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胆道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胆道梗阻患者,常规ERCP后放置鼻胆管引流的资料加以总结分析。结果29例胆道梗阻患者实施了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疗效佳。结论内镜下鼻胆引流术是梗阻性黄疽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18例子宫肌瘤(直径小于50cm)的患者,在彩色B超引导下,将射频消融术的治疗刀置入到子宫肌瘤内,功率设置为30W,治疗时间为2~10min.结果 术后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98.31%,治愈率77.12%,好转率为21.19%,无效率为1.69%.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痛苦小、疗效肯定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胆道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胆道梗阻患者,常规ERCP后放置鼻胆管引流的资料加以总结分析。结果 29例胆道梗阻患者实施了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疗效佳。结论内镜下鼻胆引流术是梗阻性黄疸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FL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周围静脉团注声诺维(Sonovue),观察对比剂灌注各时期、回声变化规律。结果 65例呈现不同的增强模式,其中:14例为肝癌,13例动脉早期整体增强;门静脉期快速消退呈等或低增强;延迟期呈低或无增强,为"快进快出"的特征,1例为"快进慢出"。31例为肝血管瘤,动脉期周边不均匀结节样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呈"向心性"完全或不完全填充增强。5例为肝脓肿,1例动脉期不强化,4例周边环状增强;门静脉期中央无增强;延迟期周边环状低增强,中央无增强。15例为局灶性脂肪变性,动脉、门静脉、延迟期与肝周围组织回声相同且均匀。转移性肝癌及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检出病灶数较常规超声和CT增多。结论肝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不同,能反应不同肝脏肿瘤血流改变,提高了超声诊断准确性,在检出微小肿瘤数目方面优于二维超声和C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应用十二指肠镜在X线机电视监视下完成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及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结果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25例,成功行EST者24例(成功率96%),一次排净结石23例,治愈率92%。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疗效好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一种新型抗心力衰竭药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其通过调控利钠肽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既可有效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活性,又能提高利钠肽水平,其治疗作用优于传统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因其卓越的临床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现就沙库巴曲缬沙坦作用机理、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X线电视监视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9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的资料总结分析。结果 69例患者中胰胆管造影成功68例,1例插管失败,造影成功率98.55%,无并发症发生,其对胆胰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高于B超(78.26%)和CT(89.86%)。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对胆、胰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安全性好,对设备的要求不太高,能大大提高基层医院对胆、胰疾病的诊治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肠充盈超声检查在肠壁增厚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有回声胃肠充盈剂进行大肠超声检查,对大肠沿体表投影纵、横、斜多切面、多体位扫查,观察肠壁结构及周围情况.结果 80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同大肠病变中:直结肠息肉45例,超声诊断40例,符合率为88.89%;急性溃疡性结肠炎5例,符合率为100%;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符合率为100%;直结肠癌27例、间质瘤2例,符合率为100%.超声能观察到肠壁深层组织及周围器官情况,超声图像与良、恶性病变的病理改变不同有关.结论 大肠充盈超声检查对肠壁增厚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高应用价值,对肠壁内及外生性肿瘤的诊断弥补了内镜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内镜在治疗胆管蛔虫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子胃、十二指肠镜直视下治疗胆管蛔虫病36例。结果36例患者中蛔虫部分进入胆管35例,均1次成功取出;另1例患者多发胆管蛔虫嵌顿于十二指肠乳头,内镜下乳头切开术(EPT)后取出多条胆管蛔虫。36例患者缓解腹痛快,均缩短了病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治疗胆管蛔虫病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消除了胆结石形成因素,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1岁,傣族.以"产后间断性发热1个月伴阴道出血十余天"为主诉入院.入院后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第1次超声报告为"双肾增大伴双肾实质多发高回声团,建议进一步检查".据此将患者转入泌尿外科,行CT检查.CT示(图1):(1)双肾病变:①恶性占位性病变,肾癌或脂肪肉瘤;②以平滑肌及血管为主的错构瘤;(2)左肾轻度积水;(3)双侧髂骨、骶骨(骶髂关节弯)及T12、L1-5椎体骨质密度增高灶,成骨性转移待排除.3 d后对其行第2次超声检查,超声示:双肾体积明显增大、形态异常,右肾大小13.7 cm×6.5 cm×4.7 cm,左肾大小14.9 cm×7.2 cm×5.1 cm.双肾实质内可见较多大小不等的高回声与低回声肿块,肿块间尚可见少许正常肾脏组织回声,肿块以高回声为主,形态尚规则,肿块边界清、内部回声尚均匀,但较大高回声肿块内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高回声肿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较大低回声肿块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2);右肾内最大高回声肿块大小约4.8 cm×2.9 cm,最大低回声肿块大小约3.6 cm×2.7 cm,均位于右肾上极;左肾内最大高回声肿块大小约3.2 cm×2.7 cm,位于左肾上极;最大低回声肿块大小约6.5 cm×4.1 cm,位于左肾下极.另于左、右肾各见一无回声区,均位于双肾的中上部,大小分别约1.4 cm×1.2 cm和1.7 cm×1.5 c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