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5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2  
目的探讨建立马兜铃酸引起的大鼠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分为马兜铃酸组与对照组.马兜铃酸组大鼠腹膜内注射马兜铃酸5mg@kg-1@d-1共16周,开始用药后8、12、16、20、24周分别处死6只大鼠.对照组大鼠(5只)腹膜内注射生理盐水2ml/d,共16周,24周时处死.两组动物处死时分别留取血、尿、肾组织标本,分别作生化、病理(光镜,免疫荧光,电镜)等方面的检查及应用电脑软件测定肾小管-间质面积.结果马兜铃酸组大鼠用药后16、20、24周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用药后16周血尿素氮、血清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24周时肾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光镜检查可见马兜铃酸组大鼠有明显肾小管-间质损伤,16周时肾小管面积明显增加,管腔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24周时出现明显肾小管萎缩,肾小管面积明显缩小,而肾间质面积明显增加,肾间质呈多灶性纤维化.电镜检查16周时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明显增加,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消失;20、24周时可见胞质内次级溶酶体和髓样小体堆积.结论建立了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动物模型.马兜铃酸具有慢性肾毒性作用,可引起大鼠慢性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者临床罕见,国内尚未见报告。本文报告1例SLE合并甲亢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对SLE伴发甲亢的发病机理进行了探讨。病历摘要患者,女性,30岁。因水肿、蛋白尿1年半,面部红斑、心慌、多汗1年于1988年7月25  相似文献   
3.
肾活检对治疗的指导意义(附10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将本院100例肾活检病例,就其临床治疗指导竟义作一简要分析。材料和方法100例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4~65岁。均在入院前及入院后进行了详细的物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各项肾功能、免疫指标,以及肾B型超声波检查等,部份病例做了静脉肾盂造影。穿刺标本均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检查,包括HE、PAS、PASM染色。83例进行了免疫荧光检查,58例进行了电子显微镜检查。病理学分类,均按WHO 1982年标准进行。根据该结果,病人在住院(或门诊)期间进行了治疗方案的制订或修改,或维持原治疗不变。  相似文献   
4.
165例肾病综合症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庆元  李学旺 《北京医学》1989,11(6):321-324
  相似文献   
5.
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进一步了解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1980-1999年底住院老年肾病综合征病人进行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分析。结果:住院成人肾病综合征病人共513例,其中老年肾病综合征61例,占11.9%,原发病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者49例,占80.3%,糖尿病肾病者7例,占11.5%。临床表现以浮肿、血尿为主,贫血的发生率为54.1%,慢性肾功能不全(CRF)为32.8%。肾活检发现,在非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病人用激素或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缓解率为47.85,有效率为30.4%,未缓解率为21.7%,一般激素或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效果较好,其临床表现与年轻人的肾病综合征相似,但合并贫血、急性肾功能不全(ARF)、CRF和感染的比例较高,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其病理类型以系膜增殖型肾小球肾炎最常见,其次是局灶增殖型肾小球肾炎,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对激素或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反应尚可。  相似文献   
6.
环孢霉素A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狼疮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主要死因,因此治疗LN是改善SLE预后的重要措施。随着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CTX冲击治疗,已经使LN的疗效大为改观,但仍有不少患者对此无效。我们通过观察环孢霉素A(CsA)治疗难治性LN,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CsA治疗狼疮肾炎的机制、方法、疗效及副作用。 一、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1992年10月-1999年6月,在本科住院的难治性LN患者25例,男4例,女21例,年龄22~60岁,平均(36.7±9.7)岁。LN的诊断符合19…  相似文献   
7.
膜性增殖性肾炎临床病理分析: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探讨老年与青壮年抑郁症之间的临床差别,对此进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继发IgA肾病一例田新平汪国生曾小峰黄庆元患者,男性,20岁,汉族。主诉反复关节肿痛3年,发作性肉眼血尿伴低热半年。3年来反复双膝肿痛,双髋关节痛,右足跟痛,不规则服用消炎痛、布洛芬、中药等。半年来发作性肉眼血尿,血尿为全程无痛性,最多时...  相似文献   
10.
马兜铃酸致大鼠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马兜铃酸(AA)诱导实验动物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的报告。本研究目的在于初步观察不同剂量的AA可否引起大鼠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组:(1)低剂量AA组(AL组,N=20):给以AA2.5mg.kg^-1.d^-1,腹膜内注射共12周;(2)高剂量AA组(AH组,N=20):给以AA5mg/kg^-1.d^-1,腹膜 内注射共12周;(3)对照组(C组,N=6);给以生理盐水腹膜内注射,每只2ml/d,共12周。AL、AH两组在用药后1、2、4、8、12周分别处死4只大鼠,C组动物实验结束时处死,分别进行尿蛋白定量,尿β2-MG、肾功能、肾脏病理等方面的检查。结果:AL组在用药后12周血BUN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AH组在用药后8-12周后有轻度肾小管-间质损害,尤以AH组较为明显。结论:本 研究中应用的一定剂量和时间的马兜铃酸可诱导大鼠发生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及BUN升高,但诱导实验动物发生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的时间及条件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