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逼尿肌结构功能变化的老龄相关性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易罹患排尿功能障碍,以往对病因、病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前列腺增生等膀胱流出道梗阻(BOO)性疾病。近10余年来,国际医学界逐渐开展了膀胱逼尿肌结构功能变化的老龄相关性影响及病理、生理、尿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排尿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方法 利用水浴条件下离体逼尿肌条张力测定技术,观察老龄Wistar大鼠膀胱逼尿肌条对不同浓度卡巴可、去甲肾上腺素、ATP的收缩反应改变;阿托品对卡巴可诱导逼尿肌收缩的舒张反应改变;异丙肾上腺素对电刺激诱导逼尿肌收缩的舒张反应改变。结果 与青龄组相比,老龄大鼠膀胱逼尿肌对ATP的收缩反应显著增强,对异丙肾上腺素的舒张反应在高浓度时增强;对卡巴可、阿托品、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没有差异。结论 老龄大鼠排尿功能障碍可能与β-肾上腺素能、嘌呤能神经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龄大鼠膀胱生理特性的改变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分为年轻成年组(6月龄)和老龄组(24月龄),通过在体充盈期膀胱测压,判定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最大膀胱容量和漏尿点压的差异;在水浴条件下,分别测量两组新鲜逼尿肌条的自发收缩频率、应力作用下的反应张力、对电刺激的反应强度等指标,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年轻成年组相比,老龄大鼠表现为更易出现逼尿肌不稳定;麻醉条件下最大膀胱容量显著增加(P<0.01),漏尿点压无明显差异;自发收缩频率显著增高(P<0.05).老龄大鼠逼尿肌条在应力增加时,张力上升缓慢;应力降低时,张力下降迅速.应力改变时电刺激诱发收缩表现为与单纯应力改变时的张力改变相似,张力增加值在两组间元差异.结论:老龄膀胱功能的改变与自身逼尿肌兴奋性增加、高顺应性、弹性降低有关,肌源性改变是其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4岁.因发热1个月于2009年3月2日入院.查体:左腹部巨大实性包块,自肋缘向下延续,大小约20 cm×18 cm,光滑,无触痛.  相似文献   
5.
1999年3月至2003年6月,我院收治肾转移性鳞癌患者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毒蕈碱药物联合阿米替林和中药治疗女性膀胱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记录排尿日记,口服抗毒蕈碱药物、阿米替林片和中药制剂,疗程1个月,观察24 h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每次排尿量、膀胱区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1周、2周和4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与治疗2周、4周比较,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与治疗4周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31例症状完全消失,11例仍有轻微尿频,7例有轻微膀胱区憋胀,5例有尿道口轻微疼痛,但均能耐受。结论抗毒蕈碱药物联合阿米替林和中药可以有效治疗女性膀胱疼痛综合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各30例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分析GPC-3蛋白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GPC-3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P<0.05),Gleason评分≥7分的前列腺癌组织中GPC-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Gleason评分<7分者(P<0.05)。结论GPC-3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电汽化手术(TUVBt)后早期单次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THP)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2例浅表性膀胱癌随机分为单次灌注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常规行TUVBt.单次灌注组术后4小时内膀胱内灌注THP 60 mg(溶于40 mL注射用水),保留30分钟后排出.常规治疗组术后1周开始以THP 30 mg(溶于40 mL注射用水)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随后每月1次共10次.比较两组肿瘤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平均随访33个月,单次灌注组复发率9.59%,常规治疗组复发率8.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灌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96%,常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表性膀胱癌TUVBt术后早期单次膀胱灌注THP可有效预防复发,疗效与常规治疗防范相似,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9.
2003年7月至2005年4月我们收治双侧多囊肾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8例,采用上腹正中切口一期处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及腔道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输尿管结石开放手术越来越少,但并未淘汰。本文通过对我院近3年输尿管结石开放手术的病例总结,分析开放手术的原因,并加以讨论,为选择正确的输尿管结石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