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和雷帕霉素对肝癌肝移植患者Foxp3+Treg产生的影响。方法挑选符合Milan标准肝癌肝移植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Rapa组和Tac组,每组20例,第2~12月间每月抽取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Foxp3+T细胞及研究中间进行一次肝穿刺活检证实排斥反应。结果 FCM检测外周血Foxp3+T细胞阳性率比较雷帕霉素组明显高于他克莫司组,移植肝穿刺活检亦证实雷帕霉素组排斥反应较他克莫司组并未增加。结论雷帕霉素在肝癌肝移植中排斥反应较他克莫司并未增加,甚至有更好的免疫耐受结果。  相似文献   
2.
背景:通过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及增强其功能的发挥已成为维持移植物免疫耐受的有效手段。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和西罗莫司对行肝移植的肝癌患者Foxp3+调节性T细胞产生及肝癌复发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肝移植患者40例,随机分为西罗莫司组和他克莫司组,每组20例,移植后第2~12个月间每月抽取受试者外周血检测Foxp3+调节性T细胞,并行彩超和外周血检测甲胎蛋白,必要时肝穿刺活检观察排斥反应及肿瘤的复发情况。结果与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西罗莫司组外周血Foxp3+调节性T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他克莫司组(P<0.05),移植肝穿刺活检证实西罗莫司组排斥反应与他克莫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移植肝彩超、外周血甲胎蛋白检测及移植肝穿刺活检或手术亦证实在肝癌复发率方面西罗莫司组明显低于他克莫司组(P<0.05)。说明西罗莫司在肝癌肝移植中对肿瘤复发的抑制作用方面优于他克莫司,且排斥反应较他克莫司并未增加,甚至有更好的免疫耐受效果。  相似文献   
3.
实体瘤溶解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溶解综合征是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但在实体瘤中较少见,其发病隐匿,极易误诊、漏诊,预后差.实体瘤溶解综合征典型的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并发症主要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心律失常.对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干预、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回顾既往文献报道的87例实体瘤溶解综合征,对其发病情况、预防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背景:肝移植过程中合并肠坏死发生率低,并且多放弃手术治疗导致患者死亡。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移植过程中合并小肠坏死的常见原因,探讨可行的治疗方案。 方法:总结207例肝移植患者资料,其中2例患者肝移植过程中发现小肠坏死,病例1行肝移植联合坏死小肠切除,病例2放弃肝移植,保守治疗。 结果与结论:2例患者移植前均存在门脉系统血栓。病例1患者移植前上消化道出血,反复止血药物应用加重血栓,进而导致肠坏死发生。患者肝移植后第10天发现肠瘘,行造瘘术。造瘘术后患者合并腹腔、肺部感染。抗感染治疗并停用免疫抑制剂7 d后感染控制。造瘘术后40 d肠瘘愈合,康复出院。目前,随访两年余患者健康生存;病例2移植前大量腹水导致腹腔间室综合征发生,肠道静脉回流障碍导致广泛小肠坏死。放弃肝移植后第2天,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可见等待肝移植患者,如移植前存在门脉系统血栓,合并腹痛、腹胀等症状时,需警惕肠坏死发生;肝移植过程中如发现小肠坏死,可行肝移植联合坏死小肠切除,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肠移植后感染的观察和治疗。方法:手术方式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分别与受者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5-0的prolene缝线连续缝合,供体空肠与受体空肠近端采用端端吻合,供体远端回肠采用外置造瘘。采用巴利昔单抗(舒莱)、兔抗人T细胞免疫球(ATG)、甲基泼尼松龙诱导,术后采用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酯(MPS)+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结果:术后2周受者出现肺部感染,采用头孢匹罗、伏立康唑、利奈唑胺等抗菌治疗。术后41d,肺部感染控制。结论:有效的灌注以缩短热缺血时间是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的基础,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和隔离能够有效的控制小肠移植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6.
背景:肝移植过程中合并肠坏死发生率低,并且多放弃手术治疗导致患者死亡。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移植过程中合并小肠坏死的常见原因,探讨可行的治疗方案。方法:总结207例肝移植患者资料,其中2例患者肝移植过程中发现小肠坏死,病例1行肝移植联合坏死小肠切除,病例2放弃肝移植,保守治疗。结果与结论:2例患者移植前均存在门脉系统血栓。病例1患者移植前上消化道出血,反复止血药物应用加重血栓,进而导致肠坏死发生。患者肝移植后第10天发现肠瘘,行造瘘术。造瘘术后患者合并腹腔、肺部感染。抗感染治疗并停用免疫抑制剂7d后感染控制。造瘘术后40d肠瘘愈合,康复出院。目前,随访两年余患者健康生存;病例2移植前大量腹水导致腹腔间室综合征发生,肠道静脉回流障碍导致广泛小肠坏死。放弃肝移植后第2天,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可见等待肝移植患者,如移植前存在门脉系统血栓,合并腹痛、腹胀等症状时,需警惕肠坏死发生;肝移植过程中如发现小肠坏死,可行肝移植联合坏死小肠切除,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合理选择与临床评价。方法 64例肝癌患者,根据肿瘤直径的大小不同将患者分为小肝癌组(观察组)和大肝癌组(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27例,治愈率为87.5%;对照组临床治愈21例,治愈率为65.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对小肝癌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大肝癌,因此治疗肝癌时应先根据患者肿瘤组织的大小决定是否选取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方案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肺部转移瘤的治疗效果。方法肝癌肝移植术后肺部转移瘤患者19例,A组14例索拉非尼联合消癌平口服。液治疗,B组5例放射治疗。结果A组随访5~33个月,2例患者分别于治疗第5、7个月死亡,1例患者治疗6个月转移瘤消失,2例患者治疗第3、4个月转移瘤逐步减小,9例患者良好带瘤生存索拉非尼半量治疗者,2例生存超过20月,5例超过12个月;B组患者6个月内死亡3例,余2例肿瘤进展明显。两组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7%、40.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22)。结论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者肺部转移瘤常见。索拉非尼联合消癌平口服液治疗肝移植术后肺部转移瘤疗效确切,显著延长生存时间,半量治疗者联合消癌平口服液也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放射治疗肝移植术后肺部转移瘤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9.
背景:通过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及增强其功能的发挥已成为维持移植物免疫耐受的有效手段。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和西罗莫司对行肝移植的肝癌患者Foxp3+调节性T细胞产生及肝癌复发的影响。 方法:纳入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肝移植患者40例,随机分为西罗莫司组和他克莫司组,每组20例,移植后第2~12个月间每月抽取受试者外周血检测Foxp3+调节性T细胞,并行彩超和外周血检测甲胎蛋白,必要时肝穿刺活检观察排斥反应及肿瘤的复发情况。 结果与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西罗莫司组外周血Foxp3+调节性T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他克莫司组(P < 0.05),移植肝穿刺活检证实西罗莫司组排斥反应与他克莫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而移植肝彩超、外周血甲胎蛋白检测及移植肝穿刺活检或手术亦证实在肝癌复发率方面西罗莫司组明显低于他克莫司组(P < 0.05)。说明西罗莫司在肝癌肝移植中对肿瘤复发的抑制作用方面优于他克莫司,且排斥反应较他克莫司并未增加,甚至有更好的免疫耐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氟哌啶醇在肝移植术后精神障碍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肝移植术后发生精神障碍受者使用氟哌啶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受者发生精神障碍31例,占所有87例肝移植受者的35.6%,共使用氟哌啶醇72次,22例明显改善,5例好转,3例效果差,1例出现锥体外系反应,改用地西泮治疗。结论:精神障碍为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氟哌啶醇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大剂量使用时注意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