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拮抗剂方案和长方案对超重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于本生殖中心初次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的PCOS且超重(BMI≥24 kg/m2)的35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拮抗剂方案组(n=226)和长方案组(n=130),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促排卵情况和临床结局,分析两组患者的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优质胚胎率、一次移植妊娠结局和累积活产率的差异。结果基本资料中,两组患者的女方年龄、BMI、基础睾酮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长方案组比较,拮抗剂方案组患者的基础FSH水平[(6.42±1.63)U/L vs.(6.78±1.53)U/L]显著降低(P<0.05),而窦卵泡数[(32.55±11.06)个vs.(28.02±7.09)个]显著增多(P<0.05)。促排卵情况比较中,拮抗剂方案组患者的扳机日LH和P水平以及优质胚胎率(38.04%vs.32.26%)显著高于长方案组患者(P<0.05),但E2水平及获卵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临床结局比较中,两种方案的中重度OHSS发生率、因OHSS高风险取消移植周期率、一次移植妊娠结局、乐观累积活产率以及保守累积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超重PCOS患者,与长方案相比,拮抗剂方案可获得更多的优质胚胎,但两种方案的临床结局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过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技术出生的学龄期儿童内分泌状况是否与同年龄段自然受孕出生儿童存在差异。方法:选择通过IVF/ICSI-ET出生的6~11岁学龄期儿童(IVF/ICSI组)87例,检测其代谢及内分泌情况,并随机抽取同年龄段自然受孕出生儿童(NC组)74例作为对照。结果:IVF/ICSI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34.59±10.17 g/L vs 330.74±13.58 g/L)、血糖水平(4.57±0.33 mmol/L vs 4.45±0.27 mmol/L)均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空腹胰岛素(0 h INS)及空腹生长激素(0 h G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MCHC的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是否为双胎、儿童身高对MCHC有影响;对影响血糖的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是否为试管婴儿、儿童性别、身高对血糖有影响。结论:IVF/ICSI-ET出生儿童内分泌状况与自然妊娠出生儿童无明显差异,空腹血糖(0 h GLU)水平高于自然妊娠出生儿童,但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产后胎盘植入分型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诊断产后胎盘植入的31例产妇行超声造影检查,与二维彩色多普勒比较,并与术后结局作对照.结果 二维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均可显示31例残留胎盘大小,但超声造影能更清楚地显示胎盘与子宫的边界、胎盘内富血流区和乏血流区.二维彩色多普勒提示7例粘连型,23例植入型,1例穿通型.根据造影图像肌层厚度和造影剂灌注消退时间,造影提示11例粘连型,16例植入型,4例穿通型.手术结果:10例粘连型,21例植入型和穿通型.二维彩色多普勒的分型误判率为19.4%,造影的分型误判率为6.5%,造影分型诊断与术后结局一致性较高,Kappa系数0.859,P<0.001.结论 超声造影判别产后胎盘植入类型的准确率较二维彩色多普勒高,对临床怀疑产后胎盘植入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二甲双胍属缩二胍类降糖药,按药理作用分类为胰岛素增敏剂,虽然临床使用已近60年,二甲双胍的确切降糖机制仍然不明。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抑制肝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而降低空腹血糖,还可以调节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作用,提高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加强葡萄糖利用,抑制高血糖却不增加体重和胰岛素分泌量,是二甲双胍区别于其他降糖药物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通过辅助生殖出生的学龄期儿童行为发育(社会能力及行为能力)是否与自然受孕出生儿童存在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3月至2009年3月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6~11岁学龄期儿童125例(ART组),并随机抽取同年龄段自然受孕出生儿童203例作为对照(NC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量表)评估儿童社会能力及行为能力。结果男童组,辅助生殖出生儿童(ART组)与自然受孕出生儿童(NC组)在社会能力各项评分及行为能力评分异常者比例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童组,ART组与NC组相比,其活动能力评分较低(4.74±2.16vs.5.52±2.20,P0.05),但两组行为能力各项评分异常者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影响女孩活动能力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儿童年龄及母亲教育程度对活动能力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是否为试管婴儿、是否为双胎、身高、体重等因素对女孩的活动能力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生殖出生的学龄期女童的活动能力评分低于自然受孕出生的女童,男童及女童的其他行为发育指标与同年龄段自然受孕出生儿童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角子宫不孕患者行辅助生殖助孕情况。方法回顾分析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泡浆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 的50例单角子宫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利用SAS软件对妊娠年龄、不孕年限、孕前体质指数等影响助孕结局的因素按1∶3比例进行Case control matching匹配,选取150例同时期的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不孕患者的助孕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不孕年限、体质指数、抗苗勒管激素(AMH)、基础卵泡刺激素(FSH)、不孕类型、不孕因素、平均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和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50例患者行85个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23例共32个周期,其胚胎种植率为28.67%(41/143),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37.65%(32/85);对照组患者150例行288个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126例共156个周期,胚胎种植率为34.25%(186/543),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54.17%(156/288)。观察组患者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晚期流产率(28.13%,9/32)(P=0.027)和剖宫产率(70.59%,12/17)(P<0.001)显著升高,足月产率(37.50%,12/32)(P=0.032)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平均孕周(36.01±2.23)周(P=0.039)更小,累积活产率更低(21.18%,18/85)(P=0.002),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角子宫并不影响卵巢储备及促排卵巢反应性和胚胎培养结果,但降低IVF/ICSI助孕的临床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增加妊娠流产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风险。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盆腔表浅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不同降调节方案的IVF/ICSI-ET结局。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11~2014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ET助孕的盆腔表浅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38个周期。根据降调节方案不同分成两组:超长方案组(n=45)和长方案组(n=193),比较两组的促排卵结局和妊娠结局。结果超长方案组和长方案组的获卵数[(12.62±6.79)vs.(12.18±7.05)]、可利用胚胎数[(7.17±4.53)vs.(7.64±5.29)]、移植胚胎数[(2.15±0.56)vs.(2.16±0.50)]、种植率(42.47%vs.32.47%)和临床妊娠率(55.88%vs.52.80%)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早期流产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盆腔表浅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长方案降调节可获得与超长方案相似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男性因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行IVF-ET的新鲜移植周期,共2 806例,对不同妊娠结局组的男性因素进行比较,并运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各种男性因素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妊娠组的男性年龄[(32.5±4.3)岁]小于未妊娠组[(32.9±4.4)岁],活产组的男性年龄[(32.4±4.3)岁]和卵泡刺激素(FSH)[(5.3±2.5)IU/L]均小于未活产组[(33.0±4.4)岁,(5.5±2.6)IU/L],流产组的男性年龄[(33.5±4.3)岁]、FSH[(5.9±3.0)IU/L]和体质量指数(BMI)[(24.1±3.5)kg/m2]均大于未流产组[(32.4±4.3)岁,(5.3±2.5)IU/L,(23.5±3.3)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通过控制女方因素的影响后,未见所研究男性因素对IVF的妊娠结局有影响(P0.05)。结论男性因素协同女性因素共同影响IVF-ET的妊娠结局,男性高龄、高FSH、高BMI者的妊娠和活产机会可能较低,流产率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