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6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相法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表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硅烷偶联剂A-151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并且反应副产物没有腐蚀性,有利于保护设备和环境保护。分别用表面羟基数、亲油化度等性能来表征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效果。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151确实已经和纳米二氧化硅表明的羟基发生了化学反应,通过透射电镜研究发现改性后纳米二氧化硅在乙醇中达到纳米级的分散。  相似文献   
2.
煤焦油改性酚醛树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含有多环芳烃煤焦油组分来改性酚醛树脂,在反应釜中按一定比例加入苯酚、甲醛、氢氧化钠和煤焦油.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反应4~7 h,真空脱水,得到了煤焦油改性热固性酚醛树脂.对改性后树脂的固含量、残炭值测定和热失重-差热分析,结果表明煤焦油加入量为苯酚质量的15%时改性树脂具有较大的固含量和残炭值,耐热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六甲基二硅胺烷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为改性剂,氮气为保护气,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进行改性研究,并通过粘度测定、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改性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本实验所考察的范围内,反应温度为100℃,偶联剂用量为12mL时,改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玻璃为原料,采用微乳液法和正丁醇共沸蒸馏法制备纳米级二氧化硅粉体.并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以钛片为底板通过阳极氧化法在3种不同电解质溶液[1 mol·L-1硝酸铵乙二醇溶液(1-M ANEG)、0.1mol·L-1硝酸铵乙二醇溶液(0.1-M ANEG)、0.1 mol·L-1硝酸铵水溶液(0.1-M ANA)]中制备二氧化钛,并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0.1 mol·L-1硝酸铵乙二醇溶液中制得的二氧化钛在可见光下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且表面光滑平整.  相似文献   
6.
生育酚琥珀酸酯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德莲  伍林  王艳  雷茜  秦晓蓉 《食品科技》2006,(10):164-167
实验采用丙酮作溶剂、三乙胺为催化剂,VE与琥珀酸酐酯化合成VE琥珀酸酯。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过程中琥珀酸酐与VE的配比(A)、溶剂用量(B)、催化剂用量(C)和反应温度(D)4个因素对VE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A>B>C>D,优化工艺条件的转化率为59.62%,经单因素进一步优化后转化率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镁钙质耐火材料遇水易水化的特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国内外研究的防水化方法大致有:表面处理,加入少量添加物,活化烧结,密封包装,生产工艺控制等。水化碳酸化是表面处理防水化方法中较为理想的一种,主要是利用CO2气体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对镁钙砂进行处理,使其表面生成碳酸盐薄膜,达到抗水化目的。本研究采用水化碳酸化法对MgO-CaO砂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了CO2流量、水蒸气温度、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表面改性MgO-CaO砂抗水化性能的影响。1 试验原料和装置采用中国东北地区生产的合成MgO-CaO砂,粒度为 1~2mm,其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8.
测试了硫酸法钛白生产中系列浓度钛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并根据系列稳定性数据调节水解工艺,在水解初期适当延长升温时间,水解后期加入适量的稀碱液。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偏钛酸的粒度分布及粒子形貌。结果显示,调节工艺后得到的偏钛酸粒度分布曲线的半峰宽缩小,整体均匀性较好;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调节工艺对小粒子的产生有明显抑制作用;水解率达到97.0%。  相似文献   
9.
冷却水中藻类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藻类污染作为水体污染的一部分,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作者对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去除冷却水中的藻类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概述。综述了光磁协同、电化学等物理除藻方法,铜电解、臭氧氧化、化学药剂复配等化学除藻方法,以及利用水网藻和改性海带的生物除藻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除藻机理及应用效果进行了简述。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以没食子酸丙酯、硫酸铬为原料,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没食子酸丙酯-铬配合物(PG-Cr).考察了反应的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NaOH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合成条件如下:n(没食子酸丙酯)∶n(硫酸铬)为3.0∶1,没食子酸丙酯的浓度为0.6 mol·L-1,反应温度为42℃,反应时间为1.5 h,200 mL反应液中NaOH的用量为6.0 g.在此条件下PG-Cr产率在95%以上.产品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