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油价形势下改善稠油热采开发效果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胜利油田边底水能量强、原油黏度高、油层厚度薄、储层物性差、强水敏等油藏特征,以及稠油油藏热采开发成本高的特点,分析了当前低油价形势下稠油热采无效直井的治理对策。通过研究,提出了强边水油藏一线井提液二线井调剖、优化注汽参数、组合吞吐、分层注汽和氮气补充地层能量等技术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高含水井、无效益井的问题。现场应用表明,该系列技术对策有效提高了热采直井的开发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详细介绍了某300 kt/a铜冶炼工程SO2高温风机发生多次因润滑油压波动导致的跳车情况。对5次跳车故障进行了故障排查及原因分析,最后确定引起油压信号虚假波动的原因在于油压信号传输电缆,更换后故障排除。为类似故障分析和处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大冶有色700 kt/a冶炼烟气制酸项目建设背景和方案选择情况。根据铜冶炼烟气成分复杂、杂质含量高且气量波动大的特点,选择一级湍冲洗涤塔—气体冷却塔—二级湍冲洗涤塔—两级电除雾器酸洗净化、ⅣⅠ-ⅢⅡ"3+1"二转二吸制酸技术方案,并对关键设备和材料的选型提出思考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地质特点及开发难点,重点介绍了中深层特超稠油油藏、浅薄层超稠油油藏、敏感性稠油油藏和低渗透稠油油藏等复杂稠油油藏的开发技术,并对其提高采收率机理和现场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概括。在此基础上,根据目前研究进展指出了稠油热采开发技术的发展方向,重点介绍了超深层低渗稠油和浅薄层特超稠油的开发技术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5.
多相泡沫体系调驱提高原油采收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复配泡沫和聚合物凝胶微球形成多相泡沫体系,并进行了多相泡沫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驱油实验。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对聚合物凝胶微球的粒径进行测量,其粒径分布均匀,且与地层孔喉匹配。针对多相泡沫的起泡能力和稳定性,采用搅拌法对其各组分的浓度进行优选。微球封堵试验表明,微球能在岩心中不断地封堵和运移,使注入压力和阻力系数增加,后续水驱仍有较高的残余阻力系数。在双管非均质驱油试验中,多相泡沫优先进入高渗管并具有良好的调剖效果,从而改善地层非均质性,使泡沫驱替低渗管,调剖与驱油结合,有效地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利用免费的数据库开发包LabSQL,把虚拟仪器LabVIEW采集到的数据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上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引进奥斯麦特炉富氧顶吹熔炼技术,对200kt/a铜冶炼装置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后,原烟气制酸装置不能满足铜冶炼烟气处理量的要求,还需异地新建一套700kt/a烟气制酸装置。介绍了新建烟气制酸项目建设的背景和改造方案,重点叙述了其关键工艺、部分设备以及材料的选择,指出局部工序设计应考虑的事项,以期建成高效、节能、环保的绿色工厂,实现清洁生产,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大冶冶炼厂根据冶炼工艺用水水质、水量的水平衡情况,采用雨污分流、源头治理、涉重废水梯级利用的原则,对设备冷却水、蒸汽冷凝水进行了回用;采用离子交换法和膜处理法进一步提升循环水的水质,提升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降低了污水后续处理成本。2016年全厂新水单耗由18.16 t/t·Cu降低至13.6 t/t·Cu,污水外排水量由7 200 m3/d降低至3 000 m3/d。  相似文献   
9.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硫酸三系列采用诺兰达炉冶炼烟气生产硫酸,设计规模为230kt/a,采用稀酸洗净化、两转两吸工艺。该系列于1997年10月1日建成投产,大部分工艺及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值,设备及管道基本满足生产需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工艺设计和机电设备选型方面存在问题。在硫酸三系列停车检修时,我们对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冶炼厂污酸处理情况,对提高污酸处理产生的钙砷渣中含砷量进行技术研究,得出了钙砷渣含砷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试验分析和生产摸索,结合现场实施和改进,钙砷渣产生量由137.0 t/d降低至95.5 t/d,钙砷渣w(As)由7.93%提升至12.27%,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