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加味六味地黄汤由益母草、丹参、黄芪和六味地黄汤组成,功能益气活血、补益肝肾、利水消肿,临床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有良效[1].六味地黄汤在临床上常用于肾病的治疗,且疗效确切[2-4].实验药理学上常用阿霉素(adriamycine,ADM)诱导大鼠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模拟临床的肾病模型[5-9],因此,作者采用ADM-NS大鼠模型,探讨加味六味地黄汤和六味地黄胶囊对病鼠肾功能、血脂、血浆蛋白、抗氧化作用和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益肾Ⅰ方对阿霉素诱导大鼠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益肾Ⅰ方水提取物和六味地黄胶囊对阿霉素 (ADM)致大鼠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方法 :以ipADM 3mg·kg-1·d-1,q3d× 3d诱导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 ,观察益肾Ⅰ方高和低剂量组及六味地黄对病鼠肾功能、血脂、血浆蛋白、肾组织病理学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益肾Ⅰ方 2个剂量和六味地黄胶囊均能降低病鼠高值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丙二醛含量 (P <0 .0 1) ,提高病鼠低下的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 (P <0 .0 1) ,增强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 (P <0 .0 1) ;改善病鼠肾组织病理学的改变 (P <0 .0 1) ,但六味地黄对病鼠肾组织病理学的改变 ,则差异未见显著性 (P >0 .0 5 )。在上述各观察指标中 ,各药间的作用强度差异也未见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益肾Ⅰ方和六味地黄胶囊均具有对抗阿霉素性大鼠肾病综合征的氮质血症、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D-半乳糖诱导大鼠糖基化模型,观察小檗碱(Berberine,Ber)对蛋白糖基化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D-半乳糖(150mg/kg,i.p.)给药8周,诱导糖基化模型大鼠,并于第2周开始给予小檗碱高(30mg/kg)、中(150mg/kg)、低(75mg/kg)剂量处理6周。测定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果糖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结果:小檗碱高、中剂量明显降低D-半乳糖引起的模型大鼠血糖升高(P<0.01,P<0.05),降低红细胞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并显著抑制糖基化产物的形成(P<0.01,P<0.05)。结论:小檗碱对D-半乳糖诱致的大鼠糖基化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氨基胍甘草酸对D-半乳糖诱导大鼠体内醛糖还原酶活性、糖耐量和蛋白非酶糖基化反应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5-06/2005-09在暨南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实验室完成。选用6周龄清洁级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取15只为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次/d,持续8周;其余大鼠均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150mg/kg,1次/d&;#215;8周致病。D-半乳糖处理大鼠2周后,将大鼠按体质量均衡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氨基胍组和甘草酸组3组,然后继续腹腔注射D-半乳糖处理同时灌胃给予蒸馏水、氨基胍和甘草酸(浓度均为30g/L)300mg/kg灌胃,1次/d&;#215;6周;实验结束时,观察氨基胍和甘草酸对D-半乳糖诱导大鼠体内醛糖还原酶活性、糖耐量和蛋白非酶糖基化反应的作用。 结果:实验动物6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没有有脱失。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半乳糖处理大鼠出现糖耐量减退、糖基化产物(包括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增高以及红细胞内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强(P〈0.01)。②氨基胍组与模型组比较,2h血糖显著降低,可拮抗D-半乳糖诱导的糖耐量减退(P〈0.01);甘草酸对糖耐量减退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差异未见显著性意义(P〉0.05)。③氨基胍和甘草酸,均可抑制D-半乳糖诱导的醛糖还原酶活性增高(P〈0.01,0.05);氨基胍能明显降低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甘草酸则对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的影响不大,差异均未见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氨基胍和甘草酸均能抑制D-半乳糖诱导大鼠体内增高的醛糖还原酶活性,氨基胍对D-半乳糖诱致的大鼠糖基化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祈甘草酸对大鼠糖基化反应末见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茵陈蒿汤对地塞米松 (DX)致胰岛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 ,IR)模型大鼠血糖、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DX致IR、糖耐量减退 (IGT)模型大鼠分别ig药物或蒸馏水 (DW) qd× 7~ 8d ,测定其空腹血糖 (FBG)、口服葡萄糖 (1 0 g/kg)试验 (OGTT)后 2小时血糖 (2hBG)及给药后 2h空腹血清血糖 (FSG)、SOD活性和MDA浓度 ,并与格列齐特组对照。结果 茵陈蒿汤不影响病鼠FBG(P >0 .0 5) ,却能明显降低大鼠OGTT后 2hBG(P <0 0 1 ) ,改善地塞米松致IR模型大鼠的IGT。降低给药后 2hFSG(P <0 .0 1 ) ,但对MDA浓度和SOD活性均未见明显影响 (P>0 .0 5)。结论 茵陈蒿汤和格列齐特均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两药的作用机制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gegenqinlian decoction,GGQLD)、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和水飞蓟宾(silibinin,sil)对D-半乳糖(D-galactose,G-gal)诱导大鼠糖耐量减退(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的影响.方法以ip D-gal 150 mg·kg-1,qd×56d诱导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IGT大鼠模型,测其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后2小时血糖(2-hours blood glucose,2hBG)含量;并观察GGQL3个剂量、met和sil对病鼠FBG及OGTT后2hBG的效应.结果正常对照组、GGQL3个剂量、met和sil与模型组比较,FBG均未见明显影响,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而OGTT后2hBG,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说明D-gal至大鼠IGT模型成立;GGQL3个剂量、met和sil均能抑制OGTT后2hBG的升高,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FBG与OGTT后2hBG间差值降低,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说明各药均能改善D-gal致IR模型大鼠的IGT.结论D-gal可诱导以IGT为表现的IR,其机制可能与D-gal诱导蛋白非酶糖基化-氧化应激-自由基损伤作用和直接干扰糖脂代谢有关;葛根芩连汤与met和sil一样,能改善D-gal诱导IR大鼠的糖耐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D-半乳糖(D-gal)诱导大鼠体内蛋白非酶糖基化反应、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和醛糖还原酶(AR)活性的作用。方法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腹腔注射(ip)D-gal150mg/kg,1次/d×56d致病,D-gal处理大鼠2周后,将大鼠按体重均衡随机分成:模型对照、葛根素和氨基胍3组,然后继续ipD-gal处理同时灌胃给予葛根素和氨基胍(每10ml300mg/kg)或蒸馏水,1次/d×42d;实验结束时,观察葛根素和氨基胍对D-半乳糖诱导大鼠体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果糖胺(FRA)、糖耐量、血糖和胰岛素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以及醛糖还原酶(AR)活性的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gal处理大鼠出现血糖升高、糖耐量减退(IGT)、糖基化产物(包括HbA1c,FRA和AGEs)和胰岛素含量增高,ISI降低,以及红细胞内AR活性增强(P<0.01);葛根素和氨基胍均能改善D-gal诱导大鼠IGT和降低空腹血糖、糖基化产物和胰岛素含量(P<0.01~0.05),提高ISI(P<0.01),并明显抑制AR活性(P<0.01~0.05)。结论D-gal能诱导大鼠体内糖基化反应、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强;而葛根素和氨基胍能抑制蛋白非酶糖基化反应和醛糖还原酶活性,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高胰岛素血症,提示葛根素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某些慢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综述近4年国内中药在改善D-半乳糖诱导病理模型病变的药理效应及对D-半乳糖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根据药物在动物病理模型的应用情况,将之分为4个类型的病理模型①自由基损伤诱导脑老化模型;②白内障模型;③联合鹅膏蕈氨酸损毁大脑Meynert基底核模拟Alzhaimer病(AD)模型;④非酶糖基化模型.目前,国内对中药及其方剂在改善D-半乳糖诱导病理模型作用的药理研究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胶囊和六味地黄汤加味对阿霉素性大鼠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ip)阿霉素3 mg/(kg·d),q 3 d×3 d诱导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观察高、低剂量六味地黄汤加味及六味地黄胶囊对病鼠肾功能、血脂、血浆蛋白、肾组织病理学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以上3种药物均能降低病鼠高值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P<0.01)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含量(P<0.01),提高病鼠低下的总蛋白(TP)和白蛋白(A)含量(P<0.01),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1);改善病鼠肾组织病理学的改变(P<0.01),但六味地黄胶囊对病鼠肾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则未见显著性(P>0.05).在上述各观察指标中,各药间的作用强度,差异也未见显著性(P>0.05).结论:六味地黄胶囊和六味地黄汤加味均具有对抗阿霉素性大鼠肾病综合征的氮质血症、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