相似度和操作类型对域名视觉的影响,提出基于视觉特征的编辑距离算法。该算法根据仿冒域名的特点,先对域名进行预处理,然后按照字符位置、字符相似度及操作类型对字符赋予不同的权重,最后通过计算编辑距离值进行仿冒域名判定。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视觉特征的仿冒域名轻量级检测方法与基于编辑距离的判定方法相比,在阈值取1和2时,F1值分别提高了5.98%和13.56%,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的恶意域名检测方法。分析善恶域名在DNS通信中的各类特征,利用Spark大数据处理平台的高效计算能力对属性特征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通过HMM中的Baum-Welch算法和Viterbi算法对恶意域名进行准确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与随机森林模型相比,HMM对恶意域名分类的准确率与召回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域名系统主要提供域名解析功能,完成域名到IP的转换,而恶意域名检测主要用来发现以域名系统为屏障的非法行为,来保障域名服务器的正常运行。总结了恶意域名检测的相关工作,并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属性特征的恶意域名检测方法。在域名词法特征方面,提取更加细粒度的特征,比如数字字母的转换频率、连续字母的最大长度等;在网络属性特征方面,更加关注名称服务器,比如其个数、分散度等。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率、召回率、F1值均达到了99.8%,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词素特征的轻量级域名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维  龚俭  刘茜  刘尚东  胡晓艳 《软件学报》2016,27(9):2348-2364
对网络中DNS交互报文进行检测以发现恶意服务,是网络安全监测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种检测往往要求系统能够实时或准实时地发现监测域名中的可疑对象.面对庞大的域名集合,若对所有域名使用同样强度的监测通常开销过大.通过挖掘域名字面蕴含的词素(词根、词缀、拼音及缩写)特征,提出一种轻量级检测算法,能够快速锁定可疑域名,以便后续有针对性地进行DPI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词素特征的检测算法比统计n元组频率分布的方法虽然略微增加了58.3%的内存开销,但却具备抗逃避能力以及更高的准确率(相对提高35.2%);与基于单词特征的方法相比,极大地降低了计算复杂度(相对降低64.8%),并减少了2.6%的内存开销,而准确率仅下降2.5%.  相似文献   

7.
由于词典类DGA域名的字符分布随机性低,单词组合随机性高,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恶意域名检测方法难以识别,虽然利用LSTM等深度学习的检测方法能捕捉域名字符序列特征,但缺乏局部词根组合特征,检测准确率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融合嵌入层的DGA域名检测方法。在域名词嵌入阶段,基于分词技术,进行字符和词根的融合嵌入向量表示,结合一维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构建混合的深度学习模型,实现DGA域名检测。实验表明,该方法与单一采用CNN或LSTM模型相比,在域名二分类任务中的准确率分别提高3.1%和4.3%,针对词典类DGA家族matsnu、suppobox、ngioweb的检测具有更高的精确率。  相似文献   

8.
蒋晨  胡玉鹏  司凯  旷文鑫 《计算机应用》2018,38(10):2929-2933
在大数据环境下,针对传统恶意文件检测方法对经过代码变种和混淆后的恶意文件检测准确率低以及对跨平台恶意文件检测通用性弱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纹理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恶意文件检测方法。首先,使用灰度图像生成算法将Android和Windows平台下可执行文件,即.dex和.exe文件,转换成相应的灰度图像;然后,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算法自动提取这些灰度图像的纹理特征并加以学习训练,从而构建出一个恶意文件检测模型;最后,使用大量未知待检测的文件去验证模型检测准确率的高低。通过对大量的恶意样本进行实验,在Android和Windows平台下,模型检测最高准确率分别达到79.6%和97.6%,平均准确率分别约为79.3%和96.8%;与基于纹理指纹的恶意代码变种检测方法相比,基于图像纹理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恶意文件检测方法准确率提高了约20%。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避免人工筛选特征带来的问题,大幅提高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成功解决跨平台检测问题,实现了一种端到端的恶意文件检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基于深度学习的恶意域名检测方法计算开销大,难以有效应用于真实网络场景域名检测实际,设计了一种基于可分离卷积的轻量级恶意域名检测算法。该模型使用可分离卷积结构,能够对卷积过程中的每一个输入通道进行深度卷积,然后对所有输出通道进行逐点卷积,在不减少卷积特征提取效果的情况下,有效减少卷积过程的参数量,实现更加快速的卷积过程并不降低模型的准确性。同时,为了减轻模型训练过程中正负样本数量不平衡与样本难易程度不平衡的情况对模型分类准确率的影响,引入了一种聚焦损失函数。所提算法在公开数据集上与 3 种典型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检测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够达到与目前最优模型接近的检测准确率,同时能够显著提升在CPU上的模型推理速度。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Android平台下恶意软件的高效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Dalvik指令的Android恶意代码特征形式化描述和分析方法,能够在无需反编译应用程序的基础上,快速检测样本的恶意特征.该方法首先依照DEX文件格式对Android应用程序切分得到以方法为单位的指令块,通过对块中Dalvik指令进行形式化描述以实现程序特征的简化和提取,之后综合使用改进的软件相似度度量算法和闵可夫斯基距离算法计算提取特征与已知恶意特征的相似度,并根据相似度比对结果来判定当前待测软件是否含有恶意代码.最后建立原型系统模型来验证上述方法,以大量随机样本进行特征匹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描述特征准确、检测速度较快,适用于Android恶意代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在钓鱼网站、远控木马等网络攻击中常使用大量的非常规域名。面对海量域名,已有非常规域名检测方法准确性有待提高。基于对使用非常规域名的网络攻击特征,以及对已有非常规域名检测方法的研究,提出了域名伪装特征,分隔特征域名标签被数字分割的最大单元数,DNS查询特征:单次DNS查询返回的IP个数和DNS查询返回IP集合的平均杰卡德距离;改进了发音特征域名元音字母占比。此外,提出一种基于文本特征和DNS查询特征的非常规域名检测方法,其中选取了新定义的特征,以及若干其他域名基本特征、发音特征和分隔特征,并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区分常规域名和非常规域名。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非常规域名检测方法与部分已有方法相比准确率有较大提高,可用于检测使用了非常规域名的恶意网络攻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恶意域名为依托的网络攻击事件频发。针对主流检测方法识别DGA(Domain Generation Algorithm)变体域名面临的训练数据受限和时效性不足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WGAN模型的伪DGA域名生成方法。将skip-gram和WGAN结合,通过skip-gram完成域名有效转换,WGAN模型深度挖掘数据编码中包含的特征,学习并生成伪DGA域名。为验证模型生成数据的有效性,采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对生成的域名进行有效性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此模型生成的数据具备原数据的特性,可以模拟真实域名用于扩充恶意域名数据集,缓解现有域名检测算法中缺乏DGA变体域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Malicious domain dete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approaches applied in detecting 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 (APT), the most sophisticated and stealthy threat to modern network. Domain name analysis provides security experts with insights to identify the Command and Control (C&C) communications in APT attack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machine learning based methodology to detect malware domain names by using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ELM). ELM is a modern neural network with high accuracy and fast learning speed. We apply ELM to classify domain names based on features extracted from multiple resources. Our experiment reveals the introduced detection method is able to perform high detection rate and accuracy (of more than 95%). The fast learning speed of our ELM based approach is also demonstrated by a comparative experiment. Hence, we believe our method using ELM is both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to identify malicious domains and therefore enhance the current detection mechanism of APT attacks.  相似文献   

14.
域名生成算法(DGA)存在变化多、部分类别样本难获取的特点,使得采用传统机器学习的恶意域名检测模型准确性不高。提出一种基于迁移学习和多核CNN的小样本DGA恶意域名检测模型。该模型将目标域名映射到向量空间中,使用样本充足的DGA种类进行预训练,并迁移预训练得到的参数到小样本检测模型。采用多核CNN小样本分类模型根据发音习惯进行域名特征提取并分类。通过实验对比发现,无知识迁移的小样本分类模型只有11类域名准确率超过92%,经过迁移学习的多核CNN模型20类准确率超过92%,11类准确率超过97%,检测效果接近数据充足时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域名系统(DNS)的DNS重绑定攻击能够有效绕过同源策略、防火墙,窃取敏感信息,控制内网设备,危害巨大。DNS重绑定需要通过设置恶意域名才能实现。针对DNS重绑定相关恶意域名的检测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被动DNS数据分析的DNS重绑定攻击检测模型(DNS Rebinding Classifier,DRC)。通过引入被动DNS数据,从域名名称、时间、异常通信及恶意行为等4个测度集刻画DNS重绑定相关域名;基于C4.5决策树、KNN、SVM及朴素贝叶斯等分类方法对数据进行混合分类、组合训练及加权求值。交叉验证实验表明,DRC模型对相关恶意域名的识别能够达到95%以上的精确率;与恶意域名检测工具FluxBuster进行对比,DRC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识别相关恶意域名。  相似文献   

16.
目前,恶意域名被广泛应用于远控木马、钓鱼欺诈等网络攻击中,传统恶意域名检测方法存在长距离依赖性问题,容易忽略上下文信息并且数据维度过大,无法高效、准确地检测恶意域名。提出了一种自编码网络(Autoencoder Network,AN)降维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LSTM)检测恶意域名的深度学习方法。利用实现包含语义的词向量表示,解决了传统方法导致的数据表示稀疏及维度灾难问题。由word2vec构建词向量作为LSTM的输入,利用Attention机制对LSTM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相关性进行重要度排序,获取文本整体特征,最后将局部特征与整体特征进行特征融合,使用softmax分类器输出分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恶意域名检测上具有较好的表现,比传统检测恶意域名方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率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