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18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治疗、预防及预后。方法:回顾1 650例LC发生切口并发症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中切口感染12例,切口下积液11例,切口裂开1例,切口出血1例,皮下淤血及血肿1例,切口疝2例,切口肿瘤种植1例,增殖性瘢痕2例。结论:严格的无菌技术,恰当的切口选择,细致和规范的技术操作,良好的麻醉配合和合理的术后处理是预防LC切口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之不足,探讨补充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此类骨折之临床效果.方法:C型臂下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切开复位,经皮2~3枚克氏针交叉固定骨折端或游离骨折块,使骨折达到暂时稳定态,同时施以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并保留克氏针到初期骨痂形成而去之.结果:此法减少了外固定支架手术过程中因骨折不稳定而多次调节架干的不足,使手术操作时间缩短,减少局部组织损伤及出血,减少了不稳定骨折早期骨折再移位的发生,防止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结论:克氏针结合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型长管状骨骨折方法不仅保留了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此类骨折的优点,而且克服了单臂外固定支架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的一些不足,是一种有效治疗骨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单纯颅骨内板凹陷性骨折六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15~34岁。平均21岁;6例均为钝伤;均位于额、顶部。临床表现:GCS评分13-15分2例,9-12分3例,3~8分1例,6例均有轻重不等的颅高压表现和神经系统体征;CT:6例均表现为沿颅骨缘的梭状致密影,其CT值高于血肿CT值,同等于颅骨CT值。全部病例均未行X线摄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含有EB病毒潜伏膜蛋白2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Ad5F35-LMP2),免疫恒河猴的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的效果。方法分别使用高剂量(1.5×1010TCID50/只)、中剂量(1.5×109TCID50/只)、低剂量(1.5×108TCID50/只)Ad5F35-LMP2重组腺病毒,同时设对照组(PBS4.0ml/只)。肌内注射免疫恒河猴,每个月一次,共免疫3次,第0、4、8、12周时使用Elispot方法检测猴外周血EBV-LMP2细胞毒性T细胞应答,同时应用免疫酶方法检测血清中LMP2抗体。结果3个剂量Ad5F35-LMP2腺病毒免疫恒河猴均可以诱导出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及一定的抗体应答,免疫应答水平的高低与病毒剂量的高低有一定的关系,较高剂量产生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水平比低剂量的高。结论Ad5F35-LMP2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疫苗可以有效的诱导恒河猴产生EBV-LMP2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噬菌体表面表达技术,获得基因工程抗腺病毒伴随病毒抗体Fab、IgG。方法 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的人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提取总RNA,逆转录c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人IgG Fab轻、重链基因,利用pComb3载体构建噬菌体抗体库。用纯化的腺病毒伴随病毒为固相抗原筛选抗体Fab段,并在E.coli中进行分泌性表达。通过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筛选和鉴定Fab抗体,并进行序列测定。然后将其重链和轻链基因克隆到全抗体表达载体pAC-L-Fc上。转染昆虫sf-9细胞,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实现全抗体的分泌型表达,免疫沉淀试验鉴定它的抗蛋白。结果 分离到一株Fab克隆AAVs-31,腺病毒伴随病毒抗原和抗Fab抗体直接ELISA检测阳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呈阳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是一新的序列,所获得的基因为人源IgG Fab基因。由Gamma链和Kappa链组成。表达的全抗体ELISA反应、免疫荧光反应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均为阳性,免疫沉淀试验结果显示它结合病毒颗粒,不结合任一VP1、VP2、VP3单独衣鞘蛋白。结论 用噬菌体表面表达技术首次获得了抗腺病毒伴随病毒Ⅱ型单克隆抗体Fab段,并在真核系统中表达了其全抗体,它们识别的可能是衣鞘蛋白组装时形成的表位。  相似文献   
6.
全身化疗仍然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化疗对骨髓造血的抑制严重影响治疗肿瘤的疗效。将耐药基因导入造血干细胞可以保护机体的造血,从而提高对化疗敏感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增大化疗药物的剂量,缩短化疗间隔时间提高疗效。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能稳定整合宿主细胞染色体中、感染静止期细胞和无致病性等优点,已成为基因治疗中的热点载体。变异体二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2 7基因转染对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以腺病毒为载体转染p2 7基因 ,用MTT法观察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在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上转染p2 7基因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2 7基因的表达 ,检测其对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结果 p2 7可明显抑制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细胞停滞于G1期。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转染p2 7基因可以减少新生内膜的形成达 2 7 4 3%。结论 以腺病毒为载体转染p2 7基因可以有效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管T型切除端端吻合在胆囊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2—2021年以来收治的胆囊癌行胆管T型切除端端吻合的13例病人资料,通过分析病人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及分期、术后并发症及复查随访情况探讨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 13例病人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50~83岁,平均年龄66岁,合并胆囊结石10例,结石合并息肉1列,2例无结石或息肉,肿瘤位于胆囊管4例,胆囊颈部4例,胆囊体部3例,胆囊底部2例,CA19-9升高3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77(100~60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6~16)d,均未出现胆瘘。其中1例失访,其余12例随访时间为1个月至8年,生存时间为1~9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目前生存病人为6例,生存时间为1~9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8个月,除去1例近期手术者,术后生存时间均在2年以上,最长8年。术后随访未见明确胆管复发狭窄证据,所有生存病人至随访终点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保证胆管切缘阴性,R0切除的前提下,对于部分病人可把胆管T型切除端端吻合作为胆囊癌根治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湿肺40例CR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湿肺又称暂时性呼吸困难症或一过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肺内液体积聚的良性过程。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国外报道[1]发病率占活产婴儿的3.6‰~11‰,国内发生率相当高,吴莉等[2,3]报道其发生率为13.2‰,是早期新生儿呼吸窘迫常见原因之一。作者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发性额颞叶脑内血肿的急救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自发性额颞叶脑内血肿合并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室出血患者的抢救经过及手术经验.23例行外科手术,4例发生脑疝患者急诊在全身麻醉插管下行开颅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术、去骨瓣减压术;7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考虑高血压脑出血,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2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择机行开颅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术.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未发现异常,予以保守治疗,其中1例1个月后复查DSA提示动静脉畸形,予伽马刀治疗.结果 术后因严重脑梗死导致死亡2例,对25例患者随访6个月,按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预后良好17例,预后不良7例,植物状态1例.结论 自发性额颞叶脑内血肿已形成脑疝的病例,应尽快解除脑疝和占位效应,尽早手术挽救生命;对未形成脑疝患者,行DSA或CTA明确诊断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充分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手术时机、良好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