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医药卫生   15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起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例乳腺DLBC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在18例患者中,17例为女性,中位年龄为57岁,病变主要累及右侧乳腺(11/18,61.1%)。将其分为原发性乳腺DLBCL(PB-DLBCL)和继发性乳腺DLBCL(SB-DLBCL)两大类。11例(57.6%)PB-DLBCL与7例(42.4%)SB-DLBCL相比,其具有Ann Arbor分期多为Ⅰ-Ⅱ期(P<0.01)、B症状少(P=0.013)、相对更高的白细胞计数(P=0.041)、骨髓未累及(P=0.043)、完全缓解(CR)率高(P=0.049)等特点。生存分析发现PB-DLBCL患者5年总生存期(OS)显著长于SB-DLBCL患者(P=0.013)。本研究以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居多,生发中心型(GCB)与non-GCB型之间OS无显著差异(P=0.885)。所有获得CR患者的生存期均显著延长(P=0.008)。结论:乳腺DLBCL多见于中年女性,以右侧乳腺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分子分型多为non-GCB型。与SB-DLBCL患者相比,PB-DLBCL患者具有Ann Arbor分期早、B症状少、相对更高的白细胞计数、骨髓未累及、CR率高等特点,并且生存期显著延长。无论是PB-DLBCL和SB-DLBCL,还是GCB型和non-GCB型,获得CR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对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以及Rac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STI571对骨髓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半定量RT-PCR研究Rac1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STI571明显抑制RPMI8226细胞的增殖,24、48、72 h IC50值分别为(34.52±2.31)μmol/L、(28.46±1.58)μmol/L、(25.74±2.44)μmol/L。25μmol/L STI571处理24 h,G1期细胞由55.8%增加至72.4%,S期细胞由34.8%减至15.6%。半定量RT-PCR显示,Rac1 mRNA水平在25μmol/L STI571处理24 h后明显下降。结论:STI571能抑制RPMI8226细胞的增殖,并可下调其Rac1 mRNA水平。  相似文献   
3.
Bcl—XL在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HL60/VCR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蓉  白庆咸 《医学争鸣》1998,19(4):466-467
0引自BCI-X。是新近被证实的bCI-2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其结构和功能与bC人2相似,可抑制细胞凋亡D‘.关于它与多药耐药(MDR)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j.我们采用SABC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敏感细胞HL60和耐药细胞HI.60/VCR的Bcl-XL表达,以初步探讨Bcl-X。与白血病MDR形成的关系.回方法1.l细胞林和试剂HL60敏感细胞株为上海细胞生物所提供;HL60/VCR耐药细胞株来源于美国纽约MemorialSloan-Kett,ringCancerCenter,在含200pg/L长春花碱(VCR)的RPMI1640培养液中传代,无VCR培养液培养2Wb…  相似文献   
4.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2 4 (女 1 8,男 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ura,ITP)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首届中华血液学会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1 ] .病程 <6mo1 0例 ,>6mo8例 ,>1 2 mo6例 ,最长 1 5mo.初治者 1 0例 ,复治者 1 4例 .复治者为用泼尼松、达那唑或长春新碱无效或疗效不显著者 .各例均有较严重的皮肤、粘膜出血 ,包括皮肤出血点及瘀斑、口腔粘膜血泡及齿龈出血 ,以及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月经过多等 .2 4例均进行了骨髓涂片检查 ,骨髓增生均在正常范围内 ;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以拓扑替康为基础的联合诱导方案治疗难治及复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以拓扑替康为基础的联合诱导方案治疗难治及复发AML患者16例。所有患者接受1个疗程拓扑替康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拓扑替康、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后,定期检查血细胞计数、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比例,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等。结果:7例患者在接受1个疗程诱导缓解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2例达部分缓解,总缓解率为56.3%;7例患者无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以拓扑替康为基础的诱导缓解方案对部分难治及复发AML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6.
cAMP和cGMP作为生物分子活动的第二信使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在肿瘤细胞及肿瘤患者的体液和淋巴细胞中cAMP和cGMP均发生改变,而且和病情及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密切关系。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膀胱肿瘤患者血浆cAMP、cGMP异常,IL-2膀胱灌注可减少膀胱肿瘤复发。本文旨在观察IL-2膀胱灌注对cAMP、cGMP的影响,从而探讨IL-2膀胱灌注防治膀胱肿瘤复发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注射液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为Ⅱ期临床试验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以及新药的审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7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0.5,1.0和2.0μg/kg三个剂量组,单次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注射液,用ELISA法测定人血清中rhTPO浓度.结果: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1/2ke分别为(46.74±6.36),(48.53±2.29)和(51.88±3.34)h;T1/2ka分别为(2.17±0.53),(2.64±0.53)和(2.84±0.62)h;Tpeak分别为(10.00±1.51),(10.22±1.20)和(10.00±1.00)h;ρmax分别为(312.29±61.65),(465.14±46.94)和(811.34±106.73)ng/L;AUC(0-216h)分别为(17 269.92±4470.23),(29 710.56±3890.28)和(53 358.41±5608.01)ng/L·h.结论:当以0.5~2.0μg/kg单次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注射液时,其在正常人体内表现为线性药动学特征,消除半衰期较长.推荐Ⅱ期临床给药剂量为皮下注射1.0μg/kg,1次/d,连续7d.  相似文献   
8.
棉酚对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实验拟通过棉酚对3种经典髓系白血病细胞系的研究,探索其治疗白血病的可能。方法:用细胞培养、四唑盐比色试验、形态学、DNA电泳等方法观察棉酚对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效应。结果:棉酚在浓度〉6μmol/L时可选择地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并表现出浓度依赖效应。结论:棉酚对髓系白血病细胞具有选择杀伤作用,表明其可能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抗白血病药物。  相似文献   
9.
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对K562细胞的杀伤与诱导凋亡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近年发现,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对加速期或急变期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疗效.为了深入理解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这一新的药理作用,本研究采用具有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特征性异常染色体[t(9;22)]的K562细胞株为实验对象,进一步探讨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拓扑替康(topotecan)对靶细胞的杀伤与诱导凋亡活性.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拓扑替康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形态学与AnnexinVFITC染色,研究拓扑替康对靶细胞的促凋亡活性;采用caspase 8特异性抑制剂IETD fmk,分析拓扑替康介导的细胞杀伤或凋亡和caspase活化的关系.结果:经0 15μmol/L拓扑替康处理至12、24、48及72h时,K562细胞的存活率与对照相比,逐渐降至(92±36)%[P>0 05vs(94±27)%]、(68±21)%[P<0 05vs(119±13)%]、(54±15)%[P<0 05vs(132±31)%]及(21±10)%[P<0 01vs(114±19)%];同时,靶细胞出现磷脂酰丝氨酸外翻、细胞固缩、染色质边集、核碎裂,最终解离为大量凋亡小体;经caspase 8抑制剂与拓扑替康联合处理至24、48h时,K562细胞的存活率依然维持在(95±29)%与(87±11)%,后者显著高于单用拓扑替康者[P<0 05vs(54±15)%],且无明确的凋亡小体形成.结论: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拓扑替康对K562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与诱导凋亡作用,该过程可能依赖caspase 8的活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液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出现发热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一项随机、单盲、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共纳入216例确诊为血液系统肿瘤伴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9.05%和74.4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体温明显降低,与基线相比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日体温的变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比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更明显,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3.09±1.81)d和(3.67±1.99)d;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的细菌学疗效明显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3.97%vs10.00%),两组病例均未观察到有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亦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可作为经验性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理想治疗,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