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265例艾滋病(AIDS)患者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效果,为进一步研究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艾滋病门诊接受HAART的2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至2012年12月,对其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5例患者中,死亡37例(13.96%),失访12例(4.52%),停药30例(11.32%),转诊1例(0.38%)。在治的185例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载量(HIVRNA)〈50copies/ml的患者比例逐年上升,2012年HIVRNA〈50copies/ml的患者占检测病例的91%(166/182);在治患者依从性好,90%患者的依从性〉95%;药物不良反应较多见,其中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损害、疲倦、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药疹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结论高效的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有确切疗效。科学规范的督导管理,确保患者95%以上的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小剂量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3例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采用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方案(LADR)治疗。α-2b干扰素初始剂量为200万U/次,皮下注射,每周3次,加利巴韦林600mg/d,分3次口服.治疗4周后,根据病情逐步将α-2b干扰素剂量增加至300万U/次皮下注射及利巴韦林900~1 200mg/d,分3次口服,疗程48周,停药后继续观察24周。结果 43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39例耐受尚好并完成48周全疗程,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为65.0%,持续病毒学应答为79.5%,生化指标、Child-Pugh评分明显改善。结论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采用LADR方案抗病毒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漏肩风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肩关节周围炎。笔者采用穴位注射治疗 ,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笔者从 1 991~ 1 992年 ,治疗了 1 88例 ,其中男性 75例 ,女性 1 1 3例 ;年龄最大者 83岁 ,最小者 1 9岁 ;病程最长者 35a,最短者1 d;肩关节活动度正常 95例 ,不正常 (前举 ,外展 ,后伸 ,旋内 ,旋外有一功能未达正常度数即是 ) 93例。治疗方法采用中药针剂野木瓜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 ,取祛风通络 ,活血止痛之意。取穴位肩、肩或肩前、肩贞、肩井 ,根据病人疼痛部位而选用其中 2穴。进针后有得气感再注入…  相似文献   
4.
姚正钢 《黑龙江医学》2012,36(7):512-51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序贯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 82例患者分成序贯组、干扰素组、拉米夫定组,观察治疗结束时、随访结束时的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率。结果 HBV-DNA转阴率,治疗结束时,序贯组、拉米夫定组、干扰素组分别为:66.67%、60.87%、55.56%,序贯组、拉米夫定组高于干扰素组(P<0.05);随访结束时,序贯组、拉米夫定组、干扰素组分别为:59.26%、31.82%、47.83%,序贯组、干扰素组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HBeAg转阴率:治疗结束时,序贯组、拉米夫定组、干扰素组分别为:60.00%、26.09%、48.15%;随访结束时,序贯组、拉米夫定组、干扰素组分别为:55.56%、18.18%、43.48%,序贯组、干扰素组均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抗HBe阳转率:治疗结束时,序贯组、拉米夫定组、干扰素组分别为:56.67%、17.39%、40.74%;随访结束时,序贯组、拉米夫定组、干扰素组分别为:44.44%、9.09%、34.78%,序贯组、干扰素组均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ALT复常率:治疗结束时,序贯组、拉米夫定组、干扰素组分别为:76.67%、47.83%、62.96%;随访结束时,序贯组、拉米夫定组、干扰素组分别为:44.44%、9.09%、34.78%,序贯组、干扰素组均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序贯组治疗慢性乙肝疗效优于拉米夫定组、干扰素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减少误诊。方法对2006年6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患者中,男55例(94.8%),女3例(5.2%),年龄25~73岁,平均34.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同时有不同程度的乏力、食欲下降、消瘦等。发热32例,多为不规则热,咳嗽48例,多为干咳,呼吸困难35例。56例颜面皮肤呈褐红色。肺部体征少,5例有少量湿啰音。X线胸片52例两肺出现弥漫性毛玻璃影,1例网结节影;2例双肺间质性改变,肺纹理粗乱,3例可见较多大小不一的斑片状密度增高影。58例血气分析均提示低氧血症,严重病例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降低。58例CD4+T淋巴细胞数<200/mm3。住院过程中,46例好转或治愈,6例放弃治疗,6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PCP是AIDS患者最常见机会性感染,起病隐匿或亚急性,肺部阳性体征少,体征与疾病症状的严重程度不成比例,早发现早治疗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手足口病2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正钢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2):150-150,153
目的:了解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2009年4月收住院的22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220例手足口病患者中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臀部疱疹,口腔溃疡,发热,部分伴有恶心、呕吐、咳嗽等,少数病例出现易惊、肢体抖动,其中2例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给予抗病毒及对症治疗,重症病例及早进行积极抢救,早期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短期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该组病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为儿童常见病,肠道病毒71型(EV71)是主要病原体之一,绝大多数病情较轻,预后好。可出现心肌损伤,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易发展为重症,并发肺水肿时病情进展快、预后差。及早发现、治疗能有效降低重症病例的死亡率,应对此病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早干预,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7.
HBsAg阴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由于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在HBsAg阴性的肝病患者血清中得以检出HBV DNA。本文75例HBsAg阴性HBV感染者为2002年6月~2004年3月我院门诊及感染内科的住院患者,现将其血清学及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肝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一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120例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为对照组,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对观察组的可能危险因素(HBVDNA、HBeAg、ALT含量、患病时间、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结果:高HBVDNA、HBeAg阴性状态、高ALT、患病时间长、高血清铁、高转铁蛋白饱和度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肝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肝硬化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对高危因素患者进行系统性干预以降低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很多患者在看病时,常诉说自己胃口不好,虽服用较多的开胃药如多酶丸等也效果欠佳。胃病有许多类型,如果只是单纯性的食欲不振而无胃的实质性病变,患者可自我点按中脘穴(肚脐直上二寸处)或用掌根按摩胃脘部,或点按双侧足三里(膝关节外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