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评价东菱迪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东菱迪芙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评定,并测定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状态的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东菱迪芙能够降解纤维蛋白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24h内的ACI患者64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3例),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以治疗第21天CSS和ADL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21d后治疗组、对照组CSS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ADL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缺血前经侧脑室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PACAP,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测定脑含水量、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NS组相比,PACAP各组脑含水量、MDA及NO含量均明显降低,SO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PACA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中、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脑水肿、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果蝇抗皮肤生长因子原体3(Smad3)的表达。方法:原代培养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以浓度为0,75,150,300,600μmol/L ART分别干预24h。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其Smad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其Smad3蛋白表达。结果:各浓度ART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后,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发现Smad3 mRNA表达下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各干预组Smad3蛋白表达下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ART能下调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Smad3的mRNA及蛋白水平,通过抑制Smad3的表达从而减少胶原合成可能是ART抑制增生性瘢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珍珠水解液对正常皮肤及瘢痕皮肤来源成纤维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病理性瘢痕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分离纯化获得人类皮肤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系.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在珍珠水解液作用下bFGF、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的情况.结果:珍珠水解液可下调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来源的成纤维细胞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上调bFGF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珍珠水解液能调节成纤维细胞bFGF、TGF-β1的分泌,其对皮肤瘢痕作用的功效及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化心理护理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及其家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5年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系统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A)、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及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儿家属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前FMA、GCS、H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FMA、GCS、HD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前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病毒性脑炎患儿家属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患儿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智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 )简称结脑,是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细菌性炎症,病变常累及软脑膜、蛛网膜,累及脑实质时称为结核性脑膜脑炎。 TBM 在结核病中表现形式最严重,是结核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致残率亦较高[1],预后与治疗是否及时有密切关系。但由于TBM 早期临床表现差异性大,常类似化脓性脑膜炎或病毒性脑膜炎,导致早期误诊,未能及时使用抗结核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以至病情进展、预后不良,所以尽早明确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2]。本文将主要针对 TBM 的临床及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大学新生对互联网信息资源及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设备使用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调查软件系统,对广西医科大学2012级986名新生进行调查.问卷内容涵盖:新生的基本信息;进入大学前的上网史;新生对网络设备及信息资源的使用情况;网络道德观;网络与学习的关系等.结果显示,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前已经普遍会使用网络,而且普遍有自己的计算机;能意识到网络资源对学习的促进作用,然而多数学生上网仅是为了娱乐消遣,仅有少数是以学习为主要目的;新生希望能在大学期间参加计算机技能的培训以提高自身计算机水平.因此,学校有必要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互联网资源和设备应用技能,让学生正确、有效地使用网络,学生也可通过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来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行为诱导在氟保护漆与窝沟封闭联合防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岁无龋儿童共2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乳磨牙480颗分别采用行为诱导和常规治疗方法,观察儿童合作程度及1年、2年后窝沟封闭保留情况和患龋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儿童合作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1年、2年后的窝沟封闭剂保留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1年、2年后龋降低相对有效率分别是65.5%、55.2%。结论行为诱导法是帮助低龄儿童完成涂氟保护漆与窝沟封闭术治疗及保证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