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美托洛尔与毛花(f4地黄)苷快速控制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120次/min).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毛花苷组各34例。美托洛尔组首次剂量给予5mg缓慢静注,观察15min。若心室率〉100次/min或下降〈20%,则追加5mg。最多给药10mg。若血压〈90/60mmHg,则停止试验;毛花苷组首次剂量给予毛花苷0.4mg或0.2mg缓慢静注,若心室率〉100次/min或下降%20%,则追加0.2mg。观察两组用药后10min、30min、60min、90min和120min心率,血压及临床表现;同时记录用药后药物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2h内的心室率与用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用药2h后美托洛尔组心室率下降幅度大于毛花苷组(P〈O.05);美托洛尔、毛花苷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12.4±6.7)min和(41.6士11.2)min.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美托洛尔、毛花苷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和76%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2%。结论:静脉应用美托洛尔控制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的短时疗效显著,患者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观察一种新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败血性休克大鼠血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有明显增加败血休克大鼠血压的作用,且优越必硝基精氨酸,可能开发出新的NOS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动脉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辛伐他汀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我们采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左旋精氨酸(L-Arg)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及L-Arg 4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3组大鼠均予高脂饲料;动脉硬化组辅以维生素D3治疗,L-Arg组在饮水中另加入L-Arg治疗.所有大鼠在实验后7天行手术,90天后观察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NOS的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血清L-Arg水平.结果:①高脂血症组、动脉粥样硬化组和L-Arg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增高(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上述4项指标在高脂血症组与动脉粥样硬化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高脂血症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L-Arg均无影响,补充L-Arg可使其明显增高(P<0.01,VS其余3组).③胸主动脉HE染色,动脉粥样硬化组动脉形成明显的具有脂质聚集、炎性细胞聚集、钙化等特点的斑块,高脂血症组动脉结构未见明显的改变;L-Arg组动脉管壁有小的钙化和斑块,较动脉粥样硬化组减轻.④胸主动脉诱导型NOS(iNOS)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正常对照组和高脂血症组均为阴性;动脉粥样硬化组为强阳性;L-Arg组为阳性.⑤血管中内皮型NOS(eNOS)活性高脂血症组、动脉粥样硬化组及L-Arg组较正常对照组均下降(P<0.01),与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L-Arg组有一定的恢复(P<0.05);iNOS活性高脂血症组较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而动脉粥样硬化组及L-Arg组均显著增加(P<0.01).⑥高脂血症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L-Arg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L-Arg组血清L-Arg浓度与其他3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结论:补充L-Arg增加了内皮功能,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减轻,但由于其对iNOS无作用,动脉仍形成斑块.  相似文献   
5.
液相合成法合成了由左旋精氨酸、左旋赖氨酸组成的硝基精氨酸-赖氨酸三肽HCl.Arg(NO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壳聚糖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均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饲以高脂饲料(不含维生素D3);C组:一次性给予大鼠维生素D3(30万U/kg体重)肌肉注射,以球囊损伤主动脉内皮和饲以含维生素D3(1.25×106U/kg)的高脂饲料;D组在C组的基础上饲料中加入5%壳聚糖。90 d后检测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NOS的活性。结果:(1)90 d后C组大鼠胸主动脉形成了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仅饲以高脂饲料的大鼠胸主动脉结构未见改变,D组大鼠胸主动脉未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血管中内皮型一氧化合酶(eNOS)后三组较A组均活性下降(P<0.01),而三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B组较A组无差异,而C组较A、B两组表达和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0.01),较之C组,D组的水平下降(P<0.01),但仍高于A、B组(P<0.01);(4)较之A组,B、C组的TC、TG、LDL-C水平上升(P<0.05~<0.01),D组的较C组下降(P<0.05~<0.01);B、C组的HDL-C水平较A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壳聚糖可通过抑制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的吸收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通过对血脂的作用而间接发挥对NOS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脂血症一氧化氮特点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时一氧化氮 (NO)的特点并将其与单纯高脂血症进行比较。方法 大鼠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 10只 ) ,予普通饲料、饮水 ;高脂血症组 ( 10只 ) ,饲以高脂饲料 (不含维生素D3) ;动脉粥样硬化组 ( 10只 ) :维生素D33× 10 5U/kg 1次肌肉注射、球囊损伤主动脉内皮并饲以含维生素D31.2 5× 10 6U/kg饲料的高脂饲料。 90d后检测血管诱导型 (iNOS)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的表达及其活性。 结果  90d后动脉粥样硬化组大鼠胸主动脉形成了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而高脂血症组的大鼠胸主动脉结构未见改变 ;高脂血症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血管中 ,eNOS较正常对照组表达减弱、活性下降 (P <0 .0 1) ,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高脂血症组iNOS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而动脉粥样硬化组则明显升高 (P <0 .0 1)。斑块中iNOS呈强阳性。结论 高脂血症患者的eNOS表达减弱、活性下降 ,并在形成斑块时持续存在 ;iNOS只见于血管壁形成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时  相似文献   
8.
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多因素引起的。从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的发病机制出发,介绍了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和小鼠模型建立的具体方法,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时血小板内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特点和活性.方法:大鼠分为3组: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以普通饮食饲养;第2组饲以高脂饲料(不含维生素D3);第3组为维生素D3 3×105 U/kg一次肌内注射、球囊损伤主动脉内皮和饲以含维生素D3 1.25×106 U/kg的高脂饲料.90 d后检测大鼠血小板内NOS的表达和活性.结果:第2组和第3组大鼠血小板中内皮型NOS(eNOS)均较第1组表达减弱、活性下降(P<0.01),而第2、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诱导型NOS(iNOS)表达和活性在第2组与第1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第3组较前两组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结果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时血小板eNOS表达和活性受到抑制,而iNOS的诱导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硝基精氨酸赖氨酸三肽对组成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的抑制程度.方法:①用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作培养,检测硝基精氨酸赖氨酸三肽对iNOS的抑制程度.②用大鼠离体主动脉条孵育,检测硝基精氨酸赖氨酸三肽对cNOS的抑制程度.结果:①硝基精氨酸赖氨酸三肽(1×10-4 mol/L )可显著抑制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P<0.01),较NG硝基 L精氨酸(LNNA)作用增强(P<0.0 1).②硝基精氨酸赖氨酸三肽(1×10-4 mol/L)可显著减少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环磷酸鸟苷 (cGMP)水平(P<0.01),较LNNA 作用增强(P<0.05).③与LNNA相比,硝基精氨酸赖氨酸三肽(1.5×10-4 mol/L)对大鼠主动脉壁cNOS的抑制程度减小(P<0.05).结论:①硝基精氨酸赖氨酸三肽抑制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iNO S活性显著强于LNNA,而抑制大鼠血管壁cNOS活性显著弱于LNNA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