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上现有多种方式可监测颅内压,其中无创、连续的测压方法只有前囱测压计。无创颅内压监测适用于前因未闭的新生儿和小婴儿,有可以连续、无创、应用方便等优点。但此种方法应用有一定局限性,和侧脑室穿刺相比有明显的相关性。我们于1995年11月至1998年2月共对93例患儿采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郑州地区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浆渗透压正常值。方法检测2003年1月~2004年12月郑州地区省、市医院妇产科,我院儿保科、新生儿科共302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浆渗透压,其中104例同步检测血Na 、血糖和BUN值。分析胎龄、年龄、体重、性别、出生地区对新生儿血浆渗透压的影响。结果302例正常新生儿血浆渗透压直接检测值为(285·88±9·40)mOsm/L;其中104例的直接检测值与计算值分别为(285·38±9·60)mOsm/L、(283·02±8·94)mOsm/L;直接检测值和同步检测计算值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胎龄、年龄、体重与血浆渗透度的相关数为r=0·0299(P>0·05),r=-0·1440(P<0·05),r=-0·0432(P>0·05)。不同出生地区、不同性别新生儿血浆渗透压无明显区别。结论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浆渗透压和正常成人血浆渗透压正常值相接近,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ICU患儿发生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征,为预防和控制PICU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PICU医院内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呼吸系统感染63例(70.8%),泌尿系统感染13例(14.6%),消化系统感染11例(12.4%),皮肤软组织感染2例(2.2%);危重症评分≤70分、广谱抗生素应用〉5d、糖皮质激素应用〉5d、PICU住院天数〉10d、中心静脉置管及气管插管为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89例患儿临床采集标本共分离致病菌12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2株(80.3%),革兰阳性菌11株(8.7%),真菌14株(11.0%)。结论 PICU患儿具有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多种高危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ICU住院时间及减少介入性操作将有助于预防或降低PICU患儿医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对毛细支气管炎重症患儿临床疗效及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某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重症患儿26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n=89)、干扰素组(B组,n=89)、观察组(C组,n=89),A组给予吸氧、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B组在A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2.0 μg·kg-1,2次/天,疗程7 d;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滴人免疫球蛋白400 mg·kg-1·d-1,连续使用5 d。统计并比较3组患儿咳嗽、喘憋、呼吸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和疗效指标评分,同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药物治疗后,C组患者临床疗效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达91.01%,明显高于A组(66.29%)、B组(71.9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组患儿血清细胞因子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与A、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联合静滴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临床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 ventilation,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frequency ventilation,CF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26例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患儿分为HFOV治疗组(12例)及CFV治疗组(14例),所有患儿均采用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合理使用抗生素,适当镇静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呼吸机治疗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维持SpO2在90%以上。监测患儿接受机械通气后24h、72 h两个时间段的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及患儿总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HFOV组患儿在机械通气治疗后24 h、72 h EVLWI分别为132.4 ±13.7,11.8 ±2.1和149.2±14.2,9.3±2.4,较CFV组(123.4±12.6,15.2±2.9和131.5±17.4,12.7±3.1)显著改善(P<0.05);PaO2/FiO2分别为132.4±13.7和149.2±14.2,较CFV组(123.4±12.6和131.5±17.4)明显提高(P<0.05);同时机械通气天数减少(P<0.05)。结论 与CFV相比,HFOV明显改善ARDS患儿氧合指数及EVLWI,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解苯巴比妥预防小儿热性惊厥 (FC)的效果。方法 :以 97例患儿为观察对象 ,单纯FC (SFC)与复杂FC (CFC)分开用药 ,SFC治疗组 2 4例 ,对照组 30例 ;CFC治疗组 2 0例 ,对照组 2 3例。治疗组一旦发热对症治疗并SFC给苯巴比妥 6mg/kg ,立即口服 ,再每次 3mg/kg、每 6~ 8h一次维持 ,自退温后停药。结果 :CFC长期规律服苯巴比妥 2 5mg/kg ,睡前一次服 ,复发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由此可见苯巴比妥预防FC有效 ,是否能相应地减少FC癫痫发病率 ,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可变流量NCPAP加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可变流量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VF-NCPAP)加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NICU收治的57例呼吸衰竭,早产儿分为:治疗组(VF—NCPAP加氨茶碱静注)23例、对照组A(传统NCPAP加氨茶碱静注)18例和对照组B(单用VF—NCPAP)16例。各自进行相应治疗,比较治疗后72h内不同时间段呼吸参数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h后,治疗组PaO2较对照组B上升明显。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治疗组PaCO2较对照组A和对照组B下降明显,治疗组OI(PaO2/FiO2)较对照组B上升明显,均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治疗24h后,治疗组PaO2较对照组A上升明显,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治疗48h后,治疗组FiO2较对照组A和对照组B下降明显,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治疗组OI较对照组A上升明显,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VF—NCPAP加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有较好的疗效,优于传统的NCPAP加氨茶碱或单用VF—NCPAP。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窒息新生儿阴离子间隙 (AG)的变化及对酸碱失衡的影响。本组男 36例 ,女 2 1例 ,入院日龄为 0 .5~ 2 4h。足月儿 39例 ,早产儿 11例 ,过期产儿 7例。轻度窒息 4 0例 ,重度窒息 17例。结果 5 7例中高AG(>16mmol/L) 2 8例 ,占4 9.1% ,正常AG(8~ 16mmol/L) 2 1例 ,占 36 .9% ,低AG(<8mmol/L) 8例 ,占 14 %。三组AG值 (mmol/L)分别是2 2 .8± 6 .7,13.6± 1.8,4 .3± 1.5。重度窒息组AG值为19.7± 6 .2 ,高AG发生率 82 .4 % (14 /17) ,轻度窒息组AG值为 12 .3± 5 .9,高AG发生率为 35 % (14 /40…  相似文献   
9.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2月我院ICU病房对 5 4例婴儿和新生儿机械通气进行呼吸机撤离观察 ,认为 :1.呼吸机撤离前评估非常重要 ,过早撤机原发病未控制 ,过晚出现并发症均可使撤机失败 ,一般可参照以下方案 :1.撤机指征 :(1)原发病控制。 (2 )自主呼吸稳定 ,咳嗽排痰有力 ,能耐受吸痰 ,血压及心率均平稳。 (3)FiO2 <0 .4 ,PEEP <0 .4 9kPa(5cmH2 O) ,通气频率 10次 /min ,血气分析稳定 ,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纠正。 (4)患儿自主呼吸较强 ,无矛盾呼吸 ,能吸痰耐受是最为简易的临床指标。 2 .根据每位患儿情况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川崎病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加阿斯匹林、潘生丁与单用阿斯匹林、潘生丁口服两组的临床疗效。将 31例病情、病程相同的川崎病患儿 ,分对照组 16例 ,用阿斯匹林、潘生丁治疗 ,观察组 15例 ,用丙种球蛋白加阿斯匹林、潘生丁治疗 ,结果观察组在退热时间、粘膜充血消退、手足硬肿减轻时间、住院天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认为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满意。早期应用可明显缩短病程 ,并可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观察$郑州市儿童医院!450053@王群思 $郑州市儿童医院!450053@侯新光 $郑州市儿童医院!450053@金志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