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闭合性腹部损伤157例诊断和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闭合性腹部损伤是外科常见急、重、危病人,由于腹腔内脏器多,加之致伤因素复杂,病情严重,给诊治带来一定难度。如处理不当常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特别腹部实质性脏器破裂,发病时间短,出血量大,来势凶,早期出现休克,若得不到有效、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死亡率高。提高腹部创伤的救治能力,降低其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回顾本院1997年至2002年对157例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诊断、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院从1997年至2002年共收治闭合性腹部损伤病人157例。其中车祸76例,高处跌落伤40例,撞伤7例,刀刺伤5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直肠癌患者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自1990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30例高龄直肠癌患者的外科资料.结果:30例患者全部经手术治疗,1例出现大面积脑梗死,1例出现呼吸衰竭,其余均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高龄直肠癌患者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大,行姑息性直肠癌切除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回盲部恶性肿瘤并存阑尾炎误诊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盲部恶性肿瘤(以下简称回盲部肿瘤)由于部位特殊,在临床上误诊为阑尾包块(脓肿、周围炎)时有发生,特别是回盲部肿瘤并存阑尾炎临床上也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胃肠道症状,体检右下腹有压痛,部分病例可触及包块,白细胞计数也可升高,极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行不适当的手术[1].而且结肠肿瘤以阑尾炎为最早表现者可达到6.6%[2].我科1984年8月至2002年10月共收治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及阑尾脓肿21例,其中术前误诊14例,术中误诊7例,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后尿道断裂合并直肠破裂一例胡正龙罗贤光郑连生患者男,42岁.车祸致骨盆骨折,尿道外口有血迹,试导尿不进,考虑后尿道断裂,当时血压11/8kPa,立即行尿道会师牵引术加膀胱造瘘.术中怀疑并发直肠破裂,直肠指诊:直肠不规则裂口10cm,可及骨折断端,前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治疗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taTME治疗的7例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taTME,无中转开腹,3例用管型吻合器行结-直肠端端吻合,经腹经肛门同时手术6例,序贯进行1例,手术时间平均(205. 7±104. 8)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 7±31. 1) m L;保肛率100%(7/7); 3例患者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均于术后3个月行回肠还纳。拔除骶前引流管时间(5. 4±3. 0) d,术后(9. 6±2. 4) d出院;吻合口漏2例,无死亡、吻合口狭窄、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淋巴结检出数平均为(10. 4±2. 8)枚,阳性淋巴结(0. 7±1. 7)枚。结论:taTME技术治疗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镜胆总管取石、胆道支架置入及胆总管Ⅰ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因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04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4组,A组(n=29):先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再行LC;B组(n=29):行LC+胆道镜胆总管取石+T管引流;C组(n=17):行LC+胆道镜胆总管取石+胆总管Ⅰ期缝合;D组(n=29):行LC+胆道镜胆总管取石+胆道支架置入+胆总管Ⅰ期缝合。对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胆总管结石复发率,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胆瘘发生率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均<0.05),A、B、D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住院费用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均<0.05),B、C、D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LC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取石、胆道支架置入及胆总管Ⅰ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在避免患者遭受二次手术打击的同时,并不会明显延长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也不会明显增加住院费用,而且可以有效减少胆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价值与意义.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受本院医治的结直肠癌(CRC)病人随机归入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8).对照组实施的是常规康复外科措施,观察组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措施,记录患者术后留置各种引流管以及术后禁食、排气的时间、住院时长及费用、术后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术前及术后3天采血测定营养指标.结果:在术后住院天数与住院花费这2项指标上,观察组皆显著偏短(P<0.05).在尿管留置时间、术后禁食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这些指标上,观察组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各项营养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各项营养指标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切口感染发生例数方面,对照组、观察组各为5例、1例;在术后肠梗阻发生例数上,上述两组各为3例、1例.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CRC根治术治疗中应用ERAS理念,除了能够使围术期各类副作用、术后并发症有所减少,还降低了患者的身心损伤,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促进了患者机体功能的快速恢复,加快了病区的床位周转率,节约了医疗成本,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ERAS应用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是有效、安全、可行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汉族人群硒蛋白S(Sel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肝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分布情况,阐明其与肝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内蒙古自治区汉族肝癌患者(n=96)和健康对照者(n=135) SelS基因rs34713741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结果经测序验证。分析SelS基因SNP与肝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SelS基因rs34713741位点的3种基因型CC、CT、TT及等位基因C、T的频数分布在肝癌组和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679,χ2=2.331,P>0.05)。肝癌组和健康对照组饮酒者CC、CT、T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C、T频数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33,χ2=6.417,P<0.05);携带T等位基因的饮酒个体患肝癌的风险增加,是CC基因型的2.297倍(OR=2.297,95% CI:1.202~4.393)。结论:SelS基因和饮酒交互作用可能与内蒙古汉族人群肝癌的发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9.
随着手工业、交通、外科学的发展,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越来越多.损伤的类型包括切割伤、撕脱伤、挤压伤以及外科手术造成的人为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胃癌根治术后腹内疝患者的诊疗经验,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漏诊和误诊,降低腹内疝患者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03月在我院消化微创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9例胃癌根治术后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检查方法、治疗方案。结果:其中Petersen疝7例,小肠系膜裂孔疝2例。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48~76岁,中位年龄65岁,根治性全胃切除术5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发生腹内疝距原胃癌手术时间间隔为7~630天,平均时间217天。腹部CT提示3例小肠系膜可见“漩涡征”;4例肠管系膜扭曲、纠集。9例患者均手术探查,3例发生肠坏死,缝合各系膜裂孔间隙,术后顺利出院,随访至今未见再发生腹内疝。结论:腹内疝是胃癌术后的一种少见并发症,近些年发病率明显升高,应尽早进行腹部CT检查并积极手术治疗,争取将腹内疝患者的严重并发症降低至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