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研究革兰阳性菌所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360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180例革兰阳性菌组为观察组和180例未发生感染组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革兰阳性菌所致腹膜透析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P=0.046)、人为操作(P=0.000)、K(P=0.031)是革兰阳性菌所致腹膜透析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180例革兰阳性菌组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2.7%,但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高达59.4%.同时检测出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占58.8%.结论:革兰阳性菌感染的腹膜炎可能与患者及医务人员人为操作失误有关.头孢唑啉仍可作为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必要时可使用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葡萄籽多酚免疫调节功能 ,本次研究采用纯系小鼠检测其免疫指标的变化。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葡萄籽多酚 ,红色粉末 ,(原花色素含量为 97 5 % ,Bate Smith法 ) ,深圳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实验动物 :BALB C及C5 7BL 6J小鼠 :雄性 ,18~ 2 2g ,动物准用号分别为 :医动字 0 1 30 0 3及 0 1 30 0 4;豚鼠 :雄性 ,5 0 0~70 0g ,均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所提供。1 2 试验方法动物分组与处理 :根据体重将试验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12只 ,分别按体重每天经口给予受试物的蒸馏水溶液 ,浓度分别为 0、2 5、5 0、10…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建立Lee-Carter模型,分析苏州市2002-2016年消化道癌症的死亡特征和变化趋势。  方法  采用苏州市死因监测点居民的消化道癌症死亡数据,计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并建立Lee-Carter死亡率预测模型,进行死亡率的趋势分析。  结果  以苏州市2012-2016年消化道癌症死亡率数据检验模型的应用效果,其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值在年龄和年份水平上分别为2.48%、4.13%,表明模型预测效果较佳;2002-2016年消化道癌症总体的死亡指数呈下降趋势,其中上消化道癌症死亡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下消化道癌症死亡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上消化道癌症死亡率是下消化道癌症死亡率的4.23倍,男性死亡率是女性死亡率的2.17倍。  结论  苏州市居民消化道癌症死亡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下消化道癌症男性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研究发现苏州市已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其医疗卫生水平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4.
葡萄籽多酚在拟衰老模型小鼠中抗氧化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舒啸尘  李悠慧  严卫星  周宇虹 《卫生研究》2002,31(3):191-192,196
为探讨葡萄籽多酚 (PC)在拟衰老小鼠模型中的抗氧化功能 ,将动物按体重随机分组 ,除对照组外 ,每日通过颈背部皮下注射灭菌D -半乳糖 ,同时经口灌胃给予受试物或对照物 ,阳性对照组给与维生素E ,连续 6 0天后检测结果 :模型对照组相对于空白对照组血清、肝、脑中丙二醛 (MDA)水平上升 ;血、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分别下降 ;脑中单胺氧化酶B(MAO B)水平上升 ,肝中MAO B水平无明显变化。经灌胃给予PC剂量分别为 2 5、5 0、10 0mg kgBW的抗氧化效果为使血清、肝脏、脑组织中LPO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血、肝中SOD活性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脑MAO B活性水平下降 ;肝脏MAO B活性水平基本无变化。维生素E组亦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作用。本次实验结果显示 ,PC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能 ,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由于注射D 半乳糖所引起的小鼠体内的拟衰老变化  相似文献   
5.
作为真实世界数据的重要组成,常规收集的健康医疗数据(RCD)已广泛应用到上市后药品安全性评价.但如何生成高质量的RCD证据支持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管决策,在研究设计和分析上还存在挑战.本专家共识通过阐明RCD的定义、应用,并针对研究设计、数据分析提出基于RCD的上市后药品安全性评价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以期促进我国高质量的...  相似文献   
6.
刘庆倩  舒啸尘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0):3700-3703
目的 探讨革兰阴性(G-)菌所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耐药性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2—2016年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PDAP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36例患者,根据导致PDAP的细菌类型将患者分为G-菌组(56例)与革兰阳性(G+)菌组(18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观察患者耐药情况,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G-菌所致PDAP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G-菌所致PDAP中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的耐药率逐年上升,酶抑制剂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耐药性变化不大,产ESBLs的G-菌所致的PDAP逐年增加。两组平均透析时间、肠道感染比例、人为操作原因比例、腹透液有核细胞计数、腹透液中性粒细胞计数、钾、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透析时间、人为操作原因、钾、降钙素原是G-菌所致PDAP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G菌所致PDAP中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平均透析时间、人为操作原因、钾、降钙素原是发生G-菌所致PDAP的影响因素。G-菌所致PDAP可能与患者自身的内在环境因素有关。随着产ESBLs的G-菌逐年增多,及时治疗G-菌感染的腹膜炎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