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5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温变换催化剂制备条件的神经网络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影响低汽气比条件下LB型节能高温变换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特征输入向量,将全部实验数据分为训练集和预测集,运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按改进的Bayes自动归一化算法建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不仅可防止网络陷入局部最小,而且提高了网络训练精度和泛化能力。适当拓宽正交实验各因素的水平范围,经过不同因素、不同水平间的组合模拟,预测出LB型节能高温变换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氧化铈质量分数0.76%、氧化铜质量分数5.8%、氧化铬质量分数8.6%、氧化镧质量分数1.0%、铁液浓度92 g/L、中和过程最终pH值9.5。在最佳条件下试制催化剂在低汽气比下的平均活性达77.6%。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金属催化剂对氯化亚砜与对苯二甲酸发生酰氯化反应制备标题化合物的催化效果,发现铝和锌不能催化该反应,铁、硫酸铁、氯化铁对该反应具有一定催化效果,其收率可达80%左右;乙酰丙酮铁配合物与金属铁的催化效果基本相当;以柠檬酸铁配合物为催化剂,产物收率可达89%。产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定性分析,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进行确认。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产物纯度高于99%。  相似文献   
3.
用氮气吸附法研究高温变换催化剂表面分形维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77K下对ICI71-4、LB、B113-2、B113等4种高温变换催化剂进行N2吸附-脱附等温线测定,得到了孔结构参数,研究了不同催化剂的孔径分布、比表面积等孔结构变化,并利用等温吸附数据计算催化剂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4种催化剂均具有分形特性,分形维数在2~3之间,但其分形维数与比表面积和孔容积没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HCl+H_2O_2混合溶液浸泡废旧催化剂Pd/α-Al_2O_3,滤掉氧化铝球颗粒,加入氨水沉淀滤液中Pd之外的微量杂质并过滤,在滤液中加入丁基钠黄药,形成Pd化合物沉淀,过滤,100℃烘干,350℃焙烧,生成PdO,纯度99. 541%,再用H_2或CO在≥700℃下还原,得到纯Pd。该方法成本低,相对于王水法更环保、高效,Pd回收率 99. 99%。  相似文献   
5.
随着煤制乙二醇产业化的迅速推进,国内煤制乙二醇产能迅速增加与乙二醇下游消费领域过于单一的矛盾日益显现,乙二醇下游产品多元化发展对于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以煤制乙二醇过程中的草酸二甲酯和乙二醇为平台化合物,分析了其下游产品研发及工业化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LB型低汽气比高温变换催化剂中间放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灵朝  石自更 《大氮肥》1999,22(3):197-198,214
介绍LB型低汽气比高温变换催化剂的中试考核,计算和分析中试过程中LB催化剂与进口IC171-4催化剂的对比数据,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与进口催化剂在工业条件下的操作情况处于相当的水平,可以替代进口催化剂满足低汽气比节能型合成氨工艺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预还原型低温变换催化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合成氨工艺还原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使用预还原型低温变换催化剂的优点,介绍了目前预还原型低温换催化剂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及其在大型合成氨工厂应用的优点,建议国内尽快开发。  相似文献   
8.
以拟薄水铝石为前驱物,分别运用混捏法和浸渍法制备硅掺杂氧化铝载体,并以此氧化铝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镍基催化剂,采用BET、NH3-TPD、XRD、UV-vis及H2-TP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掺杂方式对氧化铝载体孔结构影响不大,但对氧化铝表面性质影响较大。混捏法引入硅后,硅进入氧化铝晶格空位,造成氧化铝晶体结构发生变化,使活性组分镍在其表面的分布以晶格空位为主,载体与活性组分间相互作用较强;而浸渍法引入硅的氧化铝表面晶格空位被二氧化硅优先占据,因而负载活性组分后,活性组分镍无法进入氧化铝晶格,只能以游离态分布于表面,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较弱,可还原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根据甲醇和柴油的分子结构特点,筛选出合适的甲醇燃料助溶剂和助溶表面活性剂。实验结果表明为:采用甲缩醛为助溶剂、异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配制的甲醇柴油具有低温稳定性并且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国家轻柴油标准(GB252-94)。  相似文献   
10.
通过离子交换法将[Pd(NH3)4]2+交换到NaY分子筛中,经焙烧和氢气还原成功地制备了Pd/NaY催化剂。结合TPR、XPS、TEM、UV-Vis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改变焙烧温度可以调节钯前驱体离子和分子筛骨架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调变金属钯的粒径,由此获得了制备可调变粒径纳米粒子的方法。通过在120~500℃间改变焙烧温度,可以获得粒径在1.3~11.9 nm可调变纳米钯颗粒粒径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