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6-苄氧基吲哚-2-甲酸糠醇酯衍生物,并测试其抗稻瘟霉菌活性。方法以4-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经O-苄基化、Knoevenagel反应、重排和水解反应得到6-苄氧基吲哚-2-甲酸(6),6与5-氯甲基糠醛反应得到6-苄氧基吲哚-2-甲酸-(5-甲酰基糠醇)酯(1),1分别经过还原、还原胺化和Knoevenagel反应得到相应的目标化合物。体外活性采用稻瘟霉菌筛选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3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确证,其中化合物1、8e、8f、8g的活性优于阳性对照灰黄霉素(griseofulvin)。  相似文献   
2.
1-(5-取代糠基)吲哚啉-2-酮衍生物的合成和初步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具有较好抗肿瘤活性的新型吲哚啉-2-酮类化合物,本研究以5-甲酰基-2,4-二甲基-1H-吡咯-3-羧酸乙酯与5位不同取代的吲哚啉-2-酮(2a~2d)为原料,首先经缩合得3-吡咯亚甲基-吲哚啉-2-酮(3a~3d),再经N烃化反应得到1-(5-甲酰基糠基)-3-(吡咯亚甲基)-吲哚啉-2-酮(4a~4d),然后与吲哚啉-2-酮缩合得到以5-亚甲基糠基连接的双吲哚啉-2-酮化合物(5a~5d)。所合成的12个新型吲哚啉-2-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认。采用四氮唑盐(MTT)还原法测试所合成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中6个化合物对SPC-A1肺癌肿瘤株体外抑制活性优于舒尼替尼,特别是化合物5a~5d, IC50值均小于5 μmol·L-1,值得作为抗肿瘤药物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载水淬灭荧光探针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mPEG-PCL)纳米粒,并评价其体外特性及稳定性.方法 以聚己内酯(PCL)、mPEG-PCL为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分别制备包载水淬灭荧光探针P2的PCL纳米粒和具有不同mPEG链长(mPEG5k 、mPEG2k)的mPEGPCL纳米粒,对其体外特性(表面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进行表征.P2探针包载于纳米粒中时发出荧光信号,但释放到水中时荧光迅速淬灭,利用P2探针的这一性质,考察各种纳米粒在不同水性溶媒中的稳定性.结果 所制备的mPEGPCL纳米粒形态圆整、表面光滑,粒径约200 nm,分布较窄,多分散系数(PDI)均低于0.06,表面电荷近中性.在不同pH的缓冲介质和模拟生理体液中,所有纳米粒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粒径、PDI、荧光强度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mPEG-PCL纳米粒具有良好的体外特性与稳定性,以水淬灭探针为指示剂可以快速、方便地进行稳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以苯肼为原料合成了6个2-苯基-3-草酰胺基吲哚衍生物1a~f,其结构均未见文献报道。经初步体外试验结果表明,所被测试的6个目标化合物均具一定的离体黄体细胞生长抑制活性,且2-(4-甲氧苯基)吲哚化合物1b~d的活性明显高于2-苯基吲哚化合物1a。但在1b的吲哚氮上引入甲基或异丙基对活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经13步反应合成了26个那可丁衍生物。以HL-60细胞为靶细胞,采用MTT法进行了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对HL-60细胞株显示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和对微管聚合的抑制作用。优选出的化合物31对HL-60细胞株以及微管聚合的抑制活性是那可丁的3倍并诱导HL-60细胞在G2/M期累积,这为那可丁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构效关系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7.
董肖椿  闻韧  郑剑斌 《药学学报》2004,39(4):259-262
目的设计合成eudistomin U及其6位甲氧基/溴取代衍生物和5′位溴取代衍生物并测试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吲哚-3-甲醛或5-溴-吲哚-3-甲醛和色胺或取代色胺为原料先缩合,再通过Pictet-Spengler反应环合得到四氢-β-咔啉,然后用DDQ脱氢芳构化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了eudistomin U及其6位甲氧基/溴取代衍生物和5′位溴取代衍生物,利用核磁共振、质谱、高分辨质谱确认结构。结论合成了海洋生物碱eudistomin U及其一系列衍生物,初步体外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Deaminomartefragin A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合成deaminomartefragin A及其衍生物并测定其自由基清除、单胺氧化酶抑制和抗肿瘤活性.方法以天然的2-甲基丁醇为原料制备光学活性的4-甲基己酸;以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制备外消旋的2-甲基丁酸.再以易得的色氨酸为原料,与上述4-甲基己酸、2-甲基丁酸以及不同取代的苯甲酸分别在DCC催化脱水下缩合得到相应的酰胺,通过苄位氧化和分子内环合得到deaminomartefragin A及其侧链不同的衍生物.并对其生物合成前体酰胺进行分离纯化研究.结果合成了deaminomartefragin A及其衍生物,包括其生物合成前体在内共合成14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光谱学测定确证,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3种生物活性的筛选.结论初步的体外生物实验结果表明:deaminomartefragin A(16)和化合物17,18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其活性与维生素E相当.化合物6,7,11,12,14,15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14,15,19有一定的单胺氧化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设计合成endistomin U及其6位甲氧基取代的衍生物并测试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吲哚—3—甲醛和色胺或5—甲氧基色胺为原料先缩合,再通过Picter-Spengler反应环合得到四氢—β—咔啉,然后用DDQ脱氢芳构化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 合成了endistomin U及其6位甲氧基取代的衍生物,利用核磁共振、质谱进行了结构确认。结论 合成了海洋生物碱endistomin U及其6位甲氧基取代的衍生物,初步体外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两者均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抗肿瘤药物苹果酸舒尼替尼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合成抗肿瘤药物苹果酸舒尼替尼。方法 以乙酰乙酸叔丁酯为起始原料,通过Knorr吡咯合成法、脱叔丁氧羰基、Vilsmeier甲酰化、酯水解反应得中间体5-甲酰基-2,4-二甲基-1H-吡咯-3-羧酸(6),6与碳酰二咪唑反应生成酰基咪唑,不经分离直接用“一锅煮”方法与5-氟吲哚啉-2-酮和2-(二乙氨基)乙二胺缩合,最后成盐得到苹果酸舒尼替尼。 结果与结论 合成的苹果酸舒尼替尼经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结构,总收率达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