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参白解毒方(SBJDF)抑制结直肠癌(CRC)细胞HCT116增殖的药效及机制。方法 利用参白解毒方(0、0.25、0.5、1、2、4 g·L-1)处理HCT116细胞48 h,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参白解毒方对HCT116细胞活力的影响,分别设置空白组、参白解毒方(1、2、4 g·L-1)组,倒置显微镜观察参白解毒方对HCT116细胞形态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参白解毒方对HCT11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JC-1探针检测参白解毒方对HCT116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HCT116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参白解毒方对细胞周期,抗凋亡以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 参白解毒方有效抑制HCT116细胞活力,引起细胞形态改变,呈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参白解毒方(1、2、4 g·L-1)组克隆形成率均明显下降(P<0.05,P<0.01),参白解毒方(2、4 g·L-1)组诱导HCT116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参白解毒方(1、2、4 g·L-1)组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参白解毒方(2、4 g·L-1)组细胞周期蛋白A2(CyclinA2),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参白解毒方(4 g·L-1)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空白组比较,参白解毒方(2、4 g·L-1)组课诱导HCT116细胞凋亡,并下调抗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l蛋白(Bcl-xl)表达(P<0.05,P<0.01),降低HCT116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与空白组比较,参白解毒方(2、4 g·L-1)组可下调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IκB激酶α(IKKα)、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p65蛋白(p-p65)的表达(P<0.05,P<0.01)。结论 参白解毒方有效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HCT116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探讨姜黄油的抗肝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采用二甲基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肝癌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caspase-9以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发现,姜黄油能时间依赖性地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并诱导其凋亡;升高细胞内Bax与Bcl-2的比值;诱导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中的释放并激活caspase-9和caspase-3。结果提示姜黄油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难治性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具有一定程度的癌变倾向,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及微生物等有关。现代医学尚无理想药物治疗UC,而中医药对此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笔者就文献报导统计的最常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及其单体成分进行整理,探讨相关中药及其单体成分的治疗机制,并对此作一综述,为中药应用于UC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肺癌在全世界的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病死率在恶性肿瘤引起的死亡中居首位。早期肺癌首选外科手术,中晚期肺癌多根据肿瘤细胞学、病理学类型和临床分期等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靶向等综合治疗模式,以期达到根治或最大程度控制肿瘤、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但现有治疗模式下肺癌患者的总体治愈率依然较低。随着中医药在不同分期及阶段治疗中的联合应用,患者生存质量已明显提高,生存期显著延长。经过搜集相关文献,现将目前肺癌治疗模式中较为重要的几个方法,包括联合中医药治疗的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消癌解毒方联合顺铂抑制4T1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BALB/c小鼠皮下接种4T1乳腺癌细胞形成荷瘤模型,分别单独给予顺铂(2 mg·kg-1)、消癌解毒方(1×104mg·kg-1)及两者联合用药进行治疗,给药期间称量并记录小鼠体质量和瘤体积,15 d后脱颈处死,剥离并称量瘤块质量,计算抑瘤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肝、脾、肾和瘤块的病理情况,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观察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并统计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SD1),组蛋白H3(Histone H3),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二甲基化(Histone H3K4me2),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二甲基化(Histone H3K9me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顺铂给药组小鼠体质量均有下降,其中消癌解毒方+顺铂组较单用顺铂组体质量增加(P0.01);消癌解毒方+顺铂较单用顺铂更能缩小移植瘤体积,提高抑瘤率(P0.01);更明显提高了肿瘤细胞凋亡率(P0.05,P0.01);更明显下调肿瘤组织Bcl-2表达水平,上调Bax表达水平(P0.05,P0.01);各给药组均能下调LSD1蛋白的表达,增加组蛋白H3K4,H3K9的二甲基化,消癌解毒方+顺铂组作用最为明显(P0.05,P0.01)。结论:消癌解毒方+顺铂用药对于4T1荷瘤小鼠抑瘤作用明显,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7.
中药天葵子是毛茛科植物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DC.)Makino的干燥块根,为我国常用中药品种。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其主要成分有生物碱、氰基和硝基类、酚酸类等。该文对天葵子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整理和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网络药理学角度解释中药复方“消癌解毒方”中君药、臣药的关系以及该方防治肝癌的有效性。方法 依托中药药理分析平台(TCMSP)、国家健康研究院PubChem平台、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寻找到复方“消癌解毒方”中君药白花蛇舌草、臣药太子参、山慈菇所对应的靶点,借助DisGeNET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研究平台OMIN、治疗靶点数据库TTD、PharmGkb数据库找到与肝癌相关的靶点。通过网络映射分析药物-靶点-疾病的关系。利用CCK-8、划痕实验、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相关靶点可行度。结果 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OB) > 30%,类药性(DL) > 0.18的筛选获得有效活性成分13种,药物对应靶点330个,肝癌相关靶点603个。利用生物功能及信号通路分析,消癌解毒方可能参与多种肿瘤发生、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等信号通路。并通过BCL2、CASP8、NCOA2、PTGS2、TGFB1、BAX、CASP3等基因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研究显示山慈菇的生物功能富集在淋巴细胞稳态、B细胞稳态、T细胞稳态等相关功能上,太子参富集在了骨髓白细胞分化的正调节、B细胞稳态、T细胞稳态、白花蛇舌草功能则富集在上皮细胞凋亡过程、平滑肌细胞增殖、受体代谢过程、RNA聚合酶Ⅱ转录pri-miRNA、细胞周期等方面。同时通过实验手段验证了网络药理学靶点预测的可行度。结论 从网络药理学、现代生物学角度来评述消癌解毒方中君药、臣药组成是合理、科学的。消癌解毒方防治肿瘤是具有生物学支撑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参白解毒方(SBJDF)对结直肠腺瘤形成及癌变的影响及其对PTEN/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4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AOM/DSS模型组(20只)、参白解毒方低剂量组(14 g/kg,10只)和参白解毒方高剂量组(42 g/kg,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AOM/DSS诱导小鼠结直肠腺瘤癌变模型,处理组于造模中给予参白解毒方灌胃干预。比较各组小鼠的生存率、体质量和生存状态,观察肠道组织腺瘤形成及癌变等病理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肠道组织PTEN/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 参白解毒方干预后小鼠的肿瘤发生率、数量和体积均显著低于AOM/DSS模型组,且高剂量的参白解毒方抑制效果更佳。HE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模型组已形成腺癌,而参白解毒方可以抑制腺瘤的形成及癌变,参白解毒方低剂量组小鼠肠道同时存在腺瘤低级别瘤变和高级别瘤变,参白解毒方高剂量组小鼠肠道以正常粘膜组织为主,仅发现局部少量腺瘤低级别瘤变。机制研究发现模型组血浆中miRNA-222表达高于空白组(P<0.05),用药各组miRNA-222的表达量较模型组下调(P<0.01);小鼠肠道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AOM/DSS模型组相比,参白解毒方处理后PTEN、p-PTEN、GSK-3β表达上调,且在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表达有依次递增趋势;p-GSK-3β、PI3K、AKT、p-AKT、β-catenin、c-myc、CyclinD1、Survivin表达下调,且在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表达呈递减趋势。结论 参白解毒方可以显著抑制小鼠结直肠腺瘤形成及癌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iRNA-222及影响PTEN/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展示中医药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领域的研究成果,分析其研究现状,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hina Knowledge Resources Database,CNKI)为检索数据源,以“中医药”“骨髓抑制”“虚劳”等为主题词,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发表的相关文章。应用CiteSpace软件进行计量学分析,绘制关系型可视化图谱。结果 共纳入分析文献821篇,2000年至2020年,国内中医药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研究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年至2014年间增长最快(年平均发文量达59.8篇);核心作者总发文量224篇(27.28%),未达核心作者群发文量的50%;共形成3个紧密合作的作者机构;中医药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领域高频关键词主要包括:骨髓抑制、中医药、临床研究、非小细胞肺癌;聚类图谱显示,所有关键词被聚类成9类: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症、非小细胞肺癌、中医治疗、中医药、临床研究、不良反应、中医证型、环磷酰胺;共16个关键词参与突现,其中近两年研究热点包括食管癌、乳腺癌及meta分析。结论 环磷酰胺诱导致骨髓抑制后免疫功能及分子机制变化、基于辨证论治的非药物疗法应用、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治疗和高发肿瘤的对症治疗是我国中医药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研究热点,高发癌症的最优化疗方案、融合非药物治疗的多种手段综合治疗、预防治疗是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