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麻术后早期是各种并发症的高发期,据报道,手术后有一半以上死亡病例发生在术后第1个24h。患者术后被送进麻醉恢复室,这段时间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可能发生重大变化,观察不仔细或处理不及时就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女性辅助型T细胞1(Th1)/辅助型T细胞2(Th2)平衡与内皮功能损伤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诊治的围绝经期女性82例及绝经期女性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围绝经组和绝经组,另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女性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女性外周血Th1和Th2细胞绝对值及细胞因子水平、单个核细胞内共刺激分子mRNA表达水平、血清内皮损伤有关标志物水平,分析围绝经期女性Th1/Th2平衡与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3组女性外周血Th1和Th2细胞绝对值及细胞因子水平、单个核细胞内共刺激分子mRNA表达水平、血清内皮损伤有关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围绝经期女性的Th1细胞绝对值、干扰素-γ(INF-γ)及白细胞介素-2(IL-2)与CD28、CTLA-4、PD-1、PD-L1和ET-1均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Th2细胞绝对值、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与CD28、CTLA-4、PD-1、PDL1和ET-1均呈负相关,与NO呈正相关。结论围绝经期女性的Th1/Th2平衡与其内皮功能损伤有紧密联系,且细胞因子也在其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麻醉恢复室(PACU)是患者接受手术后、送回病房之前的一个重要中转站,是对手术结束后的患者进行短时间严密观察和监护的场所.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麻醉恢复室观察5530例全麻术后患者,术后84例成年患者出现燥动,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观察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泵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全麻择期手术患者30例,所有患者术前无高血压、心脏病史,未长期服用阿片以及安定镇静类药物,无显示插管困难特征的病人.所有病人均不用术前药物.患者人手术室后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Ⅱ导心电图示波、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测量并记录基础血压(T0)、麻醉诱导前(T1)、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混合药液至入睡(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min(T4)、插管后5min(T5)、插管后10min(T6)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等各项参数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插管均一次性顺利完成,从泵注给药诱导至人睡时间平均为(6.18±1.68)min.病人给药至入睡后血压均有下降,低于给药前基础值(P<0.05或P<0.01),心率也明、显减慢,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压、心率维持在正常范围.T3时收缩压低于基础值(P<0.05),心率增快明显,高于基础值(P<0.01);插管后各时间段血压仍低于基础值,与给药前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血压与入睡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在插管后各时间段维持在给药前水平(P>0.05).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诱导可以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是值得推荐的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抗原在肝细胞肝癌组织内的定位分布情况。以丙型肝炎病毒(HCV)的C、E、NS3、NS4区四种单克隆抗体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139例肝细胞肝癌(HCC)的肝脏标本,结果总的阳性率为15.1%。21例阳性标本中,C区单抗检测阳性占80.9%(17/21),E区占33.3%(7/21),NS3、NS4区均占57.1%(12/21),表明应用多区段单抗有助于提高HCV抗原的检出率。阳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胞浆中,呈细、粗颗粒及块状,3例出现膜及膜下型,1例核内有阳性反应。HCV感染与H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LACA小鼠经cp腹腔免疫3或5次,30天后,以艾氏腹水癌细胞(EAC)10~5腹腔攻击,观察4个月,保护率77—35%;120天活存鼠,病理检查无肿瘤生长。皮下免疫,腹腔攻击,保护率显著下降,仅20—25%。小鼠腹腔侈植EAC10~5前后。不同日程用cp免疫治疗,观察3—4个月,结果给cp时间越接近攻瘤日期者,即瘤细胞数量较少时,疗效较好,可达70%左右,反之癌细胞大量增殖后,再给cp,效果很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对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术中、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择期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60~85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以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指导的液体治疗组(C组,n=30)和以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n=30)。记录麻醉诱导前(T_0)、肿瘤摘除即刻(T_1)、术毕(T_2)和术后6h(T_3)时动、静脉血pH、BE、HCO_3~-、Lac。抽取T_0、T_3时静脉血测定脂多糖(LPS)、降钙素原(PCT)的浓度。记录术中所输注的晶体液量、胶体液量、总液量、出血量、腹腔冲洗液量、多巴胺使用率等。记录患者术后PACU时间、术后排气、进食及住院时间。结果 T_2、T_3时G组动脉血BE明显高于C组,T_2时动脉血Lac、T_3时动/静脉血Lac明显低于C组(P0.05);T_3时G组LPS、PCT明显低于C组(P0.05);G组胶体液输注量明显多于,晶体液输注量和总液量明显少于C组(P0.05);G组术后PACU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结论对于行胃肠肿瘤手术患者,采用以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更有利于维持患者的酸碱平衡,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阶梯式靶控输注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年龄在60岁以上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ASAⅠ-Ⅱ级,分为芬太尼组(F组,n=20)和舒芬太尼组(S组,n=20)。均复合丙泊酚阶梯式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3min(T2)、切皮后即刻(T3)、切皮后1h(T4)、术毕(T5)血压和心率,术后睁眼及拔管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并检测诱导前后不同时间皮质醇和血糖。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点HR、SB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DBP、MAP在T1时点F组低于S组(P〈0.05);两组HR仅T3时点及SBP、DBP、MAP在T1、T2、T3时点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的皮质醇、血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诱导前比较F组皮质醇、血糖均有升高(P〈0.05),S组仅皮质醇在术毕的时间点、血糖各时点与诱导前比较升高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睁眼和拔管时间、术后VAS评分S组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较等效剂量的芬太尼更利于维持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对应激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控制呼吸的全身麻醉用于婴幼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婴幼儿30例,随机分两组,即Ⅰ组为全麻保留自主呼吸组,Ⅱ组为全麻控制呼吸组,每组15例.Ⅰ组采用氯胺酮-r-羟基丁酸钠麻醉,Ⅱ组采用氯胺酮-丙泊酚-肌松药麻醉.结果 (1)Ⅱ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Ⅰ组(P<0.05);(2)Ⅱ组一次置镜成功率(93.3%)高于Ⅰ组(60.0%),P<0.05;(3)异物取出期间,Ⅱ组通气的优良率达86.6%,无1例发生体动、憋气、呛咳,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Ⅰ组在麻醉恢复期异常情况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 采用肌松剂控制呼吸的全麻能够提高支气管镜一次插入的成功率,缩短手术操作时间,保持SPO2的稳定,降低麻醉恢复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