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CT灌注技术PS参数变化连续观察脑缺血6 h内微血管通透性变化.方法:将55只兔随机分为时照组(5只)和实验组(50只),实验组颈内动脉注射自体血栓,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所有动物行0.5、1、2、3、4、5和6 h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并获得表面通透性(PS)图.测量并比较不同时间点梗死区和镜像区PS值.结果:对照组兔脑无异常.实验组41只(82%)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均在CTP图像上显示局部异常灌注,病理学上可见不同程度神经元肿胀及破坏、组织水肿、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及淋巴细胞浸润等.缺血局部脑组织Evans蓝染.PS图上缺血区为斑片状或斑点状通透性增大,伪彩图为红色或接近红色彩阶.PS值变化以0.5 h为著,1~6 h缺血区PS值波动不明显.各时间点缺血区的微血管通透性明显大于镜像区(t值在2.617~10.612,P值均<0.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有效显示脑缺血超急性期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脑缺血超急性期缺血局部PS较镜像区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CT灌注成像中血管表面通透性(PS)参数变化与继发出血(HT)的相关性。方法:75只兔颈内动脉注射自体血栓制作急性脑梗死模型,证实脑梗死的动物3~72h依次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并获得PS图。采用欧洲急性中风合作研究方法对病理证实的HT进行分型。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比较无HT与不同程度HT组之间PS差异及PS值增加幅度与HT发生的相关性。结果:59只(78.67%)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其中无HT组21只(35.59%,21/59)、HI组31只(52.54%,31/59)、PH组7只(11.87%,7/59)。各组脑梗死区PS值升高均以3h最明显,此后逐渐下降。非HT组与HT组3h、6h、12h及48h、72h病变区PS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0~0.010),24hHT组PS值与非HT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93)。PH组3~12h病变区PS值明显高于HI组(P=0.019~0.030),24~72h两组之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h、12h、48h及72hPS与HT的有无及程度明显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718~0.805(P=0.004~0.000);3h及24h时间点二者仅为中度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564及0.553(P=0.000及0.014)。结论:脑梗死急性期PS与HT的发生存在着较明显的正相关,原因可能是HT组微血管结构破坏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舒张功能不全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单纯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冠心病合并单纯舒张功能不全,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应用治疗冠心病常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心痛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步长稳心颗粒每次9 g,3次/d,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片,3粒/次,3次/d,均连服两周。结果大部分病例呼吸困难消失,肺部湿性音减少或消失,X线胸片示肺淤血改善,超声心动图舒张期二尖瓣E峰和A峰速度比VE/VA由<1变为>1。结论步长稳心颗粒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螺旋田门静脉成像对门静脉的显示能力。方法对6只新西兰大白兔分别进行门静脉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成像,比较2种成像方法对门静脉系统主要血管显示率、门静脉分支显示级数、图像质量及门静脉主干/其左右支和肠系膜上静脉的测量差异。结果本组CTA图像可清晰显示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右支和肠系膜上静脉,5只可显示脾静脉,并能显示4~5级门静脉分支;DSA能够显示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右支和肠系膜上静脉,但对其远端分支显示能力较差,仅能显示2—3级门静脉分支,3只可显示脾静脉。6只中图像质量为“好”者CTA5只、DSA1只。CTA对血管的分辨率和图像质量方面优于DSA图像。门静脉主干/其左右支和肠系膜上静脉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C15)。结论CTA可清晰显示门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属支,并用于测量,相对DSA有一定优势,可作为门静脉DSA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对成人门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属支解剖形态的显示能力,确定不同性别血管最大管径的正常值.方法 选取无影响门静脉系统疾病者227例行门静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后处理技术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观察MSCTA对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属支的显示能力.参照Couinaud方法分析门静脉解剖类型.测量门静脉系统主要血管的最大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之间有无差别.结果 MSCTA对门静脉主干及其第1~4级分支、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显示率100%,可显示5级分支者208例(91.6%)、6级132例(58.1%)、7级19例(8.4%).门静脉分支正常型约84.1%,Ⅰ型变异8.8%,Ⅱ型变异6.6%,Ⅳ型变异0.4%.肠系膜静脉解剖类型中Ⅰ型52.0%,Ⅱ型32.2%,Ⅲ型15.8%,各解剖类型比例接近文献报道.男性及女性门静脉主干95%参考值范围为10.4~17.0 mm及9.9~15.0 mm.门静脉系统主要血管不同性别血管最大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组之间门静脉左支及肠系膜上静脉最大管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余血管不同年龄组有差别.结论 MSCTA能够很好地显示肝门静脉系统解剖.门静脉分支以常见型最多.男、女性门静脉系统血管径线均有明显差异.提示MSCTA上男、女性门静脉主干最大径不超过17 mm及15 mm.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支气管及肺血管先天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肺部先天性病变的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19例行增强扫描,常规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技术重组图像.结合手术和临床资料评价其作用. 结果 34例中,肺发育异常3例,支气管囊肿15例,囊性腺瘤样畸形2例,支气管闭锁3例,气管支气管1例,肺动静脉瘘6例,一侧肺动脉近端缺如1例,肺隔离症3例.MSCT轴位及后处理图像能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与相应支气管及血管的关系,血管性病变均清楚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结论 MSCT常规检查结合各种后处理技术能获得肺部先天性病变诊断的足够信息,对肺血管先天性疾病多能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输液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常有些不尽人意的现象发生,如穿刺带给患者的疼痛;穿刺针头滑脱出静脉使药液渗漏皮下组织,使穿刺失败,延误抢救时间,还给患者增NT痛苦。输液完毕,拔针、按压的不当,会造成皮下淤血青紫,给再次穿刺造成了障碍,尤其是老年患者。笔者在长期护理老年患者的过程中,对如何减轻老年静脉穿刺痛苦的方法初步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读片窗     
患者男,58岁。胸闷,咳嗽、咳痰,低热1个月余,痰中带血丝十余天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巧狭馨?结无肿大。胸片及CT平扫:右肺门及其前上外侧、右上叶支气管周围团块样软组织密度肿物影,呈浅分叶状,边缘清楚,前部边缘轻度突出,大小约5.2cm×4.8cm,CT值36HU,肿物与邻近血管及支气管关系密切,包绕上叶支气管,且右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受压明显(图1、2)。肿物周围未见卫星灶。右上叶前段可见片状磨玻璃密度影。无胸腔积液与胸膜增厚。CT增强扫描示:肿物呈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较明显,平均CT值达58HU,右侧叶…  相似文献   
10.
自体血栓栓塞性兔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影像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建立兔自体血栓性脑梗死模型的方法 ,观察是否适合使用常规影像学设备研究.材料与方法 家兔40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30只.颈部正中切口,穿刺颈外动脉,实验组向颈内动脉内注射自体静脉血栓,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3h后行CT灌注(CTP)成像、MR常规及扩散加权、扩散张量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手术侧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的血流灌注、MR信号及血管是否异常.结果 实验组26只(86.67%)动物可见手术侧MCA区CT灌注异常、MRI异常信号及DSA上手术侧MCA闭塞,其中8只(30.77%,8/26)同时可见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异常灌注及MR信号异常,病理学表现为Evans蓝(EB)异常染色,镜下可见急性脑梗死典型征象.对照组影像学及病理学均无异常.两组CTP灌注参数差异明显(P<0.01或0.05).结论 自体血栓性兔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制作较简单,成功率较高,各种临床型影像学设备均能显示其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