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大样本外周血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方法改良经典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用TritonX-100和Tris-HCl混合溶解红细胞.结果用该法提取的DNA,A260nm/A280nm均大于1.89, 含量大约300μg/ml,PCR扩增产物酶切结果良好.结论该方法简便、经济,可用于大样本的基因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实验研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影响以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与单核细胞粘附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芯片和RT-PCR技术检测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经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处理0min、20min、6h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mRNA表达变化;细胞粘附实验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经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分别处理0min、20min、6h后与单核细胞粘附情况。结果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对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有显著的诱导作用,其诱导作用在20min即已出现(P<0.05),6h时明显增强(P<0.01)。细胞粘附实验显示随着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的作用时间的延长,血管平滑肌细胞与单核细胞的粘附率增高,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处理20min和6h后粘附率是对照组的1.92倍和3.04倍(P<0.05)。结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明显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与单核细胞的粘附,从而参与了损伤早期,白细胞向内膜下迁移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的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进行性致死性骨骼肌萎缩的遗传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发病率高达出生男婴的1/3500,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产前基因诊断是预防本病家庭中再发的...  相似文献   
4.
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eBviruses,CBV)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是人类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体,亦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发热、肺炎、疲劳综合征等疾病〔1〕,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CBV感染的诊断一般采用ELISA和中和抗体法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和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经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处理0 min、20 min和6 h后进行如下检测:迁移实验观察细胞在盖玻片上的迁移情况;明胶酶谱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基因芯片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 mRNA的变化。结果细胞迁移实验显示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血小板源生长因子明显促进细胞的迁移,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处理20 min和6 h后迁移距离(分别为4.9±0.5、7.1±1.2μm)是对照组(2.3±0.15μm)的2.13倍和3.09倍,差异有显著性(P<0.05);明胶酶谱测定表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显著提高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活性,作用20 min与6 h后(分别为480.7±27.3和851.5±56.4)是对照组(296.7±15.8)的1.62倍和2.87倍(P<0.0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作用20 min与6 h后的表达(分别为0.54±0.09和0.77±0.04)是对照组(0.3...  相似文献   
7.
定量检测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端粒酶 活性高低与肿瘤恶性程度关系。方法:用TRAR-ELISA方法,对肿瘤组织端粒酶 活性进行定量检测。结果:端粒酶 阳性率分别为:胶质瘤星形Ⅱ级40.0%,Ⅲ和Ⅳ级100.0%,肠癌84.6%,食管癌90.0%。结论:端粒酶活性与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是诊断恶性肿瘤、判断愈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X连锁隐性遗传病是指疾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传递方式为隐性,患者常常是半合子男性。目前发现有200多种性连锁隐性遗传病。由于遗传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产前诊断阻止患儿出生是非常重要的。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来我中心咨询,要求诊断处理的8例,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血友病甲、红绿色盲遗传病家族史和相关疾病生育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β3整合素表达的影响及β3整合素在PDGF促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粘附、迁移和增殖中的作用。方法:用抗β3整合素胞外域抗体封闭VSMCβ3整合素后,通过-TdR掺入、细胞粘附、细胞迁移分析及RT-PCR等方法,检测PDGF对β3整合素表达及对VSMC粘附、迁移和增殖的影响。结果:阻断β3整合素与细胞外基质(ECM)蛋白相互作用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PDGF刺激的VSMC增殖,使-TdR掺入率降低39%;在β3整合素抗体浓度为10mg/L时,PDGF引发的细胞粘附和迁移受到显著抑制(P<0.05);PDGF作用于VSMC6h,β3整合素基因表达活性达到峰值,比对照细胞高87%。结论:PDGF可显著诱导β3整合素在VSMC中表达;β3整合素与ECM蛋白相互作用在PDGF促VSMC粘附、迁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双链DNA病毒,系疱疹病毒科,该病毒在人群中的分布很广,对人的感染很普遍,但多呈亚临床不显性感染或潜伏感染。多数人在少儿期受HCMV感染而获得免疫。成人感染HCMV则多发生于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状态下,尤其多见于器官移植面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及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极易受HCMV感染,有时这种感染是致死性的。故要对移植前的供、受体及献血员的血液进行检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采106名年龄在25~4O岁献血员及供、受体的血液各2ml,离心.留血清,分别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