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1~8月,我们对微分化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0)3例进行了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和免疫学特征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红细胞储存时间与体外循环(CPB)心脏外科手术患儿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心外科住院期间行手术治疗的患儿346例,收集患儿临床资料。根据CPB预充用红细胞储存时间分为新鲜红细胞组(≤14d,n=163)和陈旧红细胞组(15~35d,n=183),比较两组患儿术后A K I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346例患儿中有93例术后发生A K I,总发生率为26.88%。新鲜红细胞组患儿163例,术后47例(28.83%)发生AKI,其中AKI1期28例(59.57%),AKI2期15例(31.92%),AKI3期4例(8.51%)。陈旧红细胞组患儿183例,术后46例(25.14%)发生AKI,其中AKI1期28例(60.87%),AKI2期16例(34.78%),AKI3期2例(4.35%)。统计分析显示,两组患儿AKI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生率χ2=0.600,P=0.439;严重程度χ2=0.699,P=0.797)。结论 术后AKI是心脏外科手术患儿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88%,但CPB...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一起^192Ir源辐射事故致亚急性放射病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动态观察,并估算受照剂量。方法对患者照后2d、1.5年和2.5年的外周血样本进行常规染色体畸变(CA)分析和微核(MN)检测,根据双+环(d+r)畸变频率,用G函数方法估算累积受照剂量。结果剂量估算结果与用物理方法估算的剂量接近,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照后1.5年和2.5年,双着丝粒体(dic)明显减少,无着丝粒断片(ace)和MN减少不明显。结论用G函数方法估算迁延性受照者的累积受照剂量基本可反映实际辐射损伤程度;亚急性放射病患者CA和MN的衰减速度可能较急性放射病缓慢。  相似文献   
4.
<正>1简要病史患儿,男,1岁14天,入院前6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病初37.8℃,伴轻咳,无痰,无喘憋,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2.5×109/L,血红蛋白74g/L,血小板326×109/L,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 2天,入院前第3天体温最高39.4℃,热峰4次/日,无寒战及抽搐,口服布洛芬体温可暂时下降,后出现双眼红、口唇及肛周皮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肠型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患者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骨髓象的动态变化。方法分别对两例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常规瑞氏染色.每份样本在显微镜下计数200个有核细胞.分析骨髓各系统各阶段细胞数量和形态学改变。结果病例A(肠型放射病)较病例B(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在受照后的骨髓损伤更严重。病例A于半相合移植后+7d.骨髓涂片只找到15个有核细胞,但可见中幼粒细胞,移植+14d后骨髓粒系、红系、巨核系均恢复造血功能。但未见产板巨核细胞。病例B于全相合移植后+7d,骨髓粒、红两系恢复,移植后+14d骨髓三系均恢复,各阶段细胞比值大致在正常范围。结论两例急性放射病患者在受照后骨髓损伤严重.但经半相合和全相合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均在移植后2周骨髓恢复造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9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血小板输注阈值及输注疗效,探讨输注次数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本院初次确诊的需要输注血小板的ALL患儿99例,根据患儿输注血小板次数分为首次组、2次组、3次组和4次组,通过回顾性分析ALL患儿首次及多次输注血小板前后血小板计数值,用输注前血小板计数值作为患儿输注阈值,结合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值计算患儿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值),并判断输注疗效(1 h CCI7.5×10~9/L或24h CCI7.5×10~9/L为输注无效),比较4组患儿输注无效率差异。结果 4组患儿输注阈值分布在≤10×10~9/L的百分比分别为37.4%(37/99)、27.3%(15/55)、31.3%(15/48)和20.0%(8/40);4组患儿输注阈值分布在(11—20)×10~9/L的百分比分别为33.3%(33/99)、43.6%(24/55)、35.4%(17/48)和57.5%(23/40);4组患儿输注阈值分布在20×10~9/L的百分比分别为29.3%(29/99)、29.1%(16/55)、33.3%(16/48)和22.5%(9/40)。4组患儿输注无效率的百分比分别为:7.07%(7/99)、16.4%(9/55)、18.8%(9/48)和27.5%(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阈值较高时进行血小板输注的患儿仍占多数,患儿首次输注血小板疗效较好,但是随着输注次数增加,血小板输注无效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神经母细胞瘤患儿ABO血型抗体减弱情况及其外周血B细胞和CD4~+T细胞的表达,探讨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血型抗体减弱的原因。方法对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送往本科室的478例1岁以上临床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患儿EDTA抗凝全血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流式细胞术检测B细胞及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 478例标本中,97例反定型抗体减弱(A型52例,B型30例,O型15例),且年龄越小抗体减弱程度越高(z=15.46,P0.01)。同时,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外周血B细胞及CD4~+T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t=26.36,P0.01)。结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ABO血型抗体减弱与年龄及T、B淋巴细胞比例降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2004-10-21中国山东省济宁市发生60钴(60Co)辐射事故,两例患者受到意外照射,受照剂量大,病情严重,于2004年10月-2005年1月在解放军307医院血液科接受治疗,分别诊断为"肠型放射病"和"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均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本文动态观察移植前后患者外周血碱性磷酸酶(NAP)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血栓弹力图检测各参数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6年9月30日于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川崎病患儿110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凝血功能正常的择期手术患儿6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入院首次TEG、凝血三项和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TEG参数包括反应时间(R值)、凝血时间(K值)、角度(α角)、最大振幅(MA值)、估计的溶解百分比(EPL)、MA后30 min溶解百分比(LY30)和综合凝血指数(CI)。结果实验组R值、K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α角、MA值、EPL、LY30和CI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凝血因子活性升高,纤维蛋白原含量高,血小板数量或功能高,纤溶系统失衡,总体呈现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山东"10·21"辐射事故中2例严重受照射者进行淋巴细胞微核(MN)检测,并估算受照射剂量.方法 用胞浆分裂阻滞微核(CBMN)法对2例患者(A和B)的外周血和骨髓样本分别进行MN检测.结果 2例患者的外周血培养均未见双核淋巴细胞.患者A的骨髓培养所获双核细胞极少,依据双核淋巴细胞多少粗估剂量>20Gy.患者B的骨髓MN率为2.42个/细胞,剂量估计为8.7(8.0~9.4)Gy,与用染色体畸变分析、物理方法及ESR法所估算剂量接近,与临床表现基本一致.结论 MN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是除染色体畸变分析之外又一种可靠的生物剂量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