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利用光弹性实验方法,对NT-PC作用于冠状面二维髌骨模型产生的应力分布及纵、侧向聚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回复压缩力以纵向为主(30~40Kg),侧向为辅(5~7.5Kg)。临床应用4000例,疗效显示:伤膝关节的伸屈功能达到健膝功能的时间是2.5~20周,平均7.14周,未发生术后感染、再骨折、骨不连、骨坏死和膝功障碍等并发症。NT-PC不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髌骨骨折,而且可有利于避免部分与全髌切除,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髌骨骨折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NT—PC(Niti—Patellar Concentrator)的结构、生物力学特性、手术方法与临床4023例的应用体会.NT—PC含Ni50.3~51.8at%,具有1~2、2~3个髌底、髌尖枝钩和1个腰部,回复温度30±2℃.利用它与髌骨的弧差,皮温驱之从5~9个方向将碎骨聚合于解剖位直至愈合.用环氧树脂模拟实用状态的髌骨模型,经光弹多维力学测定:NT—PC以纵向记忆聚合为主,30~40kg;侧向为辅,5~7.5kg.12家医院治疗新鲜骨折4023例,解剖复位率98.36%.术后2.5~20周,平均7.14周,伤膝功能达到健侧水平.  相似文献   
3.
洪洋  钱光  姜海莹  董有海  程根祥  杨群  童文卿 《上海医学》2007,30(3):179-181,F0002
目的探讨可塑性微型角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的掌指骨髁间、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1年12月至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136例(187个部位)掌指骨髁间、髁上骨折患者分成可塑性微型角钢板内固定组(A组)、异型AO钛钢板组(B组)和克氏针交叉联合固定治疗组(C组),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关节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手术及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组术后关节恢复显著优于C组(P值均〈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愈合不良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73,P〉0.05)。A、B组术后感染、疼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x^2=6.91、14.45,P值均〈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间关节僵硬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45,P〈0.05).结论可塑件微型角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的掌指骨髁间、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并发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4.
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34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346例,并观察其术后疗效情况。结果:346例髌骨骨折病人,经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8周,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平均7.5周。功能达到优302例,良44例。结论:记忆合金聚髌器对于髌骨各型骨折均能适用,效果优于其它方法,由于固定牢靠,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使关节功能得到较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3例手部掌、指骨56处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伤手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可缩短术后外固定时间,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患手功能恢复,是治疗手部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微动关节周围骨折和(或)合并关节脱位的内固定治疗后的疗效分析,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方法 对2000年1月~2005年1月期间62例患者进行随访,并从影像学及关节功能、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该类创伤病例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部分患者的关节功能在内固定解除术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甚至丧失而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2)并发内固定断裂情况时有发生。结论 治疗微动关节周围骨折尤其在合并有关节脱位时,应充分考虑到既要修复因创伤引起的骨折使其愈合并使该关节稳定,又应该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并将并发症降低到最小限度。  相似文献   
7.
我们采用镍钛──聚髌器(以下简称NT—PC)治疗髌骨骨折251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51例中男152例,女99例;年龄27~69岁。粉碎骨折200例,粉碎骨片3~7块不等,断端分离2~5cm,其中纵形骨折12例,手术在1~6天内进行。术后均不用外固定。2~3天后创伤反应减轻即在床上锻炼股四头肌收缩和屈膝活动。2~6天后下床负重行走和加大屈膝幅度锻炼。治疗方法1.应用材料: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创造发明的NT-PC,选用Ⅲ型。它由二个髌底枝,三个髌尖枝和一个连枝的腰部组成,具有形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取8具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经肩峰下2 cm做一4 cm左右横形切口,沿肌纤维走向分层分离肌肉,并经皮沿肌下隧道贴于骨面顺行插入锁定解剖钢板,两端分别用数枚螺钉固定,测定腋神经与肩关节骨性标志间、钢板外侧缘的距离.临床上自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6例,女12例;年龄47~86岁,平均67.4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肩、肘关节活动范围.结果 腋神经于肱骨后外侧横过肱骨处至肩峰、肱骨头及肱骨解剖颈下缘的垂直距离平均分别为(69.09±6.07)、(55.54±4.64)及(16.23±2.91)mm.1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6±36)min,术中失血量为(82±3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2)d.患者术后获8~16个月(平均12.6个月)随访.本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优9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88.9%.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医源性腋神经损伤.全部患者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6.3周(14~36周).结论 采用MIPO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其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我科自2001年1月~2004年3月共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115例,其中行外科手术治疗53例,本文对其治疗结果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