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同种异体肾移植是治疗晚期肾功能衰竭的最有效方法。我院自1978年8月~1993年1月共完成同种异体肾移植32例,现将1990年以来15例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15例均为晚期慢性肾炎病人,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5~46岁,平均35.5岁。 1.2 术前透析:均采用血液透析,时间2月~36月,平均12.5月;术前输血2~6次,输  相似文献   
2.
大剂量免疫化疗预防肾癌复发和转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免疫化疗对肾癌远期复发及转移的预防作用。方法 肾癌根治术后患者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37~78岁,平均56岁。分2组:①免疫化疗组13例。T1 1例,T2 8例,T3 4例。根治术后第10天起联合应用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远策欣,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远策素,重组人干扰素α2b,IFN-α)皮下注射以及5-氟脲嘧啶(5-Fu)静滴治疗。②对照组5例。T1 1例,T2 3例,T3 1例。均因为经济原因未行免疫化疗,仅行肾癌根治术。免疫治疗方法:IL-2800万U/次,皮下注射,每周3次,第1、4周;400万U/次,皮下注射,每周3次,第2、3周;IFN-α 600万U/次,皮下注射,每周3次,第2、3、6、7周;900万U/次,皮下注射,每周3次,第5、8周;用药后1h直肠应用消炎痛栓50mg。5-Fu1000~125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缓慢静滴(4~6h),每周1次,第5~8周。2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间隔3个月可重复进行。治疗后每月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腹部B超、胸部及骨X线。结果 治疗组13例完成1~4个治疗周期,平均1.9个周期。未见严重毒副反应发生。随访60—87个月,12例无癌生存,1例术后43个月出现股骨转移,现行放疗,病灶稳定。对照组5例术后3—14个月发现远处转移,首发转移病灶:肺3例,肝1例,皮下1例。5例术后生存6~21个月,平均12.8个月。结论 以大剂量IL-2为主的免疫化疗方法安全,可有效地预防肾癌的远期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压力-流率检查(PFS)中无排尿良性前列腺梗阻(BPO)病人的梗阻判定方法.方法对选定的非压力-流率参数在梗阻和非梗阻组间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对梗阻的诊断价值.结果351例有完整和可供分析PFS资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中,明确膀胱出口梗阻(BOO)者221例,非BOO者130例.BOO组和非BOO组比较,逼尿肌不稳定(DI)发生率分别为51.13%和31.54%(P<0.05);逼尿肌开放压(Pdet.open)分别为(89.74±34.27)cmH2O和(42.05±25.85)cmH2O(P<0.05).逼尿肌开放压大于60 cmH20时BOO发生率高达91.5%.DI患者有113例(73.38%)存在BOO.结论PFS时无排尿病人的膀胱出口梗阻可以借助其最大逼尿肌压以及是否存在逼尿肌不稳定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龄大鼠膀胱生理特性的改变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分为年轻成年组(6月龄)和老龄组(24月龄),通过在体充盈期膀胱测压,判定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最大膀胱容量和漏尿点压的差异;在水浴条件下,分别测量两组新鲜逼尿肌条的自发收缩频率、应力作用下的反应张力、对电刺激的反应强度等指标,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年轻成年组相比,老龄大鼠表现为更易出现逼尿肌不稳定;麻醉条件下最大膀胱容量显著增加(P<0.01),漏尿点压无明显差异;自发收缩频率显著增高(P<0.05).老龄大鼠逼尿肌条在应力增加时,张力上升缓慢;应力降低时,张力下降迅速.应力改变时电刺激诱发收缩表现为与单纯应力改变时的张力改变相似,张力增加值在两组间元差异.结论:老龄膀胱功能的改变与自身逼尿肌兴奋性增加、高顺应性、弹性降低有关,肌源性改变是其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尿瘘是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我院1998年4月~2 0 0 3年4月共收治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患者36例,一次性修补成功3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年龄4~2 2岁;单个瘘口30例,两个瘘口5例,三个瘘口1例;瘘口直径<3mm13例,3~10  相似文献   
6.
尿瘘是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我院1998年4月~2003年4月共收治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患者36例,一次性修补成功3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MHD患者19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研究组进行营养干预6个月,对照组自主饮食,观察并对比两组6个月后的营养不良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基线情况一致,无论是年龄、生化指标还是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个月后,尽管研究组营养不良率[35.7%(35/98)]较基线水平[33.7%(33/98)]略有增加,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4);而对照组自主饮食6个月后营养不良率[59.2%(58/98)]显著增加,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营养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对MHD患者进行营养干预6个月,可以明显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改善预后,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各30例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分析GPC-3蛋白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GPC-3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P<0.05),Gleason评分≥7分的前列腺癌组织中GPC-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Gleason评分<7分者(P<0.05)。结论GPC-3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增生症为老年男性下尿路梗阻最常见的原因,迄今为止手术治疗仍是解除梗阻的首选方法。然而部分患者在术后近期或远期可能发生再梗阻。为调查下尿路再梗阻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随访了我院1987~1997年间经手术治疗的612例前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