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减方醇提物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方法采用先天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广州麻鸭为动物模型,检测用药前后鸭血清DHBV-DNAOD值的变化,并以阿昔洛韦作阳性对照。结果停用后第3天,四逆散原方组鸭血清DHBV—DNAOD值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用药后第5天和第10天,四逆散加味组鸭血清DHBV—DNAOD值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P〈0.01);用药后第10天,四逆散加味组的中位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逆散原方、四逆散加味方在鸭体内有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3.
457株肠球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肠球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特别是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分析。方法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细菌进行系统检验,用西门子公司Microscan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将细菌鉴定到种。并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标准,用美国Microscan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的药敏分析系统固有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得出结果。结果本院6年内共分出肠球菌数为457株,其中粪肠球菌345株,屎肠球菌71株,其他为41株。主要分布在尿(中段尿)、前列腺液、生殖道分泌物、痰、血等标本中,其中从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液中分离的肠球菌占第一位(占27.6%)。抗菌药物方面,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利奈唑烷的敏感性较高,但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显示高水平耐药,甚至屎肠球菌对首选药物青霉素耐药率近年来高达100%。同时,发现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各1例,这些都需要引起临床及检验人员的注意。结论肠球菌的感染分布已扩大化,且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出现高水平耐药,甚至出现了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因此临床医师应关注临床常见肠球菌的耐药性,谨慎应用万古霉素,动态监测肠球菌的耐药状况,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加味四逆散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通过加味四逆散作用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株,观察其对细胞的毒性和对HBsAg和HBeAg分泌的抑制效果,以评价其抗HBV作用。结果:加味四逆散对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卯)为〉200mg/mL;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IC卯)分剐为〈3.12mg/mL和43.68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64.12和〉4.58。结论:加味四逆散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HBsAg和HBeAg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培养凝固酶阳性球菌(金葡菌)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的改变.方法 检测37例血培养金葡菌感染患者和41例血培养凝固酶阴性球菌感染患者血浆的PT、APTT、FIB、D-二聚体,并与4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金葡菌组与凝固酶阴性球菌组、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均延长(P<0.01),D-二聚体浓度升高(P<0.01),FIB含量降低(P<0.01).凝固酶阴性球菌组与健康组比较,APTT、D-二聚体均有显著差异(P<0.01),PT、FIB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培养金葡菌感染对患者凝血功能产生影响,导致PT、APTT明显延长,D-二聚体含量升高,FIB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向成软骨分化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20μg/mLBMP2诱导C3H10TI/2细胞0,4h,1,3,6,10,13,15d后,RT—PCR检测BMP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BMPRI,BMPRII,Smadl/5/8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smad蛋白及MAPK信号通路中p38磷酸化水平变化,QRT—PCR检测成软骨标志基因aggrecan,Col2a1以及成软骨相关转录因子FGFR3,Sox9表达水平,同时用Alcine Blue染色,观测C3H10T1/2细胞成软骨分化情况。结果:经BMP2诱导后,C3H10T1/2细胞表现出成软骨分化,smad蛋白及p38磷酸化水平有所上升,同时成软骨标志基因col2a1以及成软骨相关转录因子FGFR3,Sox9表达水平都有增加。与未诱导组相比,Col2a1,FGFR3,Sox9在3d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R3,Sox9在6d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培养条件下,BMP2具有诱导C3H10T1/2细胞成软骨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败血症早期诊断中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的作用。方法:选取怀疑全身性感染或有明确局部感染灶的患者200例,均为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以血液培养阳性作为诊断败血症标准,并依据结果分组,即败血症阴性组和败血症阳性组各100例,对比CRP、PCT早期诊断作用。结果:阳性组PCT、CRP水平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培养阳性作用确诊金标准,PCT阳性检测敏感度为86%,特异性为60%,阳性预测值为93%,阴性69%;CRP阳性分别为62%、50%、46%、69%,联合检测分别为95%、71%、82%、96%,PCT各检测指标优于CRP,但联用检测各指标均优于单用。结论:针对败血症,在早期诊断时,PCT为理想指标,CRP易受组织损伤、应激反应等多因素影响,单用确诊价值有限,而CRP、PCT联合,可减少误诊,更好鉴别感染,使检测特异性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保济丸的体内和体外抗菌效果.方法:以大肠杆菌感染小鼠来判定其体内抗菌效果;测定保济丸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体内抗菌实验结果显示,保济丸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小鼠腹腔感染死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体外抗菌试验结果显示保济丸对4种常见致病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结论:保济丸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倩  郭卫真  刘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23):3226-3227,3229
目的:了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2013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来源和科室来源的分布及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规范用药及防止耐药性增加。方法按统一方案、采用统一的材料、方法和判断标准(CLSI2010年版)进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57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011年分离到39株(占2.2%),2012年187株(占10.5%),2013年353株(占15.4%)。科室分布情况,以 ICU(271株)、呼吸科(104株)为主。各类标本分离阳性率来看,以痰(5.55%)为主,其次是伤口分泌物、脓液。耐药情况,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40.1%)最低,可作为首选药物之一。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的对比分析,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在梅毒螺旋体(TP)感染血清学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CMIA法对门诊和住院患者标本进行梅毒筛查,阳性标本进一步进行TPPA和TRUST检测。结果 8 560例血清标本经CMIA筛查共检出阳性283例。283例阳性标本经TPPA法检测阳性247例,阳性检出率为87.27%;而TRUST检测172例,阳性检出率为60.77%。TRUST检出率与CMIA和TPP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CMIA检出率和TPP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CMIA浓度>1~5 S/CO 67例,TPPA和TRUST阳性分别为38例和7例;CMIA浓度>5~10S/CO 35例,TPPA和TRUST阳性分别为30例和12例;CMIA浓度>10 S/CO 181例,TPPA和TRUST阳性分别为179例和153例。结论 CMIA敏感性优于临床常用的TPPA,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可用于梅毒初筛,阳性标本应结合TP-PA及临床资料确诊;TRUST滴度可用于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