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例结直肠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直肠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外科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3月首次治疗的19例结直肠GIST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含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重新复核并加以随访,分析手术切除的效果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手术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0.0个月,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9.3%和69.4%.非扩大切除术者(即肿瘤局部切除和肿瘤及所在器官切除)与扩大切除术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完全切除术患者的生存率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核分裂和复发转移有关;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生存率仅与肿瘤大小、核分裂和复发转移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GIST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原则上行局部完全切除即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大剂量分割照射模式对BALB/c-nu裸鼠移植瘤(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抑制肿瘤作用的差异.方法:将原发性肝细胞癌移植瘤种鼠的肿瘤组织制备成1 mm3大小的肿瘤组织块,选择实验裸鼠右后肢外侧小腿腓肠肌处接种,建立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系移植瘤裸鼠照射模型.待肿瘤直径达1.0 cm时将40只实验裸鼠分成4个组:未照射空白对照组、5 Gy×6次分割组(5 Gy组)、10 Gy×3次分割组(10 Gy组)、15 Gy * 2次分割组(15 Gy组).各照射组均在2周内完成照射,照射完成后继续观察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实验过程中无出现裸鼠死亡,亦未观察到明显的裸鼠进食、活动减少,皮疹、腹泻、脱皮等不良反应.三种大剂量分割方案均对裸鼠的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5 Gy组、10 Gy 组和15 Gy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0.2%,68.4%,73.1%.相对于5Gy和10 Gy照射组,15 Gy组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结论:BALB/c-nu裸鼠移植瘤(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对大剂量分割照射模式能较好耐受.在相同总剂量情况下,剂量越高,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越强.15 Gy×2次较10 Gy×3次和5Gy×6次有更强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卵巢癌组织中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卵巢癌患者标本84例(卵巢癌组),另取正常卵巢组织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磷酸化后的mTOR (p-mTO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其相对表达量(IOD值),并随访追踪卵巢癌患者,比较p-mTOR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结果:①卵巢癌组和正常对照组中p-mTO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8% (46/84)和13.3% (4/30),IOD值分别为121.31±26.85和22.46±7.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p-mTO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p-mTOR蛋白的IOD值在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mTOR阴性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36.1%)显著高于p-mTOR阳性患者(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OR通路的激活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可能作为肿瘤分级、预后和铂类药物耐药评估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组织血流灌注参数在评价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模型自建立次日起分别经腹腔注射0.5%羧甲基纤维素钠(对照组)和沙利度胺200 mg/kg(治疗组),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24 h后行超声造影检查,然后脱机采用时间强度曲线软件进行分析,获取曲线下面积(AUC)、峰值强度(Imax)、灌注指数(PI)、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和拟合优度(GOF)等参数.超声检查完成后完整剥离肿瘤,免疫组化检测肿瘤CD34表达情况,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沙利度胺治疗对小鼠体质量和肿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治疗组的AUC、PI和Imax和微血管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TT和TTP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组织血流灌注参数的改变可以有效评价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击破-再灌注法测定组织血流量改变在评价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沙利度胺低剂量组和沙利度胺高剂量组3组,各模型自建立次日起分别经腹腔注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沙利度胺100mg/kg体重和沙利度胺200mg/kg体重,每天1次,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24h后采用击破-再灌注法行超声造影检查,然后采用指数函数进行拟合分析,计算血流量。超声检查完成后完整剥离肿瘤,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CD34表达情况,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沙利度胺低剂量组和沙利度胺高剂量组小鼠的体重和肿瘤体积均明显减少(P0.05),但两治疗组小鼠体重和肿瘤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沙利度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沙利度胺高剂量组的血流量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沙利度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微血管密度在两治疗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击破-再灌注定量测定肿瘤血流量的方法可以有效监测肿瘤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干预组患者出院后进行全面性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依从性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出院后的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护理干预可增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hMLH1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的失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hMLH1蛋白在6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的失表达情况,并分析hMLH1蛋白失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存在hMLH1蛋白失表达,其失表达率为29.5%。hMLH1失表达子宫内膜癌细胞分化较好(P=0.047),临床预后较好(OR=5.458,P=0.025),hMLH1失表达为子宫内膜癌独立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分析,P=0.006)。【结论】hMLH1基因功能缺失在子宫内膜癌代表较良好的预后,hMLH1失表达有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外科治疗效果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5月外科治疗的97例GIST。患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含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重新复核并对患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7.3个月。完全切除术组患生存率明显优于不完全切除术组(P=0.00),后无1例生存期超过2年。完全切除术组中.肿瘤局部切除和肿瘤及所在器官切除患生存率之间比较,差异无显性意义(P=0.2795);但肿瘤局部切除和肿瘤及所在器官切除两组分别与扩大切除术组比较。差异却有显性意义(P=0.00)。完全切除术患的生存率与其性别、肿瘤部位和大小、肿瘤性质、核分裂及复发转移有关;但多因素的Cox回归分析显示,其术后生存率仅与肿瘤大小、肿瘤性质和复发转移相关。结论 GIST以外科治疗为主,原则上施行局部完全切除即可,广泛切除或扩大淋巴结清扫不能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梳基因家族成员Bmi-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65377; 【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mi-1蛋白在12例正常卵巢&#65380;20例卵巢囊腺瘤&#65380;2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和124例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65377;【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分别有1/20 (5.0%)的卵巢良性囊腺瘤&#65380;4/28 (14.3%)的交界性肿瘤和49/124 (39.5%)的卵巢癌出现Bmi-1蛋白过表达,而12例正常卵巢组织均未见Bmi-1过表达;而且Bmi-1蛋白过表达与本组卵巢癌的临床FIGO分期,pT分期,pN分期以及组织学Silverberg分级均呈显著正相关(P < 0.05)&#6537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mi-1蛋白高表达卵巢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组(104.0月:50.3月,P < 0.001)&#6537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1表达是影响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 = 0.006)&#65377;【结论】 Bmi-1蛋白过度表达与卵巢癌的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是卵巢癌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65377;  相似文献   
10.
胃间质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胃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外科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总结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外科治疗的70例胃的GIST临床资料,对其病理切片(含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重新复核并加以随访,分析手术切除的效果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行完全切除术63例,其中扩大切除术20例,肿瘤及所在器官切除24例,肿瘤局部切除19例;行不完全切除7例。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0.2月,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6.3%、72.1%和61.9%。完全切除术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不完全切除术组(P<0.05),后者无一例生存超过2年。完全切除术组中,肿瘤局部切除和肿瘤及所在器官切除患者生存率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二者分别与扩大切除术者比较,差异却有显著性意义(P<0.05)。完全切除术患者的生存率与其性别、肿瘤大小和性质、核分裂数及复发转移有关;但多因素的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生存率仅与肿瘤大小、核分裂和复发转移相关(P<0.05)。结论胃的GIST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原则上施行肿瘤完全切除即可,广泛切除或扩大淋巴结清扫不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